雪域高原青藏鐵路魔鬼營

主要景點

台北香港杜拜突尼斯杜加開路安史貝特拉吐澤吉利特鹽湖

杜茲沙吉浪瑪特瑪他迦貝斯發克斯也爾真蘇斯哈瑪麥德

突尼斯杜拜香港台北

第1~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第9~10天
突尼斯-1 突尼斯老城 西迪博賽德 迦太基遺址(比爾薩山丘德菲祭壇安東尼浴池)
突尼斯-2 杜加遺址

阿格拉比

蓄水池

開路安(大清真寺開路安老市集理髮師清真寺)
史貝特拉 吐澤(碧加綠洲塔瑪澤綠洲米德斯綠洲)

馬車遊椰棗園

吉利特鹽湖
地熱井 杜茲(騎駱駝杜茲老市集) 撒哈拉沙漠

沙漠

帳篷旅館

瑪特瑪他 安納金的家
柏柏人之家

迦貝斯

香料市集

斯發克斯

也爾真

羅馬競技場

蘇斯老城區

哈瑪麥德

巴杜博物館

前言─

自從2011年土耳其之旅的領隊Joyce在旅途中順便介紹了突尼西亞後,我就一直對北非這個被Joyce形容為宛若外太空、異世界的國度充滿好奇,並暗暗在心裡將 它列入我的旅遊清單。攤開地圖,發現突尼西亞和土耳其一樣,似乎也都是個冬天去太冷、夏天去太熱的地方,簡言之,只有春秋兩季適合出遊,考量個人工作性質及連假的便利性,只剩下3月底4月初的春假可以出遊。時間定下來後,就要開始找行程了,但突尼西亞這種冷門的旅遊點,有出團和能成團的旅行社本就不多,加之很多台灣人連突尼西亞這個國家都不知道,想呼朋引伴一起出遊更是不可能,結果就是:我很勇敢地一個 人跟團報名了春假期間少數能出團的巨匠「北非撒哈拉沙漠情迷突突尼西亞10天」的旅程。雖然這團的時間的確符合我的連假規劃,但出發當日(3/29)的上午,我 其實還在學校加班辦入學口試,等於是前一天就要先把行李打包好,當天中午一收工就衝回家,拎了行李就得趕快前往機場跑,加上今年因為家裡突生變故,所以這次家裡沒有人知道我出國,當然也不可能有人送行,所以當時的我真的是在時間壓力和孤獨淒冷的混亂心情下,展開這一趟突尼西亞的旅程。

第1~2天(3/29~3/30)台北香港杜拜突尼斯(尼斯老城區西博賽德)

初見帥妺領隊

由於出國當天太緊張的關係,我竟然是第一個到機場的團員。不過等了一會兒後,我們的領隊王敬熒小姐就到了,不過我怎麼看都覺得這…..是個男孩子吧!聽說之前她在帶團時也曾發生帶團帶到行程 都快結束了,竟然還沒有團員知道她是女生,還有一次是一位一人跟團的阿嬤正好和敬熒領隊同房,阿嬤看到敬熒本尊,當下以為要跟男領隊睡而嚇壞了!為免造成日後不必要的尷尬與誤會,有著男性帥氣外表的她,在桃園機場時就先聲明:「各位,我是帥妹,不是帥哥喔。」之後大家便以她的本名敬熒來稱呼她,私底下則膩稱她為帥妹領隊。

完了!室友不太理我耶.....

由於之前就從敬熒領隊那兒得知,我在這次旅遊中是有室友的,因此待團員們陸陸續續抵達機場後,我就開始急著認識室友,想為後面幾天的旅程先打好關係。不料,我的室友徐姐姐似乎是個習慣獨來獨往的人,連在桃園機場候機室上前攀談時,也是一直忙著滑手機,不太想理我的樣子,讓一個人跟團的我頓時產生不安的感覺,:完了!一向室友運很好的我,這回怕是踼到鐵板了~~。

求生的本能,讓我厚臉皮地搭上了世瑞和鄭姐姐

飛香港的這段航程雖然很短,但還是有提供我最愛的中式炒飯和無糖烏龍茶,接下來的行程要想再吃到這種簡單卻合我胃口的飛機餐怕很難了。

桃園機場時就知道自己室友不太理人,求生的本能讓我在第一站轉機的香港機場時,便趕忙轉移目標 從團員中找到看起來比較好親近的世瑞和鄭姐姐,然後便厚著臉皮地上前說要跟著她們。我不知她們倆當時是怎麼想的,所幸一開始她們並沒有拒絶我,而我們也藉著分享彼此的旅遊經驗而很快熟悉起來,也多虧了她們的不嫌棄與照顧,讓一個人跟團的我,在突尼西亞的這幾天仍能感到很開心而不致於太孤單。

這次的航程一共要轉機三次,先是從台北飛香港,接著再從香港飛杜拜,最後才是從杜拜飛突尼斯。敬熒領隊在這三段航程,都會花點時間先幫我們畫好位子,讓夫妻檔、朋友檔、家人檔的團員可以坐一起。而像我這種一個人跟團的,多半會變成最後考量,本來從杜拜飛突尼斯這段,我也是要一個人要坐靠窗的位子,但團員中一位原本坐靠走道的美眉因為想要靠窗拍照,所以和她交換的我又幸運地坐到靠走道的位子了!

阿聯酋航空初搭乘

而這趟旅程的特色之一,就是後兩段航班搭乘的都是近幾年在航空界吹起一股奢華中東風情的阿聯酋航空。不知道阿聯酋是什麼?杜拜總聽過吧!這個杜拜就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酋)的一個酋長國。喜歡血拼的採購團應該都很喜歡搭阿聯酋航空,因為他們的行李拖運可是可以到30公斤哦!誰知杜拜飛突尼斯的這架班機正好比較小台,座位上方的行李櫃也跟著比較小,導致有一對夫妻檔團員的手提行李沒有空間放,最後竟被阿聯酋航空強制拿去拖運,但拖運行李一般都是用摔的,而被強制拿去拖運的手提行李裡可是放了相機、筆電等3C產品,讓這對夫婦既生氣又擔心,幸好抵達突尼斯機場後,手提行李裡的相機、筆電等都沒事。

阿聯酋中東風情的空姐帽

另外,阿聯酋航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她們的空姐都會戴著一頂連著白色絲巾而頗具阿拉伯風的紅色帽子,但這種華麗摩登的造型只限於剛登機和降落後送客時,她們在服務供餐時其實是沒有戴帽子的,畢竟帽子上連著這麼長的絲巾可是會沾到供餐的食物和飲料的。

 

阿聯酋差強人意的的服務

雖然阿聯酋航空充滿阿拉伯風情的空姐帽很吸睛,但她們的服務態度真的是很差,愛喝水的我在飛機上一向都會按鈴請空姐來幫我裝水,但我連按了2次,竟然都沒人來理我,坐在我前面的鄭姐姐說她也是按鈴都沒人理,然後我們按的燈號竟然就自己熄掉了,後來我乾脆拿著寶特瓶自己去廚房裝還比較快。

除此之外,她們收餐盤的速度也很慢,有時甚至還會忘記收其中幾位的,聽說還有團員 在空姐們收餐盤時,被她們不慎打翻的餐盤給波及到,讓大家在還未下機前就對阿聯酋航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過如果你是頭等艙的貴客,那享受的服務可能就不是這樣啦,看看團員黃董開心傳給我的頭等艙照片(如上圖),就知道他享受的服務肯定倍感尊榮。

伊斯蘭風情的突尼西亞機場

位於首都突尼斯的迦太基國際機場,它的機場大廳雖然沒有很豪華氣派,但卻帶著濃濃的伊斯蘭風情,讓觀光客一入關就先感受到不一樣的異國情調。由於突尼西亞這裡是用落地簽,辦得快的話45分鐘,慢的話1.5~2個小時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們是先出機場去走行程,護照則統一交給當地機場慢慢辦。

蝦米?有人行李不見了!!

由於突尼斯迦太基國際機場的行李轉盤很小,敬熒領隊 先安撫大家:如果第一輪沒看到自己的行李,也不用太緊張,但團員中的黃董夫婦可是等了又等、望了又望,還真的就是等不到他們的行李!!事後證明,他們的行李在杜拜時就沒上飛機,要等行李送到突尼西亞至少也是兩天以後的事了。這時我們辛苦的敬熒領隊就要去協助處理了,這才知道申報行李遺失,除了一開始的行李貼條外,我們飛來的三段機票全部都要用到,所以出國在抵達最後目的地拿到行李之前,前面搭的不管幾段的機票都請務必要先留著,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出國掉行李畢竟是件有點麻煩的事,我都很擔心會影響黃董夫婦接下來的旅遊心情,沒想到他們 卻是一副老神在在,一切交給上帝安排的感覺,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夫婦已經不是第一次掉行李啦,而且聽說還掉得很頻繁,所以已經掉得很習慣,很有經驗啦!

突尼西亞的貨幣─迪那(1迪那=NT18)

除了黃董夫婦外,大家拿到行李後的第一件事,並不是拖著行李上巴士,而是先到機場的銀行櫃台換錢。突尼西亞的當地貨幣是迪那(1迪那約=NT18),一般觀光區的小販,雖然也收美金歐元,但還是以當地貨幣迪那交易最方便,因為沙漠地區地廣人稀,如果你要他們收美金、歐元,他們通常還要等積了快500元左右,再開車穿過廣大的沙漠到城裡的銀行去換錢,很不方便。所以還是迪那最好用,當然,如果迪那都用完了,也是可以用美金或歐元消費啦。領隊建議我們可以先換個100歐元或100美金,如果預計要買很多東西的,那當然就要多換一點。

上廁所用的銅板非常重要

和所有國家的貨幣一樣,我們換到的迪那以小額的最好用,換到的銅板裡最大的就是1塊迪那,寫著1/2小一點的就是0.5迪那。1塊和0.5迪那的銅板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這裡上洗手間大概都要0.5~1塊迪那,而且大部份不能用付美金了事。這種上洗手間要付費的觀念,都是從歐洲學來的,而且他們還學得很徹底,所以如果遇到 機不可失的免費洗手間,敬熒說她一定一定會告訴大家的。至於信用卡,在突尼西亞並不好用,因為像刷卡機之類的電器都是進口的,有刷卡機的店家並不多。但在比較大的城市或大型超市一般都可以刷卡,而一般小販還是以現金交易為主。

在走出突尼斯的迦太基國際機場之前,敬熒領隊請我們先把今天要用的東西從大行李拿出來,因為等一下我們就要直接開始走行程了,而今天的天氣其實沒有很好,她估計機場外大概只有12度左右,但因為這裡比較乾燥,所以體感溫度約是15度左右,加上這裡的日夜溫差很大,建議保暖的外套最好都要隨身帶著。雖然每人對冷熱的感受有所不同,總之敬熒說她還是先把天氣預報的氣溫報給我們知道,大家再視自己的情況愛怎麼穿就怎麼穿,但自己著涼就不要怪她囉!

其實從杜拜飛突尼斯的班機,在起飛時就先Delay45分鐘,所以等我們抵達突尼斯時,已經是當地時間的下午3:15了,到了機場後又花了一點時間處理團員行李遺失的意外,所以第一天的旅遊時間被壓縮了不少,而迎接我們的居然又是一台破破髒髒、位子也很小的舊巴士,讓大家一上車紛紛發出不滿的抱怨聲,幸好這台破車只負責機場接送而已,後面幾天還會換另一台比較新的巴士。

臭臉導遊哈里巴登場

上車後,就看到一位外國男子忙著發送今天的礦泉水,這時敬熒領隊便開始鄭重介紹這位發礦泉水的外國男子,可不是隨車服務員,而是我們的在地導遊**@#$%^&&....…???, 呃.....他的名字很長,團員們估計是記不住,不妨就簡稱他為哈里巴。哈里巴的聲音有點沙啞,有別於帥妹領隊帶點率性風格的活潑開朗,這位哈理巴一路上幾乎都是一副不苟言笑、沈默寡言的撲克臉,不討喜的個性讓大家連記他的名字都懶得記,私底下乾脆直接叫他臭臉導遊。介紹完導遊之後,接著我們就要拿出手 錶來對時了,這時已是16:10,帥妹領隊本來說我們今天正好碰到夏令節約時間開始的這一天….,不過講到這兒,哈里巴馬上糾正 她,說他們突尼西亞現在已經沒有夏令節約時間了,所以我們就直接用這個16:10,不用節約了。

突尼西亞的首都突尼斯

我們現在是在突尼西亞北部的突尼斯,它除了是突尼西亞的首都外,也是這裡的第一大城及政治、經濟、交通、教育、文化的中心。這個城市是被突尼斯湖和潟湖這兩個湖包圍起來,突尼西亞運河則從中貫穿整個市中心。現在出現在我們巴士右邊的就是這個突尼斯湖,雖然名之為湖,但其實卻是海水,而且水深僅1~1.5公尺,一般身高的成年人都可以直接穿湖而過 。

 而突尼斯的潟湖這裡則常會出現遷徙性的候鳥,尤其像是火烈鳥,所以幸運的話,說一定還有機會不小心看到呢!

而巴士的左邊就是突尼斯的國際貨運港,從港口可以望見一座形狀很奇特的雙角山 。

而我們的車子即將從前方一座橫跨瀉湖港區、公路及突尼斯湖的大橋下通過,這座橋是日本人於6年前才修建完成的,因此被稱為日本橋。

 

 

突尼斯這裡雖然有聞名的古城迦太基,但整個突尼斯市中心其實是從七世紀阿拉伯人進來後才開始發展的,1881年法國人來了之後,這裡又經過了法國殖民,所以現在的突尼斯就依不同時期的建設而分成老城、新城兩區:充滿伊斯蘭風情的老城區,其建設始於從阿拉伯人統治時期;而具有歐洲風格的新城區,其建設則始於法國殖民時期。

海門─老城區、新城區的分界點

而在地理上分隔老城、新城的,就是位於突尼斯市中心的海門,這座海門建於17~18世紀,當時這裡仍屬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由於當時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王很喜歡法國的凱旋門,便在突尼西亞這裡建了這座長得很像凱旋門的城門做為突尼西亞的凱旋門,但和法國巴黎的凱旋門相比,當然是沒得比的。而由於這裡離海並不遠,早期從這個門一路看過去就可以看到地中海,所以就被稱為海門。

包格貝大道─突尼西亞的香榭里舍大道

我們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突尼斯的老城區,下車後,敬熒領隊就站在海門前,先為我們介紹這附近的地理還境。首先要介紹的就是海門前這條為紀念突尼西亞國父包格貝而建的包格貝大道,它除了是突尼斯市中心的主要幹道之外,由於這條路又直又長,宛如巴黎的香榭里舍大道,故又被稱為突尼西亞的香榭里舍大道。

 

今天的包格貝大道上正好掛滿了突尼西亞的國旗,遠看竟和土耳其國旗有幾份相像,因為突尼西亞國旗的圖案其實是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認定的,但卻是在突尼西亞獨立之後才開始使用,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有一面紅色的旗面,只是突尼西亞的圖案是白色的圓+紅色的月亮和星星,而土耳其的圖案則是白色的月亮+白色的星星。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突尼西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突尼西亞西可直達直布羅陀海峽,東可接蘇伊士運河,往北連上西西里島直達義大利的這條線,又正好將地中海平分成東、西兩半,不可多得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得突尼西亞這個位於北非中間點的小國,在土耳其帝國統治後期成為歐洲各國列強覬覦的對象。

 

 

1881年簽訂巴杜條而成為法國殖民地

其中法國便以突尼西亞一些遊牧民族侵犯法屬阿爾及利比亞邊界為由出兵,一路打到突尼西亞南部的綠洲,並提出將突尼西亞變成法國殖民地做為停戰的條件,這時突尼西亞總督早已心生畏懼,又害怕其他國家會扶持自己的弟弟篡位,於是便於西元1881年與法國簽訂了巴杜條約,之後突尼西亞便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突尼西亞國父包格貝的掘起

但法國人其實只是想取得突尼西亞的物資,並非真的有心建設這裡,因此突尼西亞的經濟在法國殖民之後反而變得更不好,忍無可忍的突國人苦於無力對抗法國,只得採取零星的反抗,先是於一戰後仿效歐洲各國組成自己的政黨,當時政黨的書記就是包格貝先生。二戰結束後,便開始組織民營軍隊攻打法國,這時,剛打完世界大戰的法國才慌了手腳地坐下來和包格貝所屬政黨談判,談判結果促成了1958年突尼西亞的正式獨立。

趕走法國人並促成突尼西亞獨立的包格貝,因而成為突尼西亞第一任總理及第一任總統,後來更被推崇為突尼西亞的國父,但這位國父的政權後來卻被一位叫做本阿里的人給推翻,這位本阿里是誰?大家都知道2011年發生在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吧!在那場革命中被推翻的人就是本阿里先生。其實包格貝、本阿里這兩位突尼西亞近代的政治強人,其崛起和落敗還真有幾分相似之處呢。

 

 

 

 

本阿里推翻包格貝,成為第二任總統

包格貝大人雖被推選為突尼西亞的第一任總理兼總統,但他實行的其實是獨裁式的民主,雖然也有制定憲法、設定總統補選制,設定議會等等,但總理卻是由總統任命的,後來甚至自己修改憲法,將總統改成終生制,並把法國僑民全部趕出突尼西亞,還強迫當地基督教 及天主教的神職人員還俗。包格貝的強權執政實施了20多年,直到本阿里推翻他為止。由於突尼西亞的憲法裡有提到:總統因故無法行使職權時,總理可以代為處理,總理如果也無法行使職務時,國會議長也可以代為處理,於是後來居上的本阿里就申請一份醫學報告,證明包格貝總統兼總理因健康因素,已無行為能力,而以此將包格貝推翻了。之後本阿里便被大家推選為新的總統,但大家仍尊最初的總統包格貝為國父。

 

苿莉花革命推翻本阿里政權

 包格貝執政時,是不允許其他在野黨存在的一黨獨大制,但本阿里上任後,在野的六個政黨又都回來了,並修改憲法,將總統改成每五年補選一次,任期前30天要舉行補選,但之後的多次選舉,本阿里總能以99.9%的超高票當選連任,極不合理的選舉結果早已讓人詬病。而本阿里家族更藉著執政之便,取得許多經濟上的好處,本阿里的夫人還組織一所貴族學校,專賺有錢人的錢。後來維基解密破解一份美國與突尼西亞的外交文件,揭發突尼西亞為警察國家的事實,總統本阿里還偕同第一夫人及其家族從事許多不法利益,這份報告使得突國民眾群情激憤,最後的導火線則是因為取締一個水果攤而導致的自焚事件,於2011年爆發了震驚伊斯蘭世界的茉莉花革命,於是本阿里就和被他推翻的老前輩包格貝一樣,在這場革命中被推翻下台,本阿里家族也紛紛逃往海外,而當時的國會議長則依憲法規定,暫代總理一職,,而且直到今年(2014)1月27日才制定出新的憲法。現在的突尼西亞一樣是總統制,也有一個總理,在其他國家,總理的權力通常是大過總統的,但突尼西亞的總理僅有一半的權力,重要的軍事、外交、警察制度等,還是由總統負責的。

我們在左邊土色建築的警察總部前,都還能看到當年苿莉花革命時留下的蛇籠和欄杆。茉莉花革命雖然不是從包格貝大道開始的,但它卻是革命時於市中心集聚時的所在地,由於這裡還設有警察總部,為了預防再有人集聚於此鬧事,政府現在還是把整個廣場圍起來,不讓人太靠近。

這一頭是革命留下的觸目痕跡,但另一頭的對面卻林立著多家咖啡廳和現代化的商店,因為這個地段在突尼西亞就相當於咱們台北的東區,畢竟突尼斯可是北非最現代化的都市之一,素有「日內瓦第二」和「非洲的巴黎」的美稱,路上還看得到路面電車呢!雖說這裡的車子跟台灣一樣都是左駕,但聽說這裡的路面電車很難煞車,加上這 裡不像台灣那麼守交通規則,所以我們在這裡過馬路時可是…左右兩邊都要看的。不過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坐在這些咖啡廳裡的還是以男性居多,畢竟伊斯蘭教對女性的限制本來就比較多,不過相對而言,突尼西亞已經算是伊斯蘭國家裡比較開放的,至少他們的婚姻制度是單純的一夫一妻制,而且突尼西亞婦女也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蒙面,頭巾也是可戴可不戴。

茉莉花革命的影響

突尼西亞發起的茉莉花革命,後來影響了埃及、利比亞、敍利亞等鄰近的伊斯蘭國家,讓這些國家也接連推翻了各自的強人政權。但革命之後,這些國家真的有變得比較好嗎?以茉莉花革命的起始國突尼西亞來看,其經濟狀況其實比革命之前要差一些,目前失業的人口約有100多萬,不過它倒是真的變 得民主多了,但民主仍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來維護,然而這樣的規範目前其實還沒有成形。在革命前的強權時代,革命以前突尼西亞很多地方是不能 隨便擺攤的,攤販當然也比較少,但在革命後的民主時代,所有地方都可以自由設攤啦! 另外,革命以前原本會出來掃地的清潔工,在革命之後薪水變好了,就不需要再那麼認真的工作了,所以現在的突尼西亞街頭也會顯得比革命前要髒亂。所以喜歡逛街血拼的觀光客,應該會比較喜歡革命後的突尼西亞,但如果是愛乾淨、愛整潔的觀光客,可能反而會比較懷念革命前的突尼西亞。

新城區的高樓大廈

位於海門這邊的新城區,其建築大都始於法國殖民時期的1881年。當時法國流行的是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物格,所謂的新古典主義,就是把歐洲各朝各代、各式各樣的元素都各取一點地放在一起,所以我們在這種新古典主義的建築上,可以同時看到羅馬式的圓拱圓頂、巴洛克式的雕像、希臘式的柱子、歌德式的尖塔,當然有些現代化的建築則是從20世紀二戰之後才開始蓋的。除了剛才看到的警察總部外,這裡還有高達22層樓的非洲飯店(Africa Hotel),是突尼斯市中心最高的一層樓 ,不過可能因為拍照角度的關係,對我們這群外國遊客而言,反而覺得立於包格貝大道中心點噴水旁的鐘樓才是此地最高、最醒目的建築呢! 這座看起來很有英國風的鐘樓,聽說還是英國送給突尼西亞的禮物。說真的,突尼西亞本身的高樓真的不多, 所有的高樓幾乎都集中在首都突尼斯這裡,一旦離開突尼斯,大概就沒什麼機會看到高樓大廈囉。

聖文森特德保羅大教堂─新城區的法式建築

新城區海門左側一座以黃色為基調的聖文森特德保羅大教堂,就建於1882年法國殖民時期,屬於剛才提到的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所以在教堂上可以同時看到圓拱、雕像,和羅馬式的柱子等,目前還是一座仍在使用中的教堂,只是和歐洲的教堂相比,當然還是簡陋很多的。

教堂前的獨立廣場綠地上立著的一尊雕像,聽說是突尼斯古代的名歷史學家卡爾敦。由於這附近就只有only one這麼一座教堂,敬熒領隊便將這座教堂當作大家自由活動後集合的地點,但在放我們自由活動之前,她還是要特別提醒:在每個景點解散之前,請務必確認已聽清楚集合時間、集合地點後再離開。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個提醒,事實上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2011年我帶老媽去杜拜旅遊時,就是在最後一天沒有聽清楚集合地點,而發生在入夜後的杜拜噴泉旁迷路的不愉快回憶,而我也從這時開始發現敬熒領隊的細心之處。

人去樓空的突尼斯老城區

我們從包格貝大道穿過海門,再穿過舊城區的老城門,就進入了突尼斯的老城區。和城門另一端整齊而呈格狀發展的新城區不同,進入老城區後,就開始以彎彎曲曲的小路居多。伊斯蘭世界的老城區,一般稱為麥地那(Medina),指的就是老城或老市集。和早期台灣人以寺廟四周為生活和活動的中心一樣,當時的阿拉伯人也以清真寺為活動的中心而發展出老城的市集。以前的老城其實都是有城牆的,但因為後來的新城區逐步開始擴建,老城的城牆就跟著慢慢拆除,只保留一部份的城牆和一座舊城門。

老城區其實就是以前的老市集,也是最能體會市井小民生活的所在,整個突尼斯的老城區因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我們在老市集卻幾乎沒看到半家商店,因為突尼西亞這裡的營業時間是這樣的:天氣好的話,所有店家開門營業歡迎你,天氣不好或人少的時候,他們就會自動關門休息。

 

 

人少貓多的老城區

而我們來訪的這個時間,一來天色已晚(傍晚17:05才開始逛),二來今天天氣本來就不太好,整個老城區冷冷清清地,幾乎沒什麼遊客,突尼西亞店家就很自動自發地提早打烊休息了,留給我們的只剩下充滿藍色異國風情的狹小巷弄和一間間拉下鐵捲門的小小店面,這對帶著滿滿一袋剛換到的迪那準備血拼的部份團員而言常然是很掃興的 。

但我的遊興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因為不愛血拼卻愛貓的我可是在老城區的巷弄裡發現一堆悠閒漫步的貓咪,有白有黑有花,好不熱鬧,於是貓比人多的老城巷弄裡,就成了我拿著相機追逐貓咪身影的遊樂園,我甚至還不小心補捉到一對正在路邊做「愛的進行式」的貓咪,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不過誰叫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晒恩愛呢?

 

突尼斯老城區的地標─宰圖納清真寺

宛如空城一般的老市集繼續走到底,就會看到突尼斯老城區的地標─宰圖納清真寺,「宰圖那」(Zitouna)在阿拉伯語中是「橄欖」的意思,所以 這裡也被稱為橄欖清真寺。宰圖那清真寺始建於西元698年,是突尼西亞第二古老的清真寺,聽說總面積達5000平方公尺,不僅是突尼斯市民心目中的聖地,更是突尼西亞全國人民的信仰中心。

宰圖納清真寺最忠實的信徒-老街的貓咪們

不過非穆斯林的我們無緣入內參觀,何況這時早已夕陽西下而沒什麼參拜的信徒,現場看起來也是一派冷冷清清的光景,所以我們在現場完全感覺不到這座清真寺平時應有的高人氣,但這座清真寺顯然還是很受當地貓咪的青睞,一堆貓咪就這麼悠閒地在清真寺的牆角、樓梯上走來走去 ,看來老街的貓咪們才是這座清真寺最忠實的信徒,不論時間早晚,管他天氣好壞,永遠窩在清真寺的牆角領受阿拉的祝福。

宰圖納清真寺最吸睛的Top Model

不過大部份的團員首先還是被從清真寺二樓探出頭的一位小女孩給吸引住了,畢竟在老城區走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人了嘛!

這位小女孩顯然已經很習慣外國觀光客注目的眼光,看到我們的鏡頭,不但不會閃躲,還會故意扮鬼臉,上前討拍合照也配合度十足,讓很多團員都在這位小女孩身上殺了好多記憶體 ,堪稱是宰圖那清真最稱職的Top Model。

雖然大家在空空的老城區沒什麼血拼的戰利品,不過我們在接下來幾天中都還有機會逛到其他地方的麥地那老城,所以愛血拼的團員,不要失望,還有機會的啦!

西迪博賽德突尼西亞最美的地中海村落

聽說今天的日落時分是18:45,於是我們便趕尾場地於夕陽西下前來到臨近地中海的西迪博賽德。西迪博賽德之名源自一名穆斯林聖者的名字,「西迪」二字即是聖者的意思,所以之後若看到一些以西迪(sidi)為首的名字,就知道到他們可能是穆斯林的聖者。這位名叫西迪博賽德的聖者,來自突尼西亞左邊再左邊的國家─摩洛哥,他於12世紀時來到突尼西亞,定居下來後就開始在此傳教並教授可蘭經及阿拉伯文。

這不是希臘~這不是希臘~~

坐落於地中海濱岬角上的西迪博賽德,離突尼斯只有20公里,是突尼西亞境內最美的地中海村落。甫一下車,我們就被西迪博賽那在夕陽餘暉中充滿地中海風情的藍白小屋給迷倒,忍不住發出陣陣驚嘆:「哇!我們該不是來到希臘了吧!」雖然在大家的印象中,這種藍白小屋幾乎等於同於希臘的代名詞,但它可不是希臘獨有,但凡臨近地中海的國家幾乎都會有這種可愛的藍白小屋,突尼西亞也不例外,只是兩者的藍白小屋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這種藍白小屋大都是藍色圓頂配上白色的牆壁,漆成白牆的主要原因,據說是因為他們認為白色可以防蚊(看來地中海沿岸蚊子不少呀!)。和信仰東正教的希臘不同,以伊斯蘭教為主的突尼西亞,只敬拜唯一的真神阿拉,不崇拜有形的偶像,而是用花紋或幾何圖形來裝飾,所以同樣是藍白小屋,但突尼西亞這裡的門窗有的會做得像清真寺的剪影,帶有濃濃的伊斯蘭風情,說穿了,兩者的主要不同點就是門窗不太一樣而已啦!另外,這裡很多居民都是當初為了躲避西班牙的宗教迫害,而從伊比利半島渡過地中海遷居於此,所以這裡的房子還融合了安達魯西亞與阿拉伯的建築風格。只不過這些照片拍回去給台灣的親朋好友看,沒有特別說明的話,大家恐怕還是會回以:「哇!妳去了希臘嗎?」

西迪博賽德─五月天「天使」MV拍攝地

而這種形似希臘的美景,早被台灣的唱片製作團隊給看上,台灣天團五月天就曾在2007年到突尼西亞拍了2MV,其中一支「天使」就是在西迪博賽德這裡拍的,如果你是五月天的粉絲,應該不會忘記這支MV中五位成員和外國女孩在白牆藍窗下互動的浪漫場景。

我的希臘婚禮?才怪~

當我們沿著天色漸晚的山坡慢慢往上爬時,很幸運地在天色還沒有黑下來之前,巧遇一對新人歡樂的出嫁隊伍,只見穿著白色洋裝的新娘手上拿著花朵,新人後方還跟著一堆祝福的親友組成的隊伍,好不開心熱鬧,也讓偶爾來訪的我們沾點異國的浪漫喜氣。

西迪博賽德是藝術家的天堂

西迪博賽德的山坡上,因為群聚著一群藝術家、雕刻家而素有藝術家天堂的美稱,沿途盡是販賣各種雕刻銅盤、磁器、布偶、皮件,以及紀念品的商店和小販,雖然天色已暗,不過因為這裡還有一些遊客,所以有些商店還開著,不像突尼斯老城區任性的店家,隨便就給你全部關門。

 

 

西迪博賽德的特色商品─鳥籠

   西迪博賽德這裡有什麼值得買的呢?內行人都知道要在西迪博賽德買鳥籠,主要是因為這裡的鳥籠長得像清真寺,造型比較特別,價錢則視大小、上色和精緻度而定,不過,現在真要在西迪博賽德買到鳥籠,還真的要找一找,小的可能還找得到,大的就很難說了,而且再小的鳥籠,也會占到行李箱一定的空間,不如還是來看看造型也很像清真寺的這些藍色的窗子吧!

這裡每間漆上白牆的屋子都有座耀眼的藍窗,而這種白屋藍窗正是這個如詩一般小鎮的特色,精雕細琢的圓頂拱門還以黑色圓釘扣出特別的圖案,特有的阿拉伯建築與地中海相互輝映,在夕陽餘暉下別有一番浪漫的異國風情,只有商店裡不時飄出的伊斯蘭風情的音樂提醒我們:「這裡可不是希臘,而是突尼西亞喔。」和中國有名的節目「中國好聲音」一樣,突尼西亞這裡也有他們的「突尼西亞好聲音」(實際節目名稱應該不是叫這個吧!),節目裡唱的歌都是我們在街頭聽到的這種。

西迪博賽德最浪漫的終級享受─看地中海、喝咖啡

除了商店以外,西迪博賽德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一堆建在小山坡山壁上的咖啡廳,年輕人和觀光客都喜歡來這兒的露天咖啡座,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迷人的地中海風情,沈浸在休閒、浪漫的醉人氣氛裡。

而咖啡廳聚集的山坡頂,也是我們漫步西迪博賽德的終點站,敬熒領隊說會帶我們去其中一家咖啡廳坐坐,但進去後不能只拍照和借洗手間喔,而是要點一杯飲料坐下來一邊喝一邊看風景。聽說這家咖啡廳有一種很特別的松子薄荷茶,大家也許在其他中東國家都喝過薄荷紅茶,但這裡的薄荷茶還可以另外加像松子、堅果等別的料進去,敬熒建議我們不妨試喝看看。

不過本來很雅緻的小小咖啡廳,一下突然踴進我們這一大群不速之客,瞬間便被人潮擠得寸步難行,悠閒氣氛蕩然無存,匆匆上完洗手間的我,就被混亂的人潮給推擠出店外,而店家在一片混亂中其實也無暇顧及誰有沒有點飲料,於是我就這麼偷渡成功地上完洗手間,來到戶外欣賞沿著山坡而建的藍白小屋和下方慢慢沈入夜色中的地中海。

說真的,明明知道自己現在是在突尼西亞北邊的西迪博賽德,但怎麼看還是覺得這裡真的好像….希臘。有人說突尼西亞是融合了多個國家的綜合體,而在藍白色為主的西迪博賽德,我們看到的就是希臘的浪漫風情,藍得很夢幻的藍白小屋,沿著山坡高低錯落分佈在美麗的地中海沿岸,還有那些點綴在山坡上亮起點點夜燈的咖啡廳,混著咖啡香和海風的晚風徐徐吹來,慵懶醉人的浪漫氛圍,讓舟車勞頓大半天的我們,頓時感到放鬆與沈醉。只可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西下的西迪博賽德雖然也別有一番風情,但這樣昏暗的光影,一般的相機已很難補捉它的美。

當美麗的西迪博賽德漸漸沈入夜色後,我們也慢慢沿著原路回到山下集合地點的一道門,由於集合時間已是晚上19:00,天色暗下來的話,再美麗、再有特色的門,你可能也認不出來,所幸敬熒領隊說她都會在這道門這裡等我們啦,所以即使夜色再昏暗,團員也不用怕迷路找不到啦!

拿到突尼西亞簽證啦!

我們的飯店離西迪博賽德只有10分鐘的車程,在前往飯店的路上,敬熒領隊便開始介紹飯店的設施及明天的注意事項,講到一半,突然發現:「啊!我們的導遊哈里巴沒有上車!」其實,安啦!哈里巴只是去機場拿我們的護照啦!所以,晚餐時我們可能就可以拿回護照了。拿回來的護照裡,除了會多一個突尼西亞的簽證外,入關時填的一張白色卡片則會剩下一半夾在護照裡,這張白色卡片在回去時還會用到,所以一定要收好。

 

雖然白天觀光時,我還可以跟著和在香港機場投靠上的世瑞和鄭姐姐,但晚上進飯店後,就不得不面對我那不太理人的室友徐姐姐了。徐姐姐除了喜歡獨來獨往外,在還沒有看到我們的房間時,竟然對我說:「我先跟妳說,靠窗和不靠窗的床位,我們輪流睡就是了,彼此不用再多說。」我當下就想:「呃…姐姐,有必要分得這麼嚴格嗎?我們連房間都還沒看到咧……」結果,一打開今晚住宿的房間,發現竟然只有一張大床….這下我們兩人不禁都傻眼了!!(不但沒有靠窗、不靠窗的問題,這…根本就是要睡在一起啊~~習慣一個人的姐姐怎麼受得了?) 幸好和我們一起用晚餐的世瑞和鄭姐姐提到她們也是遇到一張大床的問題,已和敬熒領隊反應而換到兩張小床的房間,於是我們也提出要求比照辦理。

用完晚餐,突然發現大家似乎都不急著回房間,而是人手一機地留連在飯店大廳,原因很簡單:這裡的房間收訊都很差,只有大廳的wifi比較強。向來都不是手機重度使用者的我,出國的時候,手機更幾乎全程處於關機狀態,畢竟人都已經出國來度假了,何必還掛念著國內那些煩心的人事物呢?但我的室友徐姐姐很明顯地卻是一位手機重度使用者,從在桃園機場就一直滑手機而不太理我,待抵達今晚住宿的飯店大廳,更是馬上打開手機認真滑,所以分房間、拿鑰匙時幾乎都是我去拿。用完晚餐後,也是捨不得離開大廳地要我回先回房間。但回房後久候多時,卻一直等不到徐姐姐回來,而鑰匙又只有一把,即使想洗澡也擔心洗到一半,會讓室友進不來,最後我只好拿著鑰匙去大廳找她。這時才突然發現徐姐姐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了,慘了!她到底跑去哪兒了?後來突然看到她匆匆忙忙地從大廳一角出現,原來她是迷路找不到回房間的路了。話說我們在突尼西亞所住的飯店,每間的格局幾乎都宛如迷宮一般,一下彎左,一下向右,房號也不見得有按順序連起來,所以不要說室友找不到回房間的路,連我要帶她回房間時,也是小小迷路了一下,沒想到竟被她冷冷地念了一句:「妳走了兩遍,為什麼還會迷路?」當時心裡真的覺得好委屈。

第3天(3/31)尼斯(太基遺址(薩山丘德菲祭壇安東尼浴池)杜加遺址開路安

331日一早聽說這家飯店6:00就可以用早餐了,雖然有團員懷疑:有人這麼早就在吃早餐嗎?敬熒領隊卻笑說,根據我們的時差,大家今天應該會很早就爬起來了,而且她預計今天的午餐可能會拖到12:30~13:00,所以早餐最好還是吃飽一點。我出國一向沒有什麼時差,不過我還是一早就爬起來,梳洗完畢,正準備去用早餐時,才發現我的室友還有一個和大家不同的習慣,那就是:不吃早餐,另外,她也不會按領隊規定的時間把行李放在房門口,而是按自己早上的作息,在出發前才自己把行李拖出來,但我們在突尼西亞的飯店,每個房間幾乎都只有一把鑰匙,這讓作息不同的我們兩人著實感到非常不方便。(我是早睡早起,早餐必吃,但徐姐姐卻是 晚睡晚起,不吃早餐)

今天一早看起來似乎是個好天氣,不過越往南走,日夜溫差會越來越大,突尼西亞這裡從北到南,依次為地中海型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所以外套還是一樣要帶出來,雨傘也要帶著,有雨遮雨,有太陽遮太陽,沒雨沒太陽還可以防色狼。

揮別了昨天接送的破爛巴士,今天來迎接我們的果然是一台新的富豪(vovo)大巴, 不過聽說零件卻是從外面引進來組裝的。由於這台大巴會陪伴我們走完後面幾天的行程,所以這第一天搭巴士可是非常重要,因為一旦上車入座後,這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幾天所坐的固定位子。不想我卻在這上車搶好位子的關鍵時刻跑去洗手間,等我出來時,飯店大廳已無半個人影,原來好心的世瑞和鄭姐姐在幫我顧行李時,已順便幫我把行李拿上車,而且還幫我佔了一個中後段的好位置,讓我真的好感恩,也很慶幸自己在香港機場選擇投靠對象時沒有看錯人。

突尼西亞這裡有很多景點,拍照時都要買拍照券,即使你用手機拍照,也一樣要買。他們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兩人一台相機,算1塊迪那,一人用三台相機,嘿!也算1塊迪!這個拍照券雖然只是小錢,但對當地人而言,卻是很重要的觀光收入,而對我們而言也同樣重要,因為上廁所也要靠1塊迪那的零錢來付呀!如果零錢都拿去付拍照券,那我們拿什麼上廁所?所以敬熒領隊乾脆先統一一次幫我們付,但要扣掉某些不拍照的團員。咦?有人出來玩不拍照的嗎?有的,就是那種靠老公、靠朋友拍照,自己什麼都不用拍的人,全團還真的有8位這樣的團員。

迦太基遺址的神話傳說

今天早上的旅遊重點就是帶有古傳說色彩的迦太基遺址,其地理位置位於突尼斯東北方17公里處的海邊,沿海岸分布從南到北長約6公里的範圍。整個迦太基遺址大致分成德菲祭壇、比爾薩山丘、安東尼浴池等三個地方,由於地理位置的接近,可以說現代的突尼斯差不多就是古時候的迦太基。而迦太基人其實就是從地中海文明中的腓尼基人過來的,而腓尼基人的起源,又帶著點希臘神活的色彩。在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頓有個兒子阿格諾斯,是迦南地(約今天的黎巴嫰)的國王,阿格諾斯國王有5個兒子,其中一位叫做菲尼克斯,傳說便是腓尼斯基人的祖先。

 

阿格諾斯還有一個女兒歐羅芭,因生得十分美麗,而被天神宙斯給看上。歐羅芭公主不愛珠寶、不愛花草,唯獨對動物特別喜歡,宙斯便投其所好地化身成一隻美麗的金牛,歐羅巴十分喜歡這隻金牛,便爬上金牛的背,這一上就上了賊牛下不來,宙斯便火速把歐羅芭載離迦南地,來到希臘南邊最大的島─克里特島,並在那兒和歐羅芭生了三個孩子,這三兒子後來各自形成掌管地中海的三個王國,而後來的歐洲大陸便是以歐羅芭公主的名字來命名的。

歐羅芭公主被拐走之後,阿格諾斯國王很傷心,便命5個兒子去把妹妹找回來,還說如果找不到的話,五位王子也不要回來了。其中的菲尼克斯王子便來到北非這裡尋找,但當然是找不到(因為歐羅芭被帶到克里特島去啦),但找不到又不能回家,只好先在這兒定居下來,等阿格諾斯國王過世後,菲尼克斯才又回到迦南地,並將迦南改名為腓尼基,這便是希臘神話裡腓尼基人的由來。

腓尼基在希臘語裡代表的是紫紅色,因為善於經商的腓尼基人,本來就有從事染料和香料的買賣,而這裡的人也容易被地中海的太陽晒得紅紅的,所以便以其經手的染料或晒出的膚色來為其民族命名。

腓尼基國王臨死之前,遺言交待要將國家交給兒子庇格瑪里翁和女兒伊麗莎共同管理。但國王駕崩後,人民只尊庇格瑪里翁為國王,而伊麗莎公主則嫁給富可敵國且地位僅於國王的祭司的舅舅。庇格瑪里翁國王覬覦舅舅的財產,便找機會殺了他,伊麗莎只得帶著自己的親信和財產一路逃到我們現在稱作迦太基遺址的這塊地。

迦太基的起源地─用牛皮圈出來的比爾薩山丘

當時這裡住的是原住民的柏柏人,伊麗莎便主動告知自己的身份和來歷,,希望能給逃難的她一塊地在這裡生活。柏柏人的首領只答應給伊麗莎一塊牛皮大的地方,聰明的伊麗莎便將牛皮撕成一小條一小條的布條,再綁接起來後圈出一塊地,而這塊地就是迦太基遺址之一的比爾薩山丘,「比爾薩」指的就是一張牛皮。不過這多少帶有神話的傳說色彩,畢竟能圈出這麼大一塊地,想必那隻牛一定非常大隻。

伊麗莎公主→狄多女王

之後伊麗莎便於牛皮圈出來的比爾薩山丘定居下來,並把這裡視為她們腓尼基的新城區,而在腓尼基語中,新城區的發音和迦太基十分接近,後來便 被改稱為迦太基,也就是後來的迦太基王國,而伊麗莎公主也更名為狄多女王。「狄多」二字便是流浪者的意思,只不過她不是流浪到淡水,而是流浪到了突尼斯。

狄多女王→特尼特女神

狄多女王定居於此之後,沒過上多久好日子,就因其年輕貌美而被附近一個柏柏人首領瘋狂追求,但狄多並不願意委身下嫁,遭到拒絶的柏柏人首領十分惱怒而意欲開戰,狄多的臣民們只得請求女王委身下嫁,無奈之下,狄多只得先假裝答應這門親事,但卻要求要在結婚前一天祭祀她的前夫,而當時的祭祀有一個升大火的儀式,狄多女王便在祭祀的最後跳堆大火裡,葬身於火海之中。狄多的臣民感到萬分難過,便將狄多女王封為他們的守護神,也就是現在迦太基文化裡的塔尼特女神。

在地中海文明中以善於經商出名的腓尼基人,原本在北非就有其商業駐點,之後待狄多女王搬遷至北非的突尼斯一帶,並成立迦太基王國,此時約是西元前九世紀之時。迦太基人做生意的本事,絲毫不遜於祖先腓尼基人,交易範圍包括今天的西班牙、北非的摩洛哥、西西里島、科西嘉島、薩丁尼島,甚至遠及希臘和土耳其一帶,可以說整個地中海都是其貿易範圍,商船及海軍的勢力也十分強大,儼然就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的貿易商業強國。

但這時地中海上的希臘城邦也開始慢慢興起,他們在西元前六世紀時就已經進駐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島,而迦太基(今天的突尼西亞)正好位於北非正中央略凹的位置,其中的邦角半島距西西里島僅200多里,透過西西里島就可以再通到羅馬,到了西元二世紀時,從羅馬坐船到突尼西亞甚至只需要三天的時間,於是西西里島便成為地中海各國的兵家必爭之地。後來希臘城邦逐漸興起一種僭主的特殊身份,這種僭主不是貴族,也不是什麼有身份的人,只是很有錢的土豪,哪邊有錢就往哪邊靠,和領主談事情時還可以談條件,是一種享有另類權利的特殊身份。

小小一個希臘城邦旳僭主,後來卻因為商業上的糾紛,而挑起了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三次大戰,分別為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之所以叫做布匿戰爭,是因為「布匿」在希臘話裡是腓尼基的意思,而羅馬人也稱腓尼基人為布匿。迦太基王國後來就是因為布匿戰爭而滅國的,所以在參觀迦太基遺址之前,還是先來了解一下,如此善於經商與海戰的古文明帝國是怎麼從昌盛走向滅亡,最後如謎一般地從歷史上消失。

第一次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的起因,來自西西里島的某位僭主。這位僭主僱用了一批來自義大利的馬麥丁人傭兵,馬麥丁人自稱為戰神馬斯的後裔,特別會打仗,卻不太好控管,為此十分頭大的希臘僭主便想找外人來抵制這些不聽話的傭兵。當他在向迦太基求救的同時,也同時向逐漸興起的羅馬帝國求援。先趕來馳援的迦太基人驅趕這些不聽話的傭兵後,考量僭主所在的西西里島是一個十分有利的貿易點,於是便將軍隊便直接駐紮在這裡。後來羅馬人也趕來了,但好地方已被迦太基人先行進駐,這時有牆頭草習慣的僭主竟然又轉而投靠羅馬,羅馬便在僭主的同意之下驅趕迦太基人,雙方僵持不下之後就開戰了,這便是第一次的布匿戰爭。以雙方的軍事力量而論,以務農為主的羅馬人身強體壯,而迦太基人的強項卻是在經商,所以在陸戰方面,迦太基的確遠不如羅馬,但善於海上經商的迦太基,卻因強大的海軍及優秀的造船技術而長於海戰。

羅馬致勝的關鍵:用烏鴉鉗在海上打陸戰

第一次布匿戰爭從西元前264年打到西元前241年,這23年的戰場幾乎都在西西里島以及地中海上,但這場戰爭最後卻以羅馬勝利告終。為什麼海軍很強的迦太基會輸給羅馬呢?善於海戰的迦太基一向是利用海象平穩時以其堅固的船隻去衝撞敵方的船隻,而羅馬人在造船技術雖比不上迦太基人,但他們卻想方設法讓海戰變成陸戰,就是以其發明的一種叫做烏鴉鉗的勾子(如右圖)置於船前的木板橋上,當迦太基的船靠近時,就將木板橋放下來勾住對方的船,趁著兩艘船互相牽制動彈不得之時,羅馬人便衝進迦太基的船,於是就變成是在船上打仗,而非在海上打戰。羅馬人便以這種在海上打陸戰的方式,在西西里島三場比較大的海戰中險勝迦太基人。

 

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後,雙方進行合談,戰敗的迦太基除了必須讓出西西里島外,還要交付罸金2200塔蘭特以及士兵返回羅馬的交通費。這個塔蘭特不是貨幣,而是一種度量衡,一個塔蘭特約等於現在2~4公斤的黃金,所以換算下來約是85億台幣。

看漫畫學歷史:「軍神榮耀─西庇阿與漢尼拔」

在此請先容我推薦一套描述三次布匿戰爭的日本漫畫「軍神榮耀─西庇阿與漢尼拔」 ,這是我在寫遊記查找迦太基資料時意外發現的。畫風和內容都十分陽剛的這種戰爭歷史漫畫對看慣少女漫畫的我而言,應該是很不對味 的,但我後來竟然看出興趣來地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 當初在突尼西亞現場聽得有點霧煞煞的三次布匿戰爭歷史,也隨著看漫畫的進度而有了越來越清晰的了解。尤其這部為漫畫裡的漢尼拔造型真的非常地勇猛、酷帥,一頭看起來有點頹廢的黑色亂髮,讓我想起電影「魔戒」裡同樣很Man的亞拉崗。不過這部漫畫的看點當然還是在迦太基與羅馬雙方將領及朝臣之間鬥智的戰爭佈局及政治角力,為了使大家更了解這段對迦太基很重要的歷史,我會借用部份漫畫裡的畫面來配合說明,不喜歡歷史或漫畫的朋友,對不起,那就只好請你直接跳過以下這一大段了。

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這一方的領軍將領是哈米爾卡將軍。貴族出身的哈米爾卡認為西西里島是一個很重要而絶不能讓出來的地方,為此經常在迦太基的元老院中,和與其勢均力敵的世仇─漢諾家族起衝突,導致後來迦太基常會在戰爭時出現鷹派、鴿派的不同意見。第一次布匿戰爭後的休戰期間,無仗可打的哈米爾卡心有不甘,便帶著兒子和女婿跑到西班牙發展,在那裡建了一個新的迦太基,而哈米爾卡的兒子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漢尼拔,這時的小漢尼拔才9歲。

 

 

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登場!

哈米爾卡將軍當初帶去西班牙的,除了人力、物力之外,還帶了北非特有的大象過去,並陸續收服西班牙的各個部落。不過哈米爾卡到了西班牙沒多久,就在一場戰爭中過世,政權先是交給女婿哈斯德魯巴,但哈斯德魯巴過沒多久也戰死沙場,於是年輕的漢尼拔便於26歲時接下了迦太基的政權。當時西班牙的一個部落薩貢托,在遭到漢尼拔攻擊時,便依早前與羅馬簽訂的合約向羅馬求救,羅馬先派使者來和漢尼拔談判,談判未果之後,便爆發了第二次布匿戰爭 。

漢尼拔大軍的大象部隊

只是這次打的是陸戰,由漢尼拔帶著他的部隊和大象,穿過庇里牛斯山,再穿過阿爾卑斯山,直達現在的義大利半島。

 

 

 

這一路壯盛的行軍隊伍,最醒目的莫過於歐洲人很少看到的大象大軍。雖然帶著笨重、敏感而食量超大的大象穿山越嶺很不方便,尤其在傷到敵軍的同時,也可能會傷到自己人,但大象一來可以做為戰車使用,二來其龐大的身軀及長長的象牙,也可對敵軍造成威嚇的效果,而且當時的馴象師,也都把大象訓練得很好。

雖然是迦太基人不擅長的陸戰,但漢尼拔從西班牙一路打到義大利卻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地頻頻打勝仗,原因是漢尼拔的戰術優於羅馬人,每每在打仗之前,總會先派密探了解敵方戰場的地形等情報,所以即使沒去過大義大利,也能十分熟悉當地的地形。

 

 

 

 

漢尼拔的得力助手─努米底亞傭兵

另外,漢尼拔的手下又有從努米底亞招慕來的傭兵,他們是非洲最好用的傭兵,善於騎馬又很聽話,每次出征時,漢尼拔便利用這些傭兵施行謂的口袋戰術,將敵軍先誘導進來,再進行兩面包夾,一舉殲滅。

重創羅馬的坎尼會戰

漢尼拔以著這樣的戰術連戰皆捷,最後一路打到羅馬附近,在義大利半島最大的一場會戰─坎尼會戰中重創羅馬,也是羅馬軍隊死傷最慘重的一次,讓羅馬差點有亡國之虞。

卡普阿錯誤的休兵養戰

可惜的是,漢尼拔竟然沒有趁勝追擊地繼續打進羅馬,主要是考慮從西班牙一路打過來,其軍隊已兵疲馬困,急需補充食物等物資,於是漢尼拔便與和 與羅馬對立的農業國卡普亞洽談未來的商業合作,以保護卡普亞對抗羅馬為條件,讓迦太基的軍隊於卡普亞補充軍需。然而,漢尼拔在卡普亞的休兵養戰,卻為原本岌岌可危的羅馬創造一個反敗為勝的機會,讓原本連戰皆捷的迦太基,最後功虧一簣地以失敗收場。

 

 

 

 

 

 

 

 

 

 

 

 

 

 

 

 

當時羅馬的執政官費邊就利用這個喘息的機會,派當初坎尼會戰時的大將軍大西庇阿到北非攻擊漢尼拔的母國-迦太基,並策動現今杜加遺址一帶的努米底亞王國發動戰爭,硬是把漢尼拔給逼回去迦太基處理。

札馬會戰─迦太基版的坎尼會戰

趕回迦太基的漢尼拔也曾和敵將大西庇阿進行會談,無法達成合解共識之後,雙方就爆發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一場會戰─札馬會戰。札馬會戰可說是坎尼大會戰的迦太基版,一方面漢尼拔手下的努米底亞傭兵有部份已轉投靠羅馬而變少,另一方面,後來僱用的馬其頓騎兵也不好用,而迦太基的元老院又不願再提供任何物資,導致漢尼拔在這場札馬會戰中慘敗,於是這場從西元前218年一直打到西元前201年長達17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最後仍以迦太基戰敗收場。這一次羅馬提出了非常嚴苛的條件,要求迦太基必須讓出在北非以外所有的領土,包括西班牙、西西里島等地,以及法國南邊及地中海沿岸的土地,僅允許其保有現今突尼西亞這塊地。另外,必須將突尼西亞西邊的土地地還給當地努米底亞的國王。還有,就是海軍很強的迦太基也必須交出所有的船隻,只保留10艘船給迦太基。最後,還要交出100名貴族到羅馬當人質,成為羅馬貴族的僕人或苦力。而罰金則是第一次布匿戰爭的5倍,從80億變成400多億,戰敗的迦太基無奈之下只得接受。

根據迦太基的法律,凡是戰敗的將軍一律都要處死,但漢尼拔因為深受迦太基人民敬重,所以在第二次布匿戰敗後不但沒有被處死,還以其軍事家、政治家的身份被選為最高索菲特,這個索菲特就是迦太基的執政官,也是百人議會中的最高指揮官。第二次布匿戰爭後,土地、貴族、船隻、金錢都交出去的迦太基,似乎已一無所有,並淪為羅馬的附屬國,而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還清巨額賠款。但戰勝國的羅馬能做的事可多了,凱旋歸國後,首先是好好慶祝一下,用迦太基上繳的巨額罰款好好揮霍、盡情歡樂。另外,羅馬內部其實也還有很多部落的問題要處理,所以表面上看來羅馬是打了勝仗,但實際上卻是越來越忙亂。

一代名將漢尼拔的隕落

身為最高索菲特的漢尼拔為戰後的迦太基做了許多經濟上的改革,戰敗後的迦太基恢因此復得非常快,400多億的罰金居然在10年之內就還清了,但幫助迦太基從戰火中復原的漢尼拔最後卻不得善終。雖然一度貴為最高索菲特,但畢竟曾是戰敗的將軍,之後進行的改革又影響到一些既得利益者, 難免遭人仇恨追殺而只得亡命逃到國外。但羅馬人仍不放心地要求收留漢尼拔的國家將其引渡至羅馬受審,逼得漢尼拔最後於西元前183年服毒自盡,讓人對迦太基一代名將的最後遭遇感到不勝唏噓。 而羅馬這方當年與漢尼拔對戰的羅馬的大西庇阿,竟也在同一年過世,莫非是失去了旗鼓相當的對手,也就失去了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意義?

迦太基必須毀滅!!

漢尼拔殞命之後,迦太基的苦難仍然持續下去。當時羅馬的執政官加圖,對迦太基於短短10年把巨額罰款還清一事感到十分震驚,正好當時迦太基因履遭努米底亞侵擾而向宗主國羅馬求援,加圖便依言派使節團至迦太基處理,實際上卻是藉機觀察迦太基的狀況,這時他們才發現迦太基竟已從戰敗中恢復過來,生活物資不虞匱乏,人民衣著也乾淨整潔,而且竟然還把船也造起來了。其實從歷史上看,很多戰敗國在大戰之後都發展得比戰勝國好,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當初身為戰敗國的日本、德國,如今都發展得非常好。

回到羅馬後的加圖,便在元老院大聲疾呼,要大家注意迦太基於短短10年恢復的可怕實力,最後得到的結論是:迦太基必須 毀滅。於是他們便開始慫恿努米底亞侵犯迦太基,不堪其擾的迦太基便向羅馬求助,但羅馬故意來個相應不理,迦太基只得自己出兵攻打努米底亞,這一出兵就中了羅馬的招,認為迦太基未經宗主國羅馬同意即擅自出兵,已違反當初戰敗時簽訂的合約。一心想將迦太基滅國的羅馬,藉此給予迦太基的違約處罰十分嚴厲,要求迦太基將300名貴族子弟送到西西里島待命行事,而羅馬使節團更直言,其目的就是要讓迦太基一無所有,並命令他們從北邊沿海之地再往內陸退10里,忍無可忍的迦太基只得決定再度開戰,這便是第三次布匿戰爭。

相較於長達十數年的前兩次布匿戰爭,西元前149年開打的第三次布匿戰爭,只打了短短三年,因為當時的迦太基因已因前幾場戰役人口銳減, 鼎盛時期多達70萬人的迦太基城,這時只剩下20萬人,一旦開戰就是全民皆兵的狀況,婦女、小孩通通都要上戰場。如此激戰三年之後,在迦太基的最後六天,當城內只剩下5萬人左右且都是不堪作戰的老弱婦孺時,羅馬人不費吹灰之力便滅了殘存的迦太基人。

迦太基的屠城滅國

但畏於迦太基人的經濟實力,羅馬人最後是以滅城的方式摧毀掉迦太基,不但將城裡的人民全部殺光,還在最後一天放一 把火燒了迦太基城,這一燒就整整燒了17天,留下近1公尺深的灰燼。不僅如此,考量迦太基人不容小覻的恢復實力,羅馬人還進一步將焚城後的灰燼挖開來撒鹽,務求做到斬草除根,讓迦太基人絶對無法東山再起。於是長達百年的文明古國─迦太基,在經歷前後長達120年的三次布匿戰爭後,就此從歷史上徹底毀滅、消失,直到後來考古學家的推敲和研究,才終於讓曾經在歷史上發出短暫光芒的迦太基城,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迦太基歷史總整理

簡言之,迦太基這裡最早的原住民是柏柏人,來自迦南的腓尼基公主狄多女王逃難至此後,向柏柏人要了一塊牛皮牽出來的地─比爾薩山丘,並在此建立了迦太基王國。之後迦太基王國又因著地中海上的政商利益而與羅馬帝國迭起衝突,雖然他們出了一位名震北非的猛將漢尼拔,但在經歷三次布匿戰爭後,迦太基最後還是慘遭羅馬人以屠城的方式滅國。而戰勝的羅馬帝國則因為接收迦太基的船隻並研究其造船技術而進步神速地從原本的陸權國家一躍成為海、陸兼備的軍事強國。

迦太基遺址(一)比爾薩山丘牛皮圈出來的一塊地

迦太基的歷史故事說完了,我們也來到了迦太基遺址之一的比爾薩山丘,也就是當初狄多女王向柏柏人索求一塊牛皮圈出來的這塊地,之後的迦太基人就是圍著這座比爾薩山丘生活的,算是迦太基王國的發祥地,也可以說是迦太基的博物館。我們從比爾薩山丘的平台往左下方看,就可以看到很多遺跡,這些遺跡其實都是以前迦太基人住的地方,不過因為迦太基地小人多,所以每人居住的空間都很小。

老實說,現場可看的遺址只剩下一些斷垣殘壁,因為比爾薩山丘早在西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時就整個被羅馬人給摧毀了 。之後羅馬人約於西元44年時再回到這裡重新建設,但土地已因屠城後撒鹽而鹽化到種不出什麼東西出來了,而且羅馬人是直接在迦太基的遺址上繼續往上建,所以我們在平台上看到比較多的,反而是石製的柱子和雕像等羅馬式建築,平台的下方才是殘存的迦太基遺址。

相較於幾遭戰火摧毀的迦太基遺址,比爾薩山丘景區左邊的一座聖路易教堂還算是比較完整的建築,它是法國人於1890為紀念當時法王路易九世所蓋的。西元11~13世紀的歐洲正在進行一場打著聖戰之名的十字軍東征,西元1270年年左右,當時的法王路易九世也率領十字軍攻打至迦太基這裡,卻不幸染上嚴重的痢疾,最後病逝於此。之後法國人再度回到這裡時,為了紀念路易九世,便在這兒建了這座教堂,並將他予以封聖,故名之為聖路易教堂。

聖路易教堂淺黃色的歐式建築,襯著四周紫白相間的小花,在早晨涼涼的空氣裡 別有一份幽靜之美 。

最讓我開心的是,教堂裡還有幾隻貓咪悠閉地晃來晃去的可愛身影,讓我一早在第一個景點就有了愉悅的好心情。

迦太基遺址(二)德菲祭壇以幼童獻祭的集體墓園

以幼童獻祭的殘忍習俗

我們在比爾薩山丘僅停留半個小時,便又驅車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的德菲祭壇。雖然同樣都是迦太基遺址,但整個迦太基遺址足有315公頃之大,個別遺址分布的區域比較分散,所以還是得搭車過去。 早年的迦太基人是採用活人獻祭的多神信仰,只要天不下雨,他們就會認為是神生氣了,必須獻祭來平息神明的怒氣,  最奇怪的是,獻祭的祭品都是1~6歲的小孩子,而且還要是貴族的小孩,通常被拿去獻祭的都是貴族家庭的長子。以小孩子獻祭的原因,是因為古時候的他們相信小孩子是神所賜予的,之所以要用這麼小的小朋友,則是因為這麼小的年紀還不解世事,比較好下手。 聽說當年剛出生的小漢尼拔也差點成為獻祭給神的祭品呢。
祭祀的方式是待祭司唸完經文之後,便將獻祭的小孩送上祭壇,祭壇旁邊還備有大型樂隊演奏,為的就是用演奏的聲音掩蓋小孩被活活獻祭時的哭聲。之後便將獻祭的小孩火化燒掉,然後在祭壇旁挖個洞,將火化後的屍體埋進去,最後再在上面放一個小石碑。我們在德菲祭壇若看到小石碑,就代表其下方是獻祭小孩的埋骨之處,只是這小石碑上的符號,至今對考古學家而言仍是未解之謎。如此殘忍的獻祭習俗,即使是現在腓尼基人的後代也恥於承認,總說他們的祖先當時真的沒有殺幼童獻祭,但現場這些小石碑下明明都是被殺的小朋友的骨灰, 足證他們確實用了兒童獻祭的殘忍儀式。

 

迦太基的守護神─塔尼特女神

這些獻祭的小朋友主要是要獻祭給迦太基的守護神─塔尼特女神,塔尼特女神的符號就是一個圓圈圈加一個三角形,再加一條橫線,簡單原始的線條,看起來就像小朋友的圖畫。而由於迦太基是個善於經商的民族,所以獻祭的小朋友除了要獻祭給塔尼特女神外,還要獻祭給貿易神-巴力哈蒙(Baal Hammon),有人說塔尼特女神就是狄多女王,也有人說塔尼特女神是貿易神巴力哈蒙的老婆。除了塔尼特女神的符號外,我們在德菲祭壇還可以看到一個月亮+太陽的符號,月亮指的就是塔尼特女神,太陽指的就是貿易神巴力哈蒙。

整個德菲祭壇是呈層狀分布一層一層堆上去的,一層堆滿了,就往上舖砂石再埋一層,一共分為六層,越下面的年代就越古老,越上面的就越靠近現代。最古老的那一層建於西元前七世紀,距今已有2700多年,最上面這一層則是建於西元二世紀,也就是迦太基人最興盛的時代。不過這裡畢竟曾發生過小孩獻祭的殘忍儀式,所以不管走到哪一層,都覺得心裡毛毛的,面對德菲祭壇滿坑滿谷、層層堆疊的幼童墓坑,我真的一點參觀的心情都沒有,即使經過千百年,總感覺那些小朋友稚嫰的寃魂還在原地哀嚎哭泣~~~。果不其然,聽說一位團員當時因不慎踼到還是翻倒路邊的一個小盒子,回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感到身體莫名的不適,夜夜不得安眠,直到上行天宮收驚多次才略有攺善。所以八字較輕或氣場較弱的朋友,在參觀像德菲祭壇這種陰氣較重的景點時,還是要多小心注意啊!

雖然德菲祭壇算是個陰氣很重的地方,所幸這時太陽已高掛天空,讓人在現場不致於因為祭壇背後的殘忍故事而感到過於陰森。突尼西亞的北邊這裡就是屬於地中海氣候,太陽出來就很熱,但太陽一旦消失或躲在陰涼處就感覺有點涼涼的。其實我們來的這個月份算是季節交替而比較涼爽舒適的時候,如果等到5月之後再來,那就會是比較熱的大太陽天氣。

既然迦太基在古時是個善於海上經商的民族,所以這裡一定有靠海的商業港口據點,所以我們在前往下一個景點的路上,就可以看到迦太基港停船的小碼頭。迦太基其實算是一個很小的小半島,從古時的地圖上看,也可以看到碼頭中央有一個呈環狀而可以通到外面去的水道,中央的瞭望台還兼具修船、造船的功能。迦太基一向以造船技術優良而聞名,之後的羅馬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大帝國,和接收了迦太基人優秀的造船技術不無關係。聽說以前岸邊都還有迦太基人用來防禦用的城牆,但到了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就沒有城牆了,而原來的比爾薩山丘則成為羅馬的公共廣場,這時的迦太基只看得到屬於羅馬的競技場、軍港和水道牆。

雖然現在離迦太基和羅馬的歷史已有千年之久,但現場鏡頭下拍出來的迦太基港,不知為何還是帶著濃濃的異國風情。

迦太基遺址(三)

安東尼浴池-羅馬風的迦太基遺址

最後,我們來到迦太基遺址的第三個部份─安東尼浴池。在走進安東尼浴池之前,導遊哈里巴首先為我們介紹一塊圓圓的石碑,這塊石碑上寫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凱撒大帝」。凱撒是羅馬共和時期最後一位執政者,之後的屋大維才正式進入羅馬帝國時代。羅馬滅了迦太基之後,最初也是凱撒下令重新建造迦太基的,直到西元一、二世紀時,整個迦太基城才重建起來。

除了石碑之外,路邊還可以看到小小的花盆,但這其實不是花盆,而是獻祭後用來盛放骨灰的地方。 呃看起來和德菲祭壇獻祭的小朋友的骨灰盒有點像呢!

條條大道通羅馬

不過羅馬人建設的迦太基城,看起來和傳統迦太基窄小的建築完全不同。羅馬人建城一向是有條有理的,一般由羅馬人建設的城市都會有南北大道「卡多」(cardo)和東西大道「迪邱曼諾斯(decumanus),而新建的城市則置於這兩個大道的交叉點。所以這裡同樣也有筆直的兩條大道,作為迦太基的主要道路,我們走進來的這條就是他們的東西大道。

安東尼浴池的貓咪們

雖然羅馬人建設的東西大道比迦太基的傳統建築要氣派許多,不過這裡依然有許多貓咪在古老遺跡的巷弄、孔洞裡穿梭,與世無爭的可愛身影,讓大家看得心情大好,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土耳其艾菲索斯城內看到的貓咪們,看來有古蹟的地方似乎都會有很多貓咪呢!帥妹領隊笑說再往裡面走還會看到更多隻呢!

雖然名之為安東尼浴池,不過真正為這座浴池建設最多的其實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可惜這座浴池來不及在他生前完成,而是直到羅馬五賢帝倒數第二位的安東尼皇帝才完成,所以最後便被命名為安東尼浴池。整個安東尼浴地約有35000平方公尺 之大,在當時是羅馬第三大浴池,前兩大浴池都在羅馬境內。羅馬人之所以要把浴池建在這裡,第一是為了排廢水,由於沿海這裡地勢偏低,所以是先用水道牆把水從60公里以外的札古旺引過來的,用完的廢水就可以直接排到海裡去。第二是為了物資取用的方便性,迦太基本身就是個船運發達的小半島,從這裡要取用沐浴燒水用的木材較方便,而且,還可以看一邊沐浴、一邊看view,看得出來羅馬人是個十分愛泡澡、愛社交、愛享受的民族。

真正的安東尼浴池畢竟已成遺跡,實際上可能只剩下看不清原貌的斷垣殘壁,所以我們必須先來看一下複製的安東尼浴池的模型。雖然已屬羅馬時代的建築,但整個安東尼浴池白色的圓頂造型看起來還是有點伊斯蘭的異國風情,這個白色的圓頂就是浴場裡的桑拿室,中間兩側的兩個天井,則是他們的運動中心。浴池本身所屬的大型建築物,兩側的外面分別有一個小半圓形的區塊,這其實就是是羅馬人的公共廁所,所以他們要上洗手間時要到外面這邊來上。整體建築的最高點是36公尺高,中間最高的建築物足有1000平方公尺之大,是沐浴後休息予以冷卻的地方,也是他們的社交場所。整個浴池的出入口在兩邊,進來後先到圓拱形的更衣室更衣並去個角質,再到桑拿室做三溫暖,之後再回到冷卻室休息、看書或社交,

即使以現今的眼光來看,羅馬人建的安東尼浴池也算是設備十分完備的沐浴中心,但現場看到的安東尼浴池,呃…..可愛的圓頂和天花板都已經不見了,所以只剩下….地下室。浴池的地下室就是用來存放按摩用的橄欖油、去角質的石灰,以及燒火的木頭等的儲藏室。雖然是皇帝下令興建的,但安東尼浴池卻是免費提供普羅百姓使用的, 不過額外的服務就要另外收錢啦!(請不要想歪,這裡所謂的額外服務指的是正常的按摩等服務啦)。至於有錢的貴族在自家裡就有這種設備了,只是當然沒有這麼大就是了。

聽說我們現場看到最高的一根柱子,也只是當時冷卻室的其中一根,原本的柱子一共有8根,每一根都足有15公尺高,以這樣的比例來看,可以想見當時完整的安東尼浴池有多大。只是我們現在能參觀的部份,真的只剩下地下室的部份。解說完後,領隊便放我們從展示安東尼浴池模型的平台處,沿著左右兩邊的石階到下方安東尼浴池殘存的建築群中。

雖然從平台處勉強還可以看一下整個浴池殘破的全貌,但一旦親身走入其中時,在沒有天花板而僅餘殘牆的建築群中時,渺小的我們卻會有一種宛如走在殘破迷宮裡的錯覺。這時早上的太陽不知何時已躲到雲層後面,甚至還飄下了似有若無的毛毛雨,讓走在其中的我們倍感一種人去樓空的冷清和淒涼。

相較於比爾薩山丘,安東尼浴池這裡算是迦太基遺址中地勢比較低的地方,但不管就名稱還是就建築本身而論,安東尼浴池應該都是羅馬帝國時期的產物,嚴格說起來,已經不能算是原汁原味的迦太基遺址了。

雖然我曾經為之前迦太基的屠城亡國感到痛心,也曾為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殞落而惋惜不已,不過如果當初漢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不搞什麼休兵養戰,而是一鼓作氣攻下羅馬的話,我們現在的歷史可能都要重寫,而我們在這裡恐怕也將看不到安東尼大浴池或什麼羅馬競技場等羅馬風格的遺跡,而會全部變成純迦太基風格的建築。而迦太基的佔領一向是以做生意為主,通常只會蓋個港口停船、蓋個駐點做生意,而鮮少會在當地做太多建設,但羅馬人的話則會大興土木地狂蓋競技場、浴池、劇院等大型建設,這樣留給我們後人觀賞、追憶的遺跡反而會比較多、比較有看頭。

目前迦太基這塊地已被突尼西亞政府列為保護區,不允許有另外的建築存在,但之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曾有大筆外資湧進突尼西亞,當時很多外國人便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這裡建屋蓋房,所以現在這裡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住宅區,住的還都是有錢人,算是突尼西亞這裡的豪宅區呢!

 離開安東尼浴池後沒多久,我們就透過車窗看到那條把水源引過來使用的水道牆 。這座水道牆最高處有60公尺,原本總長130公里,一路連接到國境邊界的亞特拉斯山脈,但目前已斷了很多,只留下一些遺跡在突尼斯市中心。水道牆算是羅馬帝國常見的建築工事,但凡經羅馬帝國統治過的地方,應該都不難看到,像是之前去過的土耳其,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水道牆。

 

除了水道牆外,我們在路邊也會看到一圈一圈加蓋的儲水槽。雨量很少的突尼西亞只有半年會下雨,所以當然有儲水的必要,這些儲水槽約建於西元二世紀,其約有5公尺深,每一根管子約有30公尺長,水量可達每秒400公升。

 

 

再度回到突尼斯

結束迦太基遺址的行程後,我們就要從迦太基慢慢往南邊的杜加去,但還會再經過交通樞紐的首都─突尼斯,所以還有機會再看一下突尼斯的市中心,算是補彌一下昨天在老城區什麼店都關起來、什麼都沒買到的遺憾。其實主要是因為團員中的黃董夫婦他們的行李還卡在杜拜,所以還要在突尼斯這裡停一下,把一些東西交給當地旅行社。於是很快地,我們又看到了昨天經過的包格貝大道,今天我們比較清楚地看到高架橋下的柱子上有著各種彩繪塗鴉,而且每根柱子上的圖案都不一樣,這些塗鴉或是圖畫都是茉莉花革命之後才有的,聽說在茉莉花革命之後,年輕人只要向政府拿到許可後,就可以來這裡自由畫畫。

接著,我們也看到了每個市中心都會有的全世界最長的車─塞車,尤其當我們的車子行經老城區的老市集之時,我們都很慶幸現在的我們在是車子上,而不是在馬路上,因為此時車窗外幾乎是一片宛如菜市場般的擁擠混亂,當下對我們的司機能在這種人車雜沓的狹窄巷弄裡行駛的駕駛技術感到佩服。

 

突尼西亞的計程車─Louage

而在這種交通繁忙的市井地方,很容易就會看到突尼西亞特有的計程車Louage,這種計程車有白色的,也有黃色的,白色的以跑長程的居多,往同一個目的地的白色Louage坐滿了就會開,是當地相當便利的交通工具;而黃色的Louage就真的是當地的計程車,只限於行駛於該區域。以北台灣來說,就是黃色的Louage只能行駛在雙北市,而白色的才可以開到雙北市之外的中南部去。

有些計程車的座位或玻璃上會貼著一個有點像W的阿拉伯文,這個常見的阿拉伯文就是真主阿拉的意思。雖說阿拉伯文字的書法藝術一向很美,不過非穆斯林的我怎麼看都覺得這個阿拉伯文的形狀,很像一個大屁屁,上面加上一個小屁屁,放在車子座位區倒真的很合適。(我完全沒有不敬的意思,只是覺得這樣比較好記好認而已)

 

卡斯巴廣場─茉莉花革命的所在地

雖然都在突尼斯的市中心,不過今天我們的車子卻是停在老城的另一邊,所以下車後看到的市容便和昨天的完全不同,首先看到的是前方一片豁然開朗的 卡斯巴廣場,這座廣場正是2011年茉莉花革命發生的所在地,又被稱為革命紀念廣場,廣場上最醒目的便是建於突尼西亞獨立當時而高高立起的無名英雄紀念碑 。

而廣場後面粉橘色的漂亮建築則是突尼斯的市政廳。

雖然老城這一邊的景色看起來較具城市的現代化風貌,不過右邊仍然可以看到一段13世紀阿拉伯時期殘留下來的 堡壘的城牆,而左邊則是法國統治時期的歐式建築,明明是同一條街,卻在左右兩邊呈現不同的建築風格。

突尼斯的另一個地標─清真寺的叫拜塔

昨天傍晚在人去樓空的老城區的巷弄裡,受限於狹隘的視野和有限的角度,反而看不到老城區那座宰圖那清真寺的叫拜塔,今天來到老城區的這一端,從剛才穿過過擁擠混亂的傳統市場到現在一片清朗的卡斯巴廣場,都可以看到到高高立起的清真寺叫拜塔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儼然是突尼斯的另一個地標,就像在提醒我們,儘管眼前的市容看起來和昨天有些不同,但我們其實還是在突尼斯這座城市裡喔!

 

 

 

 

 

 

突尼西亞的國土面積約有16.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個台灣那麼大,全國目前約有1038萬人口,而在首都突尼斯這裡的人口約是250萬人,只是因外地人口很多,所以實際居住的人數可能達到300萬人。這個讓人看了心情舒暢的 卡斯巴廣場雖然不在我們預定的行程表中,不過大家還是把握機會地在這裡東拍拍、西照照,順便 在隔壁的藍色咖啡廳上個洗手間什麼的,甚至還有大方的團員和當地民眾開心合照。

雖然我們離開突尼斯時已經是中午12點了,不過我們還不能馬上用午餐,而是要繼續往南開到杜加用午餐,這中間的車程約是1個半小時,所以現在的我們可是飢腸轆轆呢!這時大家紛紛把自帶的零食和在當地買的水果拿出來解飢,大概是有人心疼帥妹領隊這時還得餓著肚子跟大家做講解吧!車行到一半,只聽敬熒突然問:「咦?請問是誰的橘子滾到前面來了?我突然發現腳邊多了一顆橘子耶!呃…….都沒人認領嗎?難道是老天送我的禮物?」(當下大家都因此笑翻而忘了飢餓,不過突尼西亞本就盛產柑橘,一路上更沒少見路旁結滿橘子的路樹,因此這些在地的橘子在後來幾天的車程上,似乎還是會時不時地滾到前面去誘惑帥妹領隊~~)

我們剛離開的突尼斯市其實分成東、西、南三面,我們現在位於比較偏北同時也是比較富有的地區,而突尼斯的南邊則是比較貧窮或是比較平民的地方。說著說著,這些比較貧窮的地方已慢慢開始映入眼簾,從車窗外很多房子的外觀都可以看得出來,有的上面連天花板都還沒蓋完,屋牆也都還沒漆好。雖然很多外地人都到突尼斯來找工作,但工作其實並不是那麼好找。

工程遙遙無期的突尼西亞捷運

聽說他們現在這裡正在蓋捷運喔!但不知是給誰用?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政府為了滿足發起革命的這些窮人,便想為他們蓋一條捷運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興建中的捷運站和軌道,但何時完工?沒人知道。總之,現在的突尼西亞就是給你一個希望,代表政府有在做了,只是還沒完成而已。帥妹領隊笑著說:「看一下這是他們的捷運站,快蓋好了喔!西元3000年時會蓋好!」(哈!)

綠油油的突尼西亞農牧區

接下來,兩旁慢慢開始出現綠油油的田野,因為我們已經開始進入突尼西亞的農業區啦!其實從這裡一直到杜加的大平原,都是農業生產區,這裡種的大都是大麥、小麥、柑橘類以及根莖類的植物,另外,這裡還可以看美麗的油菜花田。我們現在所處的北方,由於雨水較為充沛,年降雨量可達1500,農產較為豐富,所以後來才會被羅馬人佔領做為榖倉,而我們要去的杜加就是管理這個大穀倉的市中心。

除此之外,牧草豐美的北方這裡,畜牧業也十分發達,有牛肉、羊肉和羊毛、羊皮、牛皮,因此越往南越可以從車窗看到路邊許多羊咩咩悠閒吃草的身影,這些逐水草而居的牧羊人,當南邊沒有牧草可吃時,就會慢慢往北遷,而北邊的土地又有公私之分,一般來說,私人土地上是不可以隨意放牧的,所以這些牧羊人通常都必須幫當地人工作,以自己的勞力來換取牛羊吃的私人牧草。  其實這一片豐美的農牧區算是邁傑爾達河流過的河谷。發源於阿爾及利亞的邁傑爾達河,全長460公里,是突尼西亞主要的長流性河流,之所以說是長流性,是因為這裡有很多河是有下雨才有河水,沒下雨就乾掉了。

要吃禁忌的豬肉?

另外,這裡也有相當多的野豬喔!在二戰期間遭德義等國佔領時,這些歐洲列強有時便會到突尼西亞這裡打野豬,這時帥妹領隊還順便跟我們預告一下:「今天中午的午餐就是吃豬肉喔!」咦?中東國家這裡竟然可以吃豬肉? 嘿嘿….在中東國家吃禁忌的野豬肉,光想到這一點就讓大家突然變得好期待,然而我們的期待最後還是落空了~~

 

說好的豬肉呢?

到了中午的餐廳, 牆壁上明明掛著一頭山野豬,但餐桌上卻是騙不了人的雞腿義大利麵,滿心期待的我們不禁感到納悶:「咦?說好的豬肉呢?」原來是中午的餐廳把菜單搞錯了,所以我們期待已久的豬肉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帥妹領隊只好趕忙跟大家致歉,說她會在晚餐時想辦法補償,像是請大家喝個酒什麼的,畢竟在之前帥妹領隊的一番預告之下,大家的心已被撩撥到比任何時刻都更想吃豬肉了呀!而且越往南,物資越缺乏,豬肉的料理就會越來越少,甚至完全看不到呢!

杜加遺址羅馬的穀倉

午餐後要參觀的杜加遺址其實就在我們的餐廳附近。

杜加(Dougga)=牧草:羊咩咩的天堂

杜加(Dougga)的發音來自柏柏人的語言,意思是「牧草」, 因為這裡就是因著豐美的牧草,而吸引早期以遊牧為主的柏柏人到此來放牧牛羊。至今杜加遺址一帶仍不時可見牧羊人驅趕一群羊咩咩的身影, 而堂堂人類的我們進杜加遺址,不但要買門票,還要買拍照券,但這些牧羊人和他的一大群羊咩咩卻可以大搖大擺地直接走進來。

杜加─努米底亞王國的發源地

早期住在這裡的柏柏人後來發展成為努米底亞王國,並在布匿戰爭期間分裂成兩大陣營,一邊是以馬西尼薩王子的父親為王的東努米底亞王國,一邊則是以西法克斯為王的西努比底亞王國,雙方為了當時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索福尼絲芭而在布匿戰爭中選邊站:

 

 

迦太基的海倫─挑起東西努米底亞王國對立的導火線

迦太基這邊偷偷將東努米底亞王子馬西尼薩的美麗未婚妻索福尼絲芭獻給西努米底亞王國的西法克斯國王,藉由政治連姻與西努米底亞王國結盟,組成對抗羅馬的連合陣線;而羅馬這一邊則俘虜了馬西尼薩王子,並告知其心愛的未婚妻已被西法克斯王奪去,脅迫其不如投靠到羅馬這邊來對抗迦太基,於是索福尼絲芭這位「迦太基的海倫」便在 第二次布匿戰爭的關鍵時刻,成為挑起東西努米底亞王國對立的導火線,逼得當時快把羅馬滅國的漢尼拔趕回國來處理。

杜加─有山、有水又安全的戰略山城

當迦太基在第三次布匿戰爭被羅馬人屠城滅國之時,其實仍有少部份居民逃了出來,這些人後來就逃到了杜加這裡,也就是當時由柏柏人建立的努米底亞王國。原本受迦太基管轄的柏柏人,在迦太基亡國後,原本被羅馬宣告可逕自獨立,可惜因為後來在羅馬共和時期幫助過凱撒的對手,因此當凱撒在羅馬取得勝利之後,便佔領了杜加這裡,並將其做為羅馬的第二行省─非洲行省。而杜加位於海拔600公尺的山上,居高臨下的地勢,更是具備了極佳的戰略位置。而羅馬人一般建城時需要三樣東西:一是水源、二是石頭、三是安全性,所謂的安全性指的是不能太靠海,最好還有山做為屏障。而杜加這裡有山、有石頭,又接近水源地,完全符合羅馬人建城的需求,而且杜加的山上還有很多可以拿來當儲水槽的小湖泊,只要建短短的水道橋,就可以把水送過來。

杜加北非的龐貝城

整個杜加遺址佔地達25公頃,沿著綿延起伏的山丘林立著所有的公共建築和私人民宅,保存良好的遺址宛如北非的龐貝城,並於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杜加這座城市雖然是由羅馬人建起來的,不過這裡並沒有羅馬城市應有的東西大道和南北大道,因為早在羅馬人建城之前,這裡已經有人居住,而且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建設,所以羅馬人只能就地在原來的基礎上建設。不過這裡說的羅馬帝國指的是西羅馬帝國,因為到了四世紀時,羅馬又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很早就亡於西元476年,所以他們對北非的統治也只到430年左右,之後這裡便被來自西班牙的汪達爾人給佔領約一個世紀,不過他們對這裡也沒有什麼建設,所以這裡看不到汪達爾人留下來什麼西班牙式的建築。汪達爾人之後,就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俗稱的拜占庭帝國,他們不像西羅馬帝國那麼短命,而是直到西元1453年才亡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拜占庭帝國對之前遭西羅馬帝國佔領的地方也很有興趣,於是便派軍至北非打敗汪達爾人,之後便接著統治了杜加這裡。

雖說我們來訪的春假期間,在突尼西亞算是不冷不熱而適合旅遊的天氣,但因為這裡的雨季是10~4月,所以現在的天候其實也不是很穩定,這不早上在德菲祭壇時還是艷陽高照的大晴天,到了安東尼浴池就開始飄起毛毛細雨,而到了再往南一點的杜加這裡,竟然又變成傾盆大雨,氣溫也相應地驟降了不少,不誇張地說,雨聲大到都快蓋過帥妹領隊講解的聲音了!

而杜加這座山城又全是崎嶇不平的石頭路,大家在冷風暴雨中瑟縮發抖地撐著傘,小心翼翼地跟著領隊和導遊的腳步,一向喜歡穿裙子和高跟鞋的我這回也乖乖地穿上長褲和平底氣墊鞋,就怕一個不小心在濕滑的石頭路上滑倒跌股啊!

雖然這裡一向是不太下雨的(但為什麼被我們遇到了??),不過羅馬人早期建城時可是有設防滑磚的,而且還很先進地每10公尺處就設一個排水孔,一旦遇到泥沙淤積,他們就會把洞打開,把石頭拿起來清泥沙。

 

風之玫瑰廣場─名字很美卻始終看不清 她的全貌.....

進入杜加遺址後,我們首先來到一座風之玫瑰廣場,只見地面上用極細的線條刻畫了一個大圓形,說是形狀恰似一朵玫瑰花,其圓周的12個方向分別刻了代表12個不同風向的風的名字(如左圖),故名之為風之玫瑰廣場。

雖然名字聽起來很美,不過地上這朵玫瑰的圓周實在是太大了,在歷經風霜的斑剝地面上刻畫的線條又實在很細,加上現在雨又下得很大,所以不管是現場親自用眼睛看,還是一手撐傘、一手拍照地用相機來拍,都很難補捉到其完整清晰的美麗全貌,殊為可惜。

其實風之玫瑰廣場的後方正是杜加古城的水星神殿,不過這水星神殿因為風化得太嚴重(如下圖右側),目前......呃.......幾乎只剩下看不出全貌的幾根廊柱,一般導遊也都不太會介紹,反倒是神殿前這塊名字很美的風之玫瑰廣場名氣還比較大。

杜加古城的雄偉地標─天神殿

風之玫瑰廣場的左側就是杜加古城裡最有名,同時也是位置最高的天神殿,裡面同時供奉著天神宙斯、天后希拉以及雅典娜女神,10公尺高的城牆和68公尺高的雄偉立柱,看起來真的很壯觀 ,可說是整個杜加古城的地標。

原本神殿正中央還有高達4公尺的宙斯雕像,不過目前已收藏在巴杜博物館,而神殿的山形牆上原本也應該要有神的雕像,但後來凱撒佔領這裡後,就把山形牆上的眾神雕像改成老鷹,因為老鷹正是羅馬帝國王權的象徵,代表天神宙斯已經把權力交給羅馬的執政者凱撒啦!另外,山形牆上還可以看到兩個等腰的邊,邊上左右兩邊各有12朵花,兩邊加起來一共24朵花,而且是完全不同的24種花。

努米底亞+羅馬交錯的建築工法

由於羅馬人是在努米底亞王國原本的基礎上建城的,所以我們可以從神殿的側邊觀察到兩種不同的建築工法,源自非洲的建築工法是一個直的石頭加一個橫的石頭,然後在旁邊塞滿小石頭;而羅馬式的建築工法則是直接用石塊壘上去的,至於哪一種建築工法比較穩固,那就留給各位自由心證了!久經歲月的這些神殿還呈現著淺棕、深棕,乃至黑色的不同顏色,這是因為突尼西亞南部的沙漠會一直往北吹,吹過來的這些沙子會卡在石頭縫裡,久了就改變建築原本的顏色了。

羅馬人建設的城市一般都會有一個叫做forum的公共會所(或被稱為古羅馬廣場),杜加這裡的公共會所原本是在神殿的右邊,但宥限於是在柏柏人原有的建設上就地取材所建,所以原本的公共會所很小,於是只好在左邊這邊再建一個公共會所,所以杜加這裡會有一左一右兩個公共會所。

沿著山坡而建的商店街遺跡

公共會所旁邊就是沿著山坡而的建的商店街,也是當時民眾生活的中心。不過這些商店街的店面還真是小呀!聽說是因為以前羅馬人買東西都不是進店裡去買,而是站在店門外,看店裡有什麼,直接跟店家點貨,店主再拿出來交易,這樣站在店門外的交易方式並不需要很多給客人站的空間,所以店面空間也就不需要太大啦。那如果是店面兼住家的房子呢?通常是前面當作店面,後面中間則會有個樓中樓,全家人就住在樓中樓的隔板上層,而這麼狹小的生活空間,當然是不會有衛浴設備的。

為了做生意,羅馬數字是這樣來的~~

不過一般羅馬的市場都很吵,買賣雙方常常會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麼,因此只好用手來比,而用手指比5的時候,虎口處正好會呈現一個V字型,所以就以V來代表5,而用I來代表1,用2I來代表2,以此類推,V的左邊放一個I就是4V的右邊放一個I就是6,而10則是用X來表示,因為X正好是上下兩個V組合而成,代表2V(5*2=5=10)。這就是為什麼羅馬數字會以IVX來表示,我們在一些羅馬遺跡上看到刻年代表時,都可以看到這些羅馬數字。

不過很可惜,這些商店街很多已於拜占庭帝國佔領時期遭到毀壞,由於當時基督教已被奉為國教,原本供奉著天神宙斯、天后希拉和雅典娜女神的神殿就被移做軍事防衛使用,神殿的部份建築也被拆下來做城牆,我們還可以在現場的城牆下看到一些文字,這些文字本來都是在商店街上的,只是後來被拆下來移做軍事用途的堡壘或城牆。

我們從天神殿及公共會所和市場的這片高地沿著崎嶇的石頭路繼續往下走,沿路不時有團員回頭往上拍攝雄踞古城高處的天神殿,從下方仰望上方的天神殿,更顯其居高臨下的帝王氣勢及獨一無二的存在感。

美麗的Dar Lacheb之門

不過回國後查找資料時才發現,其實拍攝天神殿還有另一個很美的角度,那就是從下方一道美麗的Dar Lacheb之門(如上圖)往回拍,這麼一來,雄偉的天神殿就會被框在Dar Lacheb美麗的門柱之內,呈現一種遠近落差的美感(如左圖)。可惜當我們匆匆穿過這道Dar Lacheb之門時,導遊沒有特別為這道門做介紹,而是帶我們直直穿過去,繼續介紹穿過這道門之後出現的奴隸商場,所以大部份的人都沒有從有這角度拍下的天神殿照片。

販賣奴隸在現代人的我們看來是很不仁道的商業行為,但這裡的奴隸商場卻有著和這種野蠻行徑不相符的綠油油草皮。這裡是販賣奴隸的高台,奴隸通常是排排站在上面,方便賣方在下面的綠色區塊檢查他們的牙齒和肌肉,有肌肉才有力氣幹活,而牙齒則可以看出來一個奴隸健康與否。

杜加民宅導覽之一

看完了公共區域,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杜加這裡的民宅。不過一開始帶我們看的竟然就是有錢人的房子,既然是豪宅,所以進門之後是無法直接看到它的中庭,而是必須先右轉才看得到。

這裡的中庭有一個天井,房間則是沿著房緣邊邊而建,房子中間還有儲水槽,下雨時就可以拿來儲水。

這裡最值得一看的是地上的馬賽克拼貼,上面還寫著一段拉丁文,意思是:「希望妳有個美好、開心的人生」。這個充滿祝福之意的馬賽克拼貼,是當時這棟豪宅的主人送給出嫁女兒的禮物,但中間有一塊已經不見了,因為這一塊目前已經躺在巴杜博物館裡珍藏著(如 上右下圖),意思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其他部份都是真真實實的原件,所以…我們是不可以直接站上去的喔。

杜加民宅導覽之二

接下來看到的另一戶人家,也是一看就知道是有錢人住的,因為它可是有兩層樓喔!由於是沿著山坡所建,所以會形成一層樓面對這邊的街道,另一層樓面對的又是另一邊街道的情況。不過樓層住的越高,可不代表越有錢,因為羅馬的房子本來就都不太高,一般都只有1~2層樓,雖然也有少數蓋到3層樓的,但越往上蓋房子就越不穩,而且他們一來沒電梯,二來以前的廚房也沒有抽油煙機,樓下煮飯,樓上都聞得到。所以和現在越高越貴的房子不同,以前羅馬時代的房子則是越高越便宜,很多加蓋上去的樓層大都也是租給外地人住的。

和剛才看到的豪宅一樣,這棟兩層樓的豪宅裡原本也有兩幅馬賽克拼貼,拼貼的圖案都是酒神戴奧尼索斯,只是一個用的是希臘名的戴奧尼索斯,一個用的是羅馬名的巴克斯,而這兩塊馬賽克現在也都躺在巴杜博物館裡。不過沒關係,這個巴杜博物館也在我們後面的行程裡,所以我們還是有機會看到這些馬賽克拼貼的原件的。

此外,這座豪宅的最中間原本還有一幅以荷馬史詩-奧德賽為背景的馬賽克鑲嵌畫。 荷馬史詩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的內容以特洛依戰爭為主,第二部的內容就是主角奧德修斯回故鄉的故事。而這幅馬賽克鑲嵌畫描述的便是第二部裡的名場景:奧德修斯於返家途中,途經以歌聲迷惑人心的海妖賽倫所屬海域的故事。這幅美麗的馬賽克鑲嵌畫目前也被收藏在巴杜博物館了,所以詳情還是等最後一天參觀巴杜博館時再慢慢介紹吧!

遙望努米底亞王國皇家陵墓

從這座曾經的豪宅後方往下望,只見滿山坡綠油油的田野和下方橄欖樹林交接處矗立著一座風格有點不太一樣的尖塔,原來它竟是2~3世紀時努米底亞王國的皇家陵墓, 聽說碑文上面同時刻有迦太基和利比亞兩國文字。這座高21公尺高的尖塔陵墓,融合了北非柏柏人和迦太基的建築風,不但是少見的努米底亞皇室建築,聽說還是突尼斯境內保存最好的前羅馬時期建築。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這裡的公共浴場,雖然同樣叫做安東尼浴場,但規模當然無法和迦太基遺址裡的安東尼大浴池相比,而且這裡的公共浴場不光只供普通人家使用,連有錢的富豪人家也會來光顧, 畢竟有私人浴池的富貴人家其實只佔少數,而且浴池的水還必須拿去外面加熱,再由佣人提進來,有點麻煩,所以還是公共浴場比較好用,而且還可以一邊洗澡、一邊聊天八卦。

另外,這裡的浴場同樣也有三溫暖的桑拿室,由我們現在所處的下方燒水把暖氣送上來,由於送進來的蒸氣溫度非常高,所以這裡下層使用的是耐高溫的火山石,上面的部份就是享受三溫暖的桑拿室的地板。

而這裡同樣也有冷卻室,和早上迦太基遺址安東尼大浴池的冷卻室是一樣的作用。聽說原本這個公共浴場的地上都舖滿了馬賽克,而牆上原本也都舖著大理石,但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了。牆上的大理石也許掉光了,但牆上還可以看到很多特置的洞,插上木頭後就可以攀上去或做各種運動喔!(? 原來那時候就有攀岩這種運動了嗎?)

雖然現場已經看不到完整的馬賽克拼貼,不過公共浴場這裡原本不但有馬賽克,而且還分成不同時期建設的兩層,第一層是二世紀中期發展最好的時候,二世紀中期之後,羅馬帝國在這裡的勢力慢慢下滑,政治不穩,經濟狀況也不好,很多地方開始遭到毀壞,但到了四世紀時,情況有所改善,很多地方都重新整修,所以又再覆了一層馬賽克上去,仔細看其實是可以看得出兩層馬賽克的。

聽說羅馬人一天的生活是這樣展開的:早上一般是上工的時間,公家機關辦公也是在上午,市集最熱鬧的時間也大都集中在上午的時段。下午則是到公共廣場參與政治事務的討論等公共事務,或是和朋友一起去公共浴場洗澡或運動等休閒活動。從目前一路參觀到的這些市集、公共廣場、浴地等遺跡,倒是不難想像及看出當時羅馬人其實過得挺悠閒的。

 

 

 

接著我們便穿過一個狹小黑暗而看起來像山洞的隧道,由於裡面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帥妹領隊便把她的手機打開充當手電筒,為太家照亮前方的路,這時最好就不要再自己脫隊亂逛,而是要緊緊跟著有光的敬熒走,畢竟這裡還有階梯什麼的,黑漆漆一片走起來其實挺危險的。大家在一片黑暗中小心翼翼地行走時,不免有人開始抱怨:沒想到大白天會用到手電筒,而我們的手電筒其實都放在車上,沒帶下來。帥妹領隊馬上說她下次會注意,可以的話,盡量不要帶客人走這種黑黑的隧道或山洞。也許有人在這裡看到的是沒事先提醒要帶手電筒的缺失,但我看到的卻是帥妹領隊虛心接受批評並銘記在心的雅量。

 

 

從黑漆漆的隧道上來後,才發現這裡的外牆外也有個環,不過這個環不是拿來攀岩,而是拿來栓馬用的,再不然就是拿來放火把照明用的這點和土耳其的艾菲索斯倒是一樣的作用。

 

接著,我們又在下方的中庭看到到一整片不算小的馬賽克拼貼,其圖案是依據柏柏人傳統的地毯花色所製作的,別忘了杜加這裡原本住的就是柏柏人呀!這塊遠看還看得到一點顏色和圖案的馬賽克鑲嵌,或許因為其圖案不具備什麼特殊意義,所以沒有被刮下來送去巴杜博物館,而是好端端地留在原地,只是這裡畢竟已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所在地,總不能任由它繼續風吹日晒雨淋地任人 踩,所以四 周還是有用繩子圍起來予以保護。

杜加男人的天堂─妓院

在一尊意思很明顯的祼男、裸女石雕的路標指示下(如左圖),接下來參觀的當然就是當時男人的天堂─妓院!可以看得出來,這裡的房間都是一小間一小間的,因為是做特種行業嘛,房間不用太大,只要一張床就夠了。進來妓院後的左邊就是收銀台,錢放了之後就可以去下面的房間享樂了。 聽說這家妓院是不分階級的,只要付得起買春的錢,你就可以進來享受。但一些高官名人有時也會想來這裡放鬆一下,但他們不好直接從大門進來,因此妓院特別為這些尊貴的客人在後面另外開了一條秘密通道,所以一般市井小民上妓院是光明正大地走正門進來的,而名人高官反而是偷偷摸摸走後門進來的。

 

 

 

古羅馬豪華公廁排排坐

大家都知道羅馬帝國在古時就有著先進的衛浴設備,所以這裡不光有可以洗三溫暖的大浴場,還有通風良好的公共廁所。這裡的公共廁所呈U字型,和在土耳其艾菲索斯看到的一樣,一個洞一個屁股,大家排排坐在上面。不過這種公廁其實是給男生用的,女生如廁還是要在自己家裡上喔。雖然男生站著就可以小便,但辦大事時還是得坐著,由於這種開放式的公廁完全沒有隔間,所以他們就可以一邊上廁所,一邊和隔壁的聊天。至於個人隱私的問題,由於以前羅馬時代的男性長袍長達5公尺,連穿脫都還要佣人幫忙,這麼長的長袍,即使是公開上廁所,想來應該也是看不到什麼的,反正他們在羅馬浴場都已經脫光光泡在一起洗澡了,上個廁所至少還有一大塊布遮著。這種看起來很原始的公廁其實非常衛生,上面不但有用來洗手的水盆,旁邊小水溝裡的海綿沾水之後,就可以拿來擦屁屁,擦完之後直接往下丟就好了,因為下面還有排水系統咧!所以雖然是在那麼久以前的時代,但羅馬人的衛浴設備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

本團詹家貴婦團榮譽代言杜加羅馬公廁

說真的,走到現在,大家多少也有點內急了,帥妹領隊建議大家不妨現場坐一排拍一張如廁照留念,本團有一群號稱詹家貴婦團的幾位資深美少女,乾脆直接坐下去一起拍照,帥妹在幫她們拍照時,還叫她們要做出用力的表情,哈!不過這種公廁以前都是給男生上的,本團的詹家貴婦團可都是女人呢!

羅馬的公廁雖然有排水系統,但並沒有排便便的設備,所以有錢人家大大時都是先上在陶盆陶罐裡面,再由佣人拿去倒掉,一般平民也是一樣,只是他們是自己去倒的。倒便便大都是利用夜半時分、四下無人時,往外面倒、往下面倒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真的是很沒公德心耶!)。而一般民宅家裡的廢水,則是從管線接到主幹道上面,再由地下水道排出去。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羅馬市容雖然還算乾淨,但以前的羅馬街頭可是一點也不乾淨,晚上走在路上,一不小心還會被從天而降的黃金給砸到。

 

 

 

杜加遺址裡最壯觀的建築─羅馬劇場

最後,整個杜加遺址裡最壯觀的建築─羅馬劇場,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不過相較於之前在土耳其看到的羅馬劇場,杜加的這座真的很小,僅有3500個座位(照以前土耳其領隊Joyce所教的,劇場容量應是全市人口的1/10,所以這是表示全城約有35000人囉?)

不過,這座劇場不是官方出資所建,而是一位名叫馬卡斯.卡布魯托的人,因被民眾選為大祭司的他,為了謝票,就捐錢蓋了這座劇場。劇場外的一塊石碑上還刻著馬卡斯.卡布魯托的名字呢!

以前的羅馬劇場,除了現場買票外,還可以買月票、季票和套票,套票的話就可以看每年固定演出的那些戲劇。這些票都還是有劃位的,這裡的座位區分成三種等級,離舞台最近的是有錢人的座位,中間上面是一般人民的座位,最上面則是窮人…..不!應該說是票價比較便宜的地方。這座很迷你的羅馬劇場僅有45公尺高,所以我們很輕鬆地就可以爬到最上方的廉價座位區。劇場最上面的城牆雖然已經倒塌了,不過以前上面都會插著木棍撐把傘,所以雖然是廉價票區,但還是有遮雨篷的,也就是,整個劇場的舞台前方雖然是開放式的,但後台的座位區卻是有屋頂的。

這座劇場一共有左右兩個入口,杜加的本地市民由左邊的入口進入,來自外地的觀眾則是從右邊的入口進來。進來之後就可以沿著中間的樓梯上到自己的座位,但是坐在最上面最便宜票區的人,就不是從下方這兩個入口進來,而是從劇場外爬到最上面的座位。

而表演的舞台上則有三個出入口,左右兩邊是給演員出入用的,如果觀眾席中有達官貴人等重要人士,就會從中間的出入口出來和大家敬個禮、致詞什麼的,然後在大家的掌聲中走到台下的觀眾席入座。另外,舞台左右兩邊還有一個小小的洞,如果演員在台上忘詞的時候,後台就會透過這個洞說悄悄活來提詞。每場表演約為40分鐘~1小時,中間會有5分鐘的中場休息時間,和現在的劇場表演時間沒什麼太大的不同。

 

 

 

看完劇場後,我們在杜加遺址的行程也告一段落,因為劇場其實就在出口的附近,正確來講,也在入口的附近,因為這裡的出入口就這麼only one一個。由於剛才在那個名字很美的風之玫瑰廣場,雨下得正大,一手拿著雨傘,一手拿著相機的我,還要把講解的耳機貼在錄音筆上,手忙腳亂之餘,讓當時的我因為太注重聽解講而失去拍照機會,本以為走回頭路時可以補拍,沒想到回來卻是走另一條路回來的。這時我只好又在大雨中重新跑回剛才沒拍到的風之玫瑰廣場,不過之前是迷迷糊糊地被導遊帶著走進來的,現在自己走進遺址深處才發現,這杜加遺址如果沒有專人帶的話,還真的很容易迷路呢!所幸方向感一向還算不錯的我,仍然順利地走到之前參觀過的風之玫瑰廣場。此時放眼望去,四周聳立的神殿遺址群裡只有我一個人,大雨嘩啦嘩啦地下個不停,濕冷的空氣和四周空無一人的荒涼感,讓我頓生孤獨恐懼之感,隨便補拍了幾張照片,就匆匆在大雨中離開神殿。雖然還未到集合時間,但當我瑟縮發抖而狼狽回到車上時,才發現我竟然是全團最後一位上車的。

700年歷史的堡壘飯店─Kasbah Hotel

離開杜加之後,我們要再繼續往南開約3個多小時,便會抵達今晚的目的地─開路安。我們在開路安住宿的飯店(Kasbah Hotel)是阿拉伯統治時期留下來的堡壘,具700年歷史的外觀仍保留堡壘當初的原樣,但內部當然就不是堡壘,而是一家別具特色與風格的飯店,還榮獲Travil Advisor網站的推薦。

房間內部也相應於外部的的堡壘造型設計而帶著迷人的伊斯蘭異國風情,但進到房間 正準備要充電的我,突然發現找不到轉接頭,這才想起昨晚半夜起來拔充電器時,好像忘了把轉接頭一起拔下來…(天呀!我怎麼會犯這種錯~~),幸好室友的徐姐姐有多帶一個轉接頭可以借我。

 

突尼西亞的小小慶生會

今天的晚餐同樣也是在飯店裡使用,菜色雖然不怎麼樣,不過今天似乎有團員長尾巴,細心的帥妹領隊特地在晚餐時準備了生日蛋糕,為這位幸運的壽星慶生,讓身在異國的她也能在全體團員的祝福聲中,度過一個難忘的生日。這個貼心的小舉動,竟讓之前同樣曾在旅遊期間過生日,卻沒享受到任何福利的世瑞覺得很感動。

第4天(4/1)開路安(阿格拉比蓄水池真寺理髮師清真寺) 

                  史貝特拉吐澤                 

阿格拉比蓄水池

41日一早又個春暖花開的好天氣,雖然今天的行程重點是開路安的大清真寺,不過我們首先參觀的卻是阿格拉比蓄水池(Aghlabid Basins),它是阿拉伯人於九世紀時所建的,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由於開路安這裡已經比較深入內陸,年雨量僅300公釐,人口增加之後,用水已不敷使用,只好建水道牆從西北方40公里處的山脈引水過來儲存。這樣的蓄水池以前曾多達13座,現場看到的卻只剩一小一大的兩個蓄水池,小的其實 也只是過濾池,水流從山上引流下來後,會先在過瀘池這裡沈澱,水滿出來之後,再流到大蓄水池。蓄水池的水達到一定的水量後,便會從蓄水池兩邊加蓋的水道流出去,由於這裡的蓄水池大都做為飲用水之用,少部份才是拿來做灌溉的,所以這些加蓋的水道上都有洞口,方使人們取水使用。仔細一看,蓄水池內外兩側的外面都有一圈小小的支柱,這是用來支撐蓄水池,避免其在水量過多時因重量而倒塌的一種建築技術。

由於蓄水池面積很大,要完整看到整個大蓄水池,必須先登高爬上旁邊一座高塔還是建築物。待我們氣喘噓噓爬到頂樓後,首先看到的是城牆上被強風吹得獵獵作響的紅色突尼西亞國旗,雖然終於得見下方大小兩個蓄水池,不過大部份團員看沒兩分鐘,都紛紛受不了頂樓強風而縮回室內的樓梯間。

而樓梯間正好有幾家商店,讓大家可以加減逛一下。仔細一看,這裡商店的宣傳看板還寫著中文、日文,連什麼「破盤價」這麼直白的中文都寫得出來,看來這座蓄水池旁的高樓賺咱們亞洲人的觀光財已經很有經驗了,該不會這座高樓存在的真正目的,與其說是讓人登高看蓄水池,還不如說是為了方便賺觀光財吧!

從這棟高樓出來回首一望,才發現這棟大樓好像是他們的文化觀光局之類的單位,難怪這麼懂得把握每一個角落賺觀光財的機會。

開路安伊斯蘭教第四大聖城

我們現在的所在地─開路安,也許很多朋友都沒聽過,但它可是僅次於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 的伊斯蘭教第四聖城,同時也是阿拉伯人在北非建城的第一個首都。雖然羅馬帝國在北非治理期間,留下不少偉大的遺跡和建築,但他們統治的時間其實並不長,統治後期更屢遭當地人反擊,就在這段混亂的時期,堀起的阿拉伯人於西元630年時打到北非這裡,擊退了東羅馬帝國後,便將之前兩個羅馬帝國在這裡的建設予以摧毀,再將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字等阿拉伯文化帶進來,從此以後,這裡就開始從變成阿拉伯人的世界了。

開路安的傳說故事

西元671年時,阿拉伯人奧克巴(Ogba Ibn Nafaa)將軍來到開路安這裡時,其愛馬不慎跌了一跤,跌倒之處竟湧出了泉水,而泉水下方赫然發現多年前於麥加遺失的金色高腳杯!奧克巴將軍心想這一定是阿拉的指示,於是便決定在開路安這裡建造一個阿拉伯帝國位於北非的首都,並成為當時宗教及文化的中心,也是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的必經之路,很多教士都會慕名來此學習宗教及阿拉伯文字,之後的突尼西亞人也將它視為聖城,若是一生無法親自到麥加朝聖,就要到開路安這裡朝拜7次。

開路安大清真寺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今天的重點行程─開路安的大清真寺。

進清真寺,包頭巾囉!

       要進這座大清真寺的女性同胞一定都要戴頭巾,早在出發前,旅行社就提醒女性團員務必準備一條大絲巾,不然就穿連帽的外套或衣服,總之頭髮的部份盡量不能露出來就是了,另外,如果穿裙子的話,裙長也一定要超過膝蓋,最好全身都能蓋住。男生的話,是不用包頭巾啦,但如果穿短褲的話,也一定要過膝。說著說著,開路安大清真寺就快到了,帥妹領隊忙說:「來,大家趕快準備包一包~~~」,其實不用這麼緊張啦,進去再包就可以了。

帥妹直言說她真的不會包頭巾,因為她帶團進清真寺多次也從來沒包過。聽說她之前去阿布達比大清真寺時,當地導遊原本也帶著她要去包頭巾,沒想到清真寺的人 一看到外表宛如男孩子般的她,就說:「SirNo No No」,意思是她沒有必要包頭巾。第二次再去時,帥妹就大大方方什麼也不做的走進去,安全過關!其實我也不會包頭巾(尤其我的頭型真的超難包的),但我的外型應該無法像帥妹那樣蒙混過關,所以在台灣時就先跑去印尼人 開的商店,買那種直接套上去的簡便頭巾,再綁上老媽的花絲巾,大家看了都說讚咧!

這裡雖然是我們的參觀景點,但畢竟本身仍是一座清真寺,所以進來後,大家必須要輕聲細語,導遊解講時也不可以太大聲。臭臉導遊的聲音是不會很大啦,但不知為何感覺他在清真寺解講時顯得很急燥,他講的前一段,帥妹都還沒翻譯完,他 就又繼續介紹下一段,真的是…很無言!幸好經驗老到的帥妹領隊沒有因此而混亂、抓狂,還是氣定神閒地就她所聽到的盡量翻譯給我們聽。

大清真寺裡有一個十分寬廣而呈長方形的大中庭,長約67公尺、寬約51公尺,被四周近300根石柱環繞的拱形長廊環繞著。

清真寺裡最高的樓層一般都是叫拜塔,但這裡的叫拜塔和其他清真寺的不太一樣,因為開路安在當時除了是宗教和文化的中心外,同時還兼具堡壘的功能,所以這裡的叫拜塔不但高達12公尺,而且還兼具叫拜塔及瞭望台的雙重作用,讓位於中心點的開路安,可以同時瞭望到西邊遊牧民族的柏柏人和東邊的拜占庭帝國。

 

 

 

 

 

 

除此之外,開路安大清真寺也是每年齋戒月結束之後放煙火的所在地。伊斯蘭教每年都有被稱為拉馬丹(Ramaḍān)的齋戒月,在這個月期間,從日出到日落之間都不能吃任何東西,只能喝水。一旦忍肌挨餓的齋戒月一結束,自然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所以就要在開路安大清寺這裡放煙火,宣告:「耶!齋戒月結束了,大家可以吃東西了」。不過這個慶祝齋戒月結束的放煙火活動只有開路安這裡才有,別的清真寺可是沒有這樣的活動的。

這裡雖然是清真寺,但導遊講解的部份有很多卻著重在隱藏在清真寺中庭裡的一些建築工法。在年雨量已經不多的開路安 ,儲水可是很重要的,而開路安大清真寺的中庭廣場就是一個集水的地方,因為這裡的城牆都有一定的厚度,雨水便會集中在中間的部份,我們可以在廣場上看到一層一層用來集水的沈澱池,沈澱池裡的小洞會把沙子攔截下來,水則流到下方一個600立方公尺的水槽。這種沈澱方式雖然不是很完善,頂多只能算是過瀘而已,但起碼可以把較重的沙子先清掉。

廣場上有兩口加蓋的水井,可以藉由繩子把儲存在地下的水取上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在這些取水的繩子長年的摩擦之下,井口邊都磨出 羅馬柱般的凹槽來了!

除了集水、儲水、取水的設施外,大清真寺的廣場上還有三個日晷,當時的人們便是藉由日晷的陰影來確認做禮拜的時間,不過如果沒太陽的時候,可能就看不到了。導遊帶我們看的是其中最主要的日晷,由於它位於廣場的正中央,其陰影比較不會被遮到,所以聽說現在也都還在使用中。

做禮拜的方法

最後,我們終於來到清真寺裡作禮拜的地方-禮拜堂。一般信徒在作禮拜前要先淨身,但這裡說的淨身不是叫你洗全身,而是只要洗洗臉(含眼睛及耳後)、洗洗手、洗洗腳、再嗽漱口就好,也就是只要洗看得到的部位就可以啦!

大清真寺的禮拜堂

這個禮拜堂有著一般清真寺少見的竹編大門,只見其地面舖滿了做禮拜用的地毯,天花板上方則吊掛著威尼斯水晶吊燈 。

仔細看,撐起整個禮拜堂的石柱和上面的石頭中間還放有一根根緩衝用的木頭,和中庭四周純羅馬風格的石柱有些不同。

不過清真寺裡作禮拜的地方,非信徒的外人其實是不能進去的,所以我們最多也只能站在外面觀望,最後便在清真寺羅馬風格的廊柱之間拍一些自以為很有風情的照片,我們在大清真寺的行程就差不多結束了。 最後感謝團員Drinker為我偷拍的背影美照,還附上這麼美的詩句(如下圖)。

開路安老市集-列入世界遺產

離開大清真寺後,接下來就要來逛逛開路安的老市集了,不過我們現在其實就已經在開路安的老城區內了,整個老城區已於1988129日被列入世界遺產,我們在老市集的入口處就可以看到世界遺產的標誌
和突尼斯的老城區一樣,大凡阿拉伯人所建的城市,一定都會有個叫做麥地那的老城區,而伊斯蘭教的老城一般都會有個城牆,我們現在看到的老城牆是當初阿拉伯人建城時修建的,全長3.5公里,高度約9~12公尺。這些城牆在早期主要是作為防護之用,所以城門早晚都會開關,一般都是早上10點開城門,晚上和突尼斯的老城區一樣,大凡阿拉伯人所建的城市,一定都會有個叫做麥地那的老城區,而伊斯蘭教的老城一般都會有個城牆,我們現在看到的老城牆是當初阿拉伯人建城時修建的,全長3.5公里,高度約9~12公尺。這些城牆在早期主要是作為防護之用,所以城門早晚都會開關,一般都是早上10點開城門,晚上9點關城門,城牆上小小的洞,除了用來發射弓矢等武器外,還可以放熱油,點火之後便具有防衛的作用。只是當時的老城現在幾乎已經變成市集了,所以現在說到麥地那,指的可能已經不是老城,而是老市集的意思,不過它原本的意思其實是指老城喔。9點關城門,城牆上小小的洞,除了用來發射弓矢等武器外,還可以放熱油,點火之後便具有防衛的作用。只是當時的老城現在幾乎已經變成市集了,所以現在說到麥地那,指的可能已經不是老城,而是老市集的意思,不過它原本的意思其實是指老城喔。

開路安老城的血拼時光

來到老市集之後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血拼時光,領隊說我們從城門入口處走進去後,有兩條老街的市集可以逛,走到底之後看到另一個城門,就可以開始往回走啦。

由於開路安是一個地毯之都,聽說這裡的婦女有八成都會編織地毯,對地毯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在老市集參觀選購。不過突尼西亞人的祖先可是很會做生意的迦太基人、腓尼基人,所以在這裡要買東西一定要會殺價(哎!這個我最不會了…..),殺價功力則視個人而定,有人可以砍到五折,有人可以砍到八折。但要砍價之前也要注意,真的喜歡、真的想買,再出價,不要砍到人家開出流血價了又不買,那可能就會被店家追著跑出來罵。

另外,老市集也是人多混亂的地方,突尼西亞的治安整體來說雖然還算OK,但是好的地方有壞人,壞的地方也有好人,加上這裡又有很多外籍人士來旅遊,所以逛市集時還是要注意安全,最好把包包都放在前面,但倒是不用死死地抱得很緊啦。

我們在突尼西亞的街上一般可以看到兩種文字:一種是像畫符一樣的阿拉伯文,另一種就是英文,另外,由於這裡曾被法國統治過而流下許多法國文化,所以這裡也看到法文。雖然法國人對突尼西亞人不太好,但法國人離開後,突國人還是十分嚮往法國人的生活,因此除了阿拉伯文之外,這裡看到的法文其實還是比英文來得多,整體來說,突尼西亞這裡看到的商店名和餐廳名,很多還是寫阿拉伯文和法文,英文其實是這幾年才開始慢慢多起來的。

雖然大部份團員都把逛老市集視為是旅遊中的一大樂事,但對不會殺價又膽子小的我而言,逛市集無疑是最痛苦的一件事。雖然我也在路邊看到這裡有名的地毯和琳琅滿目、別具風情的彩色餐具,但我大都只是拿相機起來拍拍拍,絶少會上前摸摸看看 ,當然,若是看到能將客人名字即時刻在器皿上的現場手工藝,我也會覺得新鮮而湊熱鬧地跟在旁邊看看啦。

偶爾看到路邊吊掛著血淋淋的牛羊雞肉,不免覺得有些噁心和煞風景,但一轉頭又看到窩在店家椅子旁的貓咪,讓愛貓的我心情又再度變得柔軟起來。

而路邊賣的各色當地糖果點心,對不愛甜食的我而言根本也是絶緣體,所以很快地我就直直地走到盡頭處的城門了。

突尼西亞國花─好一把美麗的茉莉花

沒想到卻在這裡看到滿攤子的突尼西亞國花─茉莉花,熱情的老闆還大方讓我們手捧他的茉莉花拍照留念,讓不會殺價購物的我終於有了一點好心情,不過聽說苿莉花並不是原產於突尼西 亞,而是由西班牙南邊的安達魯西亞人引進的。

穿著毛拖鞋的突尼西亞公雞

由於我對一般的購物沒啥興趣,所以別問我開路安的老市集賣些什麼,我真的是走過、拍過就忘記,唯獨市集裡的幾隻公雞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幾隻看似被當作寵物飼養的公雞大搖大擺地在路邊走來走去,喜歡動物的我一眼就發現這群公雞的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牠們的腳掌上竟然都有著長長的飾毛,看起來就像穿著時髦的毛拖鞋一樣,也像是踩著長毛的厚腳墊,非常可愛,我還特別去招呼同行的世瑞和鄭姐姐過來欣賞這群有著毛絨絨腳掌的突尼西亞公雞,她們自然也是覺得很特別,不過比起看公雞,感覺她們還是對購物比較有興趣啦!

理髮師清真寺

Step1:靠穆罕默德的三根鬍鬚封聖的理髮師

離開老市集後,我們便來到在開路安的最後一個景點─理髮師清真寺。在開路安建城的25年前,據傳一位 名叫西迪沙哈布(Sidi Sahab)的人,來到突尼西亞這裡,自稱曾幫伊斯蘭教先知 穆罕默德理過髮,身上還隨身帶著穆罕默德的三根鬍鬚,於是這位理髮師竟然就這樣在伊斯蘭教的世界裡封聖,,而其埋骨之處就是我們要去的理髮師清真寺。

其實這位理髮師過世之後,並沒有人知道他確切被埋在哪裡,只是因為當時有人看到從這座清真寺的所在地發出一道光,便覺得這是真主阿拉的指示,他們相信穆罕默德的理髮師應該就是被埋在這裡,於是便在深信其埋骨之處建了一座小小的聖墓,不過這個神聖的地方,觀光客的我們最終其實還是不能進去的。

Step2:聖者顯靈,託夢擴建清真寺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理髮師清真寺已非當初初建時的陽春模樣,因為17世紀時,又有一個人夢到這位理髮師託夢告知希望能把他的清真寺再建大一些(這位理髮師還真的很敢要求耶~),此人夢醒之後便告訴當地人:「聖者顯靈啦!託夢說要我們擴建他的清真寺」。於是當地居民使開始籌錢將清真寺予以重行擴建,所以現在的理髮師清真寺已擴建地頗具規模,寺內甚至還有可供住宿的可蘭經學校。

理髮師清真去入口處有個賣明信片的老先生,臭臉導遊介紹說這個老先生賣的明信片裡,可是有我們不能進去的理髮師聖墓,而且只要2塊迪那。不過因為我們急著進清真寺參觀,想說參觀完出來再買就可以了,沒想到參觀完出來時,這個賣明信片的老先生就不見踪影了,鳴…怎麼會這樣?唉!這個遺憾告訴我們,到國外買東西,真的就要給它快、狠、準地買下去,千萬不要抱著等一下再買的猶豫心態。

進來之後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寬廣的內院廣場,左側可見清真寺的叫拜塔。不過這麼素淨的內院只是讓我們進來晒晒太陽的,並不是參觀的重點,所以我們繼續跟著導覽的腳步往內走。

下半部─瑰麗的彩色瓷磚

接著我們便進入五彩繽紛的清真寺內,四周的廊壁皆分成上下明顯不同的區塊,下半部鑲嵌著藍白黃綠等四種不同顏色的彩色瓷磚,不同顏色的瓷磚還有著不同的含意:藍色代表地中海,象徵神秘;白色代表純潔,象徵伊斯蘭教的真諦;黃色代表撒哈拉沙漠,象徵力量;綠色代表綠洲,象徵永恆。這些瓷磚全都是17世紀重建時留下來的,使用的也都是天然的染料,圖案則以伊斯蘭教的花鳥、藤蔓為主,可說是整個理髮師清真寺裡最瑰麗也是最吸引人的所在。

上半部─優雅的灰泥雕刻

彩色瓷磚的上方則是繁複典雅的灰泥雕刻,這些手工雕刻的伊斯蘭花紋,使用的是陰陽雕刻的雙重雕刻,就像在蛋面上雕刻,先把上面一層刻掉,就會呈現兩種不同的顏色。 雖然此時戶外的陽光很強,但我們在清真寺內卻只感覺到十分涼爽,這是因為理髮師清真寺有著為了隔熱之用的木製天花板,如果使用傳統石材的話,太陽的熱氣還是會傳到清真寺裡來,這樣做禮拜的人可是會拜到中暑的。

理髮師清真寺雖然不大,但卻分成好幾個院落,因此我們又繼續穿過一個瑰麗而優雅的彩色迴廊。大凡清真寺裡最神聖、最重要的地方,上面都會蓋一個圓頂, 從這座美麗迴廊的上方就可以看到前方聖人埋骨之處的白色圓頂,而這條長長的迴廊就象徵著人生的走道,因為人的一生一旦走到盡頭,就是升天進到象徵著空氣和靈魂的圓頂了。

這座迴廊兩側的牆面同樣是下半部彩色瓷磚、上半部灰泥雕刻的設計,只不過這裡灰泥雕刻的圖案比較沒有那麼繁複華麗,而是較為簡約、可愛的幾何圖案,不經意的角落還可以看見伊斯蘭風情的綠色格子窗,讓大家都放慢腳步地在這個美麗的長廊裡駐足、拍照。

不過更美、更重要而有著白色圓頂的清真寺主殿還在前方等著我們呢,所以我們還是趕快穿過迴廊繼續往前走吧!

清真寺主殿繁複的瑰麗設計

挑高的清真寺主殿圓頂,有著華麗的水晶吊燈,使用的建築工法是先在下方建一個四方形,再在這個四方形上面放上八個半圓形(包括角落呈270度的半圓),接著再往上製作圓頂,然後再在上面作圓拱。

這裡從牆面到圓頂也都是優雅低調的灰泥雕刻,只是更見繁複細緻,讓觀賞的遊客好奇這些細緻的雕刻,到底是先放上去再雕刻?還是先雕好再放上去的?其實兩者都有,像下方四方形的部份,就是先雕好再頂上去的,但上面圓頂的部份就是先放上去再雕刻的。

優雅繁複的灰泥雕刻裡還內嵌上美麗的彩繪玻璃,讓這座清真寺主殿更顯華美聖潔。

雖然這時清真寺外面的太陽挺大的,但因為太陽光照到圓頂之後會反射,再加上圓頂本身的高度夠高、空間夠大,空氣易於流通,所以站在圓頂下方的我們感覺還是挺涼快的,看來這清真寺的圓頂還真的是不能蓋太小啊!

接著我們便來到這座清真寺裡最漂亮的一個中庭,因為據傳這裡就是那位聖者理髮師的埋骨之處。除了理髮師外,當初建這座清真寺的那個人,也因為建了這座清真寺,而一起封聖被埋在這裡。

 不過這個聖墓只有伊斯蘭教徒才能進去,雖然我們進這家清真寺可以不用戴頭巾,但如果要進聖墓參觀就一定要戴頭巾,而且還要脫鞋,並奉獻一點金額。聖墓外坐著一位滴聖水和收取奉獻的管理者,這些管理者不是政府請來的,而是世世代代世襲下來照管這座清真寺的家族,參觀者的點滴奉獻就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不過他們都說這個奉獻不是奉獻給管理者,而是奉獻給聖者的。進入參觀時,他們會給參觀者滴幾滴聖水或玫瑰水,遊客進去參拜完之後,就會帶著一陣清香出來。雖然我們不能進去參觀,不過聽說裡面的屋頂很漂亮,所以你也可以把相機交給工作人員,請他們幫你拍,但就是要奉獻一點小錢。不過我們這團好像都沒人花錢進去參觀或拍照,因為傳說中的聖人理髮師其實是埋在這裡的地下,地面上只有一個象徵意義的棺木,而棺木外還有一排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綠色欄杆,所以即使進入聖墓參觀,最多也只能憑靠欄杆祈福。

清真寺裡的可蘭經學校

另外,這座清真寺裡還有可蘭經學校,學校牆上的五個時鐘,代表的是一天做禮拜的五個時間。教室裡可以看到主祭者伊瑪目專屬的座位,小朋友就在這裡學習可蘭經,上到一半如果到了要做禮拜的時間,課程就會暫停,等朝拜完再繼續上課。不過這裡在沒上課時,原本就是供大家做禮拜的地方,空間不夠時,還會把備用的地毯拿出來再舖一舖,讓所有人都能有空間做禮拜。由於這裡的男女生在9歲之後就必須要分開,所以來這裡學習的都是小男孩,小女孩則是在別的地方學習,而且必須由女性來教導,也就是男生教男生,女生教女生,不過大部份女生在以前其實是不能出門的,1957年突尼西亞獨立而有了新的憲法之後,很多事務才予以開放,感覺突尼西亞和土耳其其實是有點像的,都算伊斯蘭世界裡比較開明的國家吧。為了方便這些小男孩學習,教室旁邊還提供遠道而來的學生住宿的房間,但這座可蘭經學校僅供小朋友學習,想學可蘭經的大人還是要在剛才參觀的大清真寺學習。

提供割禮、婚禮服務的清真寺

雖然名為理髮師清真寺,但它並沒有提供理髮的服務,不過卻有提供小男孩行割禮的服務。之前去土耳其旅遊時就聽過,穆斯林的小男孩到一定年紀就要行割禮, 行割禮當天會被大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帶去動刀,不過既然要動刀,當然會很痛,所以旁邊一定要有樂隊演奏,藉由音樂聲掩蓋行割禮時小男孩的哭叫聲(這點倒是和德菲祭壇獻祭時一樣),在外面觀禮的其他小朋友也才不會聽到哭聲而嚇壞。 不過,隨著手術過程及衛生條件的改善及進步,現在行割禮時通常都會上麻藥,應該就沒有那麼痛了。有團員好奇我們的臭臉導遊和司機小時候是否也有做過割禮?帥妹領隊笑笑地要團員自己私下去問啦…。另外,要結婚的新人也可以來清真寺簽結婚證書,讓真主阿拉見證你們的婚姻喔!

離開理髮師清真寺後,我們便要離開開路安這座伊斯蘭教的第四聖城,再往南前往史貝特拉,車程約1小時40分鐘。沿途可見兩旁的樹木真的是越來越少,而仙人掌之類的沙漠植物則開始出現,這些仙人掌大都是野生而不是特意去種的,所以這一帶還有仙人掌果汁之類的特殊飲料,可惜我們應該沒有機會喝到。

車行到一半,帥妹領隊突然接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那就是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驚傳為期三天的罷工,而管理史貝特拉的文化部也跟著罷工,意思是:待會兒可能無法進入史貝特拉的景區內參觀了~~。聽到這兒,大家的心都涼了半截,而我們在史貝特拉用的午餐雖說是自助餐,但因為越往南資源越少,所以選擇真的不多,加上想到待會兒史貝特拉的行程可能會因罷工而不了了之,大家的這一餐可說是吃得食之無味。

受罷工影響被拒之門外的史貝特拉

本來我們對史貝特拉還僥倖地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但等抵達現場才發現:完了!真的是罷工了,連抗議的白布條都掛上去了,景區的鐵門也關起來了。帥妹領隊開玩笑地說:「來!我們現在一起去找羊皮,把它披在身上假伴成羊咩咩混進去吧!敬熒可以充當牧羊犬喔!」(的確,從昨天的杜加遺址就可以看出,這裡的羊咩咩出入比人類還自由)

不然,就大家各自找一個有利的位置翻牆進去,不過這其實這不太可行,因為圍牆上可都種著仙人掌哪!就算你不怕仙人掌而冒險翻牆進去,一樣會被這裡的工作人員制止而趕出來。所以我們頂多只能在外面透過欄杆的縫隙遙望、拍照。不過帥妹領隊倒是安慰我們,能看到抗議的白布條也算是另一種幸運,畢竟100團也很難有1團會看到咧,而我們就是今年的第1團!(可惜我好像沒拍到這個白布條><,只能借團員Drinker的照片證明給大家看一下)

位於開路安西南方約100公里處的史貝特拉,因位於四周重要城市及國界的中心集散地,而一度成為羅馬帝國非洲行省的首都。接近沙漠地區的史貝特拉,氣候已十分乾燥而種不出什麼作物,於是不需要太多水份的橄欖樹便成了最好的種植選擇,當時羅馬帝國的哈得良皇帝便鼓勵大家在這裡種植橄欖樹,並親自來此巡視,凡是看到有種橄欖樹的人,還會賜予禮物或獎金。

不過橄欖園外的仙人掌就不是野生,而是刻意種植的,因為這裡的土地偏鹹,而在土壤外圍種上仙人掌5~6年後,這些仙人掌就可以吸收土地裡的鹽分,改善這裡的土質。

其實羅馬本身就有產橄欖油,品質更甚於突尼西亞的,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鼓勵史貝特拉的居民種橄欖樹呢?這是因為羅馬人對橄欖油的需求量非常大,羅馬當地產的橄欖油品質較好,就直接拿來食用;而突尼西亞產的橄欖油品質略差,就拿來當點燈的燈油或羅馬浴場的按摩精油等一般民生物用。另一方面,這也是哈得良皇帝為了讓此地居民有足夠的財富,不致因貧窮而起義的德政,所以當時住在史貝特拉的居民大都不是貴族,而是因種植橄欖樹而富裕起來的農夫。目前突尼西亞仍是全世界第四大橄欖油出產國,橄欖樹更是突尼西亞的國樹,其橄欖油產量僅次於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史貝特拉的牆角這裡都還有一個專門壓榨橄欖的地方。

但到了拜占庭帝國時代,一名被派來攻打史貝特拉的將軍到此赴任後,因為天高皇帝遠,竟然就在這裡獨立成立自己的王朝。由於害怕遭到宗主國─拜占庭帝國的攻擊,便把原本靠海的駐地移到內陸的史貝特拉這裡,並在此建了許多防禦性的措施。但是最後攻擊他們的不是他最害怕的拜占庭帝國,而是後來堀起的阿拉伯人。在經歷西元647年和671年前後兩次阿拉伯人的攻擊之後,史貝特拉的經濟便開始衰退,經濟地位也已大不如前。

大凡羅馬帝國統治過的地方,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頗為壯觀的遺跡,而史貝特拉這裡要看的就是這裡最著名也最重要的三座古羅馬神殿,分別供奉天神朱比特、天后朱諾和他們的女兒蜜娜娃。一般羅馬帝國的宗教建築,就像杜加遺址一樣,通常只有一座神殿,, 同時供奉著三尊神,但在史貝特拉這裡,卻是幫每一位神個別建一座神殿,整片建築群構成一座非常富裕的城鎮,在當時的羅馬時代稱之為Sufetula,也就是後來史貝特拉之名的由來。

陽春的紙上觀光

史貝特拉建城的年代約在西元2-3世紀,由於之後的拜占庭帝國後來以基督教為國教,所以聽說在我們進不去的遺址裡原本還有教堂和修道院,只是現在都已經看不到了,只留下地面的馬賽克拼貼以及洗禮池,另外,裡面好像還有一個依著河谷而建的羅馬劇場。帥妹領隊後來也在接下來的車程上,讓我們傳閱一份史貝特拉重點觀光的明信片,裡面除了有最有名的三座神殿和羅馬劇場外,還包括基督教時代使用的洗禮池等。

雖然我們僅能站在塵土飛揚而緊臨馬路的外牆外透過欄杆縫隙往內窺視,再藉由傳閱的史貝特拉明信片進行很陽春的紙上觀光,不過因為同屬羅馬時代的遺跡,所以我們在史貝特拉錯過的這些類似建築,都還有機會在接下來的其他行程中看到,而史貝特拉的門票最後當然也會退給我們,因此也不算太糟啦!

打發時間加減逛:加樂福 V.S. 加貝薩老市集

雖然我們在史貝特拉這裡意外吃了閑門羹,所幸這裡辦公室的洗手間沒有跟著罷工,而且還免錢,否則等下的車程可長著呢!話說這沒有進入史貝特拉參觀而多出來的時間要怎麼打發呢?帥妹領隊提供兩個方案給我們:由於接下來往南前往吐澤的路上,會經過一個叫加貝薩的城市,其地名來自5000年前一個古文明的諧音。加貝薩這裡同樣也有老市集,然後又剛好有一個家樂福(這時團員中開始有人興奮地尖叫起來,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出國,一堆人老喜歡去逛超市?)。所以囉,我們便開始在車上就老市集和家樂福這兩個方案進行投票表決:老市集?沒什麼聲音;家樂福?一片歡呼聲,於是投票結果很明顯了!老實說,不愛購物的我,對這兩個方案都沒什麼興趣,不過既然是跟團,也只能默默跟著大家走了。

不過我們的巴士並不能直接停在家樂福門口,所以下車後還要花約5~6分鐘走個大約300公尺左右的距離,而加貝薩的市中心交通其實非常混亂可怕,加上這裡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會在市街上趴趴走的動物,越往南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動物,而這些動物一般是不會煞車讓你過的,所以不管這裡是左駕還是右駕,過馬路時左右兩邊都要看。我們就在這樣混亂喧鬧的車陣和人流中左右閃躲地了走了一段,抬頭一望,只見左前方有個小公園,小公園的後面就是加貝薩的老市集,接著帥妹領隊再向前指給我們看家樂福的方向(咦?這樣看來,老市集跟家樂福隔得並不遠,根本是可以同時都去的嘛!)

不過比起台灣也有的家樂福,個人覺得還是老市集的吸引力要大一些,由於加貝薩這座城市已十分接近沙漠,所以這裡已經可以看得到椰棗樹,家樂福、老市集,甚至飯店裡都看得到。不過這裡的椰棗賣相不佳,因為它們都是很天然地放著自然晒乾的,沒有撒任何農藥,也沒有經過什麼特別的處理,所以咬一咬就會咬出一些蛋白質(哈!就是小蟲子啦~),代表它真的沒有灑農藥喔!

不愛逛街血拼的我,雖然無法像世瑞她們直接就在路邊跟店家討價還價地買椰棗,但就算不買東西,也可以藉此觀察一下此地的風土人情,和市街上偶爾出現的羊咩咩。

從加貝薩再過經約1小時又15分鐘的車程,便抵達今晚的目的地─吐澤 。

迷人的綠洲飯店─Palm Beach Palace

桌上的熱茶和沙漠玫瑰 清涼的迎賓飲料

我們在吐澤住宿的是一家從內都外都很美的綠州城市飯店(Palm Beach Palace),一進飯店大廳,就看到小茶几上放著熱茶和沙漠綠洲裡最美麗的天然裝飾品─沙漠玫瑰,飯店還奉上清涼的迎賓飲料,讓我們當下洗卻一整天的舟車勞頓。

在等候領隊check in的同時,我們便一邊喝著迎賓飲料,一邊欣賞這家從外觀到內部裝潢都充滿迷人綠洲風情的飯店,大廳裡的休息區雖是以沙發為主的現代化設計,但因為多了雙層垂墜的窗簾,遮避部份戶外的強烈陽光,而在內部營造出一種光影交錯、溫馨舒適的氣氛。

相較於現代化的大廳休息區,大廳和樓梯的轉角處卻因為有著大片綠色植物的點綴,而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一種沙漠地區獨有的異國風情。而另一個像是可以吸水煙的房間(如下圖),卻又華麗到彷如來到阿拉伯皇宮的一角,總之,這家Palm Beach Palace可說是每個角落都呈現不同的美感,讓我們怎麼拍都好看。

室友手機掉馬桶.....慘了@@~

晚餐也是在這家迷人的飯店裡使用。只是晚餐前卻發生一件一點都不迷人的意外事件, 那就是:室友徐姐姐竟不小心把她的寶貝手機掉到馬桶去了!!雖然我勸她趕快先把電池拔下來,她是拔下來了,但心急的她馬上又再裝一顆新的電池上去,想說試試看能不能開機?試了N次還是沒有反應之後,為了怕擔誤用餐時間,我勸她還不如先去餐廳,也許團員中有高手知道怎麼處理。

得知徐姐姐手機泡馬桶水的悲慘故事後,許多有經驗的團員紛紛提供各種建議和作法,但結論都不是很樂觀。最糟的是,徐姐姐這台手機可是一機數用,它不但是她的手機,也是她唯一的相機和手錶,手機壞了的同時,除了失去和整個世界連絡的功能外,也代表她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幾乎不能拍照,失去時間。著急的她一度想借我的手機寫mail給她老公(因為她有預約專人接機,手機壞了,回國時就收不到到接機人員發的簡訊了….)但她和我的手機,機子型號完全不同,使用起來很不上手,心急的她邊用邊哀嘆抱怨,說得好像我的手機有多爛似的,讓好心借手機給她的感到有點委屈。所幸我們這團的好心人很多,很多愛拍照的團員更是帶超過一台以上的相機,那對掉行李的黃董夫婦就主動把多帶的一台相機借給徐姐姐,而一對姐妹花也因為有帶可兼手機使用的平板電腦,便把用不太到的手機借給她,好讓她能勉強走完剩下來這幾天的旅程。

第5天(4/2)(加綠洲塔瑪澤綠洲米德斯綠洲)馬車遊椰棗園

                 特鹽湖地熱井杜茲(騎駱駝)

吐澤─椰棗國首都

吐澤這個綠洲城市,素有「椰棗國首都」的美稱,也是突尼西亞在撒哈拉地區最繁華、最現代化的綠洲城市,有舖設的柏油公路,還有各種現代化設備及一座國際機場。但從吐澤開始進入綠洲後就沒有柏油路,而幾乎都是沙漠公路,我們的大巴已經不適合開上去,所以42日的今天開始要暫時換搭四輪傳動車出遊,只是今天看到的沙漠還只是岩石密布的礫漠,到了明天正式進入撒哈拉沙漠後才會是真正的沙質沙漠。雖然早上的太陽看起來是很大,但感覺還是有點涼意,因為越往南的沙漠,日夜溫差會越大,也就是中午會越來越熱,清晨傍晚則是越來越冷,所以外套還是先要帶著喔。

這裡的四輪傳動車,原則上是5個人一台,我們這一團一共會用到8台車,一車約4~5人。我發現帥妹領隊敬熒真的有很用心暗地裡觀察團員們的互動情形,在分派四輪傳動車時,很細心地把我和這幾天走得很近的世瑞和鄭姐姐分到同一車,讓我在接下來兩天四輪傳統車的綠洲行程中,玩得非常舒心。

綠洲一共分三種,一種是夾在山谷中的高山綠洲,一種是傳統的沙漠綠洲,還有一種是海邊的綠洲,而我們今天要看的是位於吐澤西北方的三個高山綠洲:雪碧加綠洲、塔瑪澤綠洲、米德斯綠洲。這三個綠洲全部走完,約需5個多小時,其中各個綠洲之間的距離都不會太遠(10~20分鐘車程),不過因為每一台四輪傳動車長得都差不多,為免到了景點下車後找不到自己那台,帥妹領隊建議我們不妨記住自己那台車司機的樣子,可能還比較管用。 所以,我就趕快和司機合照留存紀錄啦~~

沙漠綠洲之旅(一)雪碧加綠洲

我們的第一站是雪碧加(CH-EBIKA)綠洲,光聽這綠洲的名字,就覺得很清涼解渴。雪碧加綠洲是我們要參觀的三個綠洲裡最大的,並以其特有的沙漠瀑布而成為沙漠中的奇珍。

不過要看到沙漠瀑布,得先花點力氣走一段塵土飛揚的岩石山路~~

途中有些石頭其實還蠻滑的,其中一段甚至還必須跨過一條小溪,這時我們的帥妹領隊就會很紳士地牽我們一把,讓我被牽得心跳加快地覺得好感動,當下便拍下這揪感心的一幕。不過聽說一堆跟得不是很緊的團員,後來看到這張帥妹牽團員過小溪的帥氣照片後,無不捶胸頓足地為沒有被她的玉手牽到而懊惱不已,

過了小溪,再繼續往上爬,很快就看到讓雪碧加綠洲倍感清涼的泉水和瀑布,

甚至還有遊客直接在碧 綠色的泉水裡游泳戲水,雖然身材不怎麼樣,但不知為什麼,沙漠裡的水看起來總是特別美、特別清涼,讓人怎麼看都覺得心情大好、暑氣全消。

 

雪碧加綠洲的神秘水源

話說回來,年雨量僅100公厘的地方,為什麼還會有水量如此充沛的泉水和瀑布呢?因為這裡的雨下下來後,有47%都直接滲入地底下成為地下水,而這裡的一汪泉水便是綠洲裡的地下水,而且還是冬暖夏涼地呈現冬天時水溫較熱,夏天時水溫較涼的神奇水溫。雪碧加這裡 得天獨厚地一共有四個出泉口,所以其水份會比其他綠洲來得多 。

這裡的椰棗樹含水量也比較多,聽說這椰棗樹還有分公母,母的身材比較好,會結果;公的比較粗壯,不會結果。我們沿途看到的幾乎都是母的椰棗樹,不過這裡倒是有一棵唯一的公椰棗樹,在美麗的雪碧加綠洲裡,妻妾成群地享盡齊人之福。

我們走了約15分鐘就來到雪碧加綠洲的中心點,這裡有美麗的泉水、瀑布,還有美麗的砂岩山及充滿沙漠風情的椰棗樹,這時天氣也開始熱起來了,大家幾乎都是邊走邊脫衣服。還有力氣繼續爬的朋友,這裡還有兩條路可以讓你向上爬到至高點登高遠望,不過其實爬到一半就足以一覽整個雪碧加綠洲的美景了,尤其當我看到沙岩山上那顆用碎石拼寫出的心型「Welcome to Chebika」時,再往下看到四周隨風搖擺的椰棗樹,頓覺煩惱全拋、心情舒暢。

像雪碧加這樣的高山綠洲在最古早之時,其實是位於海底下的,後來因為火山噴發才蹦到地面上來,所以這裡經常可看到很多奇怪的石頭,有水晶、有化石,還有摩擦後會產生火柴味的燧石,甚至連在路邊都可以找到貝殼的化石,所以沿途看到路邊在賣的水晶可都是真的,只是顏色可能就是後來是染上去的。

 

我們沿著原路往回走的路上,就這麼邊走邊逛,最後上完此處難得的免費洗手間後,便上車往下一個綠洲出發。

沙漠綠洲之旅(二)塔瑪澤綠洲

我們的第二站是塔瑪澤綠洲(TAMERZA),聽說這裡最出名的是因風化而呈現壯麗紋路的岩壁,不過個人覺得這裡最美的,其實是從岩壁間流出來層層如水簾般的清涼瀑布,因為塔瑪澤(TAMERZA)在阿拉伯話裡就是瀑布的意思。

這裡的瀑布同樣也是由地下水滲流出來的,不同的是:剛才的雪碧加綠洲是往上爬山上去參觀的,這裡則是要往下走約30公尺的樓梯下去參觀,路程不長,但有一段必須要走圓形獨木過小溪的畫面就有點驚險了,一些膽子小或膝蓋不好的遊客可能就不敢過去而止步於此了。

若說雪碧加綠洲是彷若隱身在沙岩山深處的清涼秘境,塔瑪澤綠洲這裡則更像一個平易近人的小村莊,因為塔瑪澤這裡原本就是個小村落。一向少雨的此地,房屋建材也大都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夯成的,誰知1969年突然連續下了兩個禮拜的豪大雨,就這樣把一整個村莊給摧毀,倖存下來的人只得離開此地往外圍區域搬遷,所以現在的塔瑪澤可是1969年留下來的很原始的小村莊,潺潺流動的溪流兩旁便是掛滿各色布匹的店家,不過這 邊的洗手間品質有點讓人不敢領教,大部份的團員都寧可忍一忍,期待下個綠洲會出現比較過得去的洗手間。

沙漠綠洲之旅(三)米德斯綠洲

我們的第三站是米德斯綠洲(MIDES),這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因風化而呈現如美國大峽谷般的壯麗峽谷地形。若單以峽谷地形而論,個人認為米德斯綠洲絶對遠勝之前的塔瑪澤綠洲,因為米德斯(MIDES)在阿拉伯話裡正是峽谷的意思,其鬼斧神工般的特殊地貌,更使其成為英倫情人、阿拉伯的勞倫斯、星際大戰等名片的拍片場景,不過這裡就沒有什麼清涼的泉水和瀑布可以看,有的只是讓人讚嘆的雄偉峽谷和路邊成堆販賣的沙漠玫瑰。

什麼是沙漠玫瑰?

其實今天早上參觀的三個綠洲都看得到沙漠玫瑰,只是米德斯這裡的選擇性比較多。沙漠玫瑰不是真的植物,而是沙漠地區自然形成的天然結晶體,既然是天然的,每一朵的形狀也都不太一樣,通常是由小販以其大小、形狀來自由喊價,所以當然是可以講價的,不過沙漠玫瑰在沙漠地區本來就不是很貴的東西,因此帥妹建議我們如果看到很喜歡的「款式」,最好就快、狠、準地直接買下來,免得到下一個景點,可能就也找不到更合你意的沙漠玫瑰了。除了沙漠玫瑰之外,這裡因為地殼變動之故,所以還有很多看起來像木頭的石頭,不過大部份的團員大都只對沙漠玫瑰有興趣。

從米德斯綠洲返回吐澤用餐的路上,車行過一座不在行程之上的卡迪那部落,這裡安置的便是遭1969年那場大洪水摧毀家園的綠洲居民們,透過車窗還可以在一色土黃色的傳統建築裡,看到有一座白色饅頭狀的建築物,那便是當地伊斯蘭教聖人的墓。不過這些重置的家園看起來好像也是泥土夯建而成的,雖然這裡不常下雨,但如果再遇到下一個豪大雨,不是又會重蹈1969年被洪水催毀家園的悲劇嗎?

不推薦的自費行程─馬車遊椰棗園

 

返回吐澤後,我們便暫別剛才的四輪傳動車,並於下車時付給司機小費(15迪那),用完午餐後,再度回到我們熟悉的大巴,繼續接下來的行程。原本我們應該就要直接開往下一個景點的吉利特鹽湖,這時臭臉導遊突然提議,說我們下午在吐澤還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多安排一個付費行程,讓我們搭馬車去遊覽綠洲內的椰棗園,參觀採摘椰棗的過程,並了解陰盛陽衰的椰棗樹們傳宗接代的方法。全團約有一半的人都有參加,剩下的團員由帥妹領隊帶去逛旁邊的老市集。雖然我對椰棗沒什麼興趣,但我更不喜歡逛街血拼,加上我又很喜歡搭馬車,所以後來還是選擇參加臭臉導遊建議的付費行程。

一台馬車約可坐3~4人,由於世瑞和鄭姐姐都沒參加這個行程,一個人的很我很快便跑去找和藹可親的黃董夫婦一起搭馬車。

坐上馬車往椰棗園出發~~

一開始坐馬車的時候是很輕鬆愉快,聽著答答答的馬蹄聲,穿梭在密布椰棗林的綠洲裡,在午後的微風中別有一份悠閒氣息。

無責任椰棗園講解

但抵達目的地之後,才發現這荒涼的椰棗園根本沒什麼看頭,而且因為我們的帥妹領隊留下來陪沒參加的團員去逛老市集了,所以在椰棗園這邊講解時,就沒有專人為我們翻譯了,這時我那在大學兼課的室友徐姐姐,就被臨危受命地被推出來充當翻譯了。徐姐姐的英文當然是很好,習慣獨來獨往的她,常常看她直接用英文和導遊問問題,完全不帥妹翻譯。不過英文好和要馬上把英文翻成簡潔易懂的中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何況這裡又牽涉到一些植物的專用名詞,可以看得出來徐姐姐有點緊張,只見她邊翻譯邊說:「各位,我畢竟不是專業的,大家多幫忙、多包含啊~~」事實上,她本來就不需要為此感到抱歉,因為這本來就不是她的工作,不管她英文好不好,再怎麼說,她也是團員之一,有權利、有資格在各個景點享受人家來講、我愛聽不聽都可以的權利,而不是在遊玩之外額外增加翻譯的工作。

養活一堆果樹的雙層綠洲

有別於上午參觀的三個天然綠洲,這座要花錢參觀的就是私人綠洲,私人綠洲的椰棗樹下方大都還種著各式各樣的水果樹,像這裡的椰棗樹下方就有桃子樹和無花果樹。高大的椰棗樹可以充當下方果樹們的天然洋傘,為下方嬌嫩的果樹們隔絶太陽的酷熱,讓這些果樹不致因為水份過度蒸發而乾死。
這些私人綠洲大都是家族式的種植和經營,這座綠洲使用的是泉水,每一個家庭一週約花2~3小時到這裡來裝水,裝滿之後,就關起來,再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裝水,這種集水灌概系統發明於13世紀,通常是依據每個家族的椰棗樹所需的水量來分配水源。

之前有說過,椰棗樹是有分公母的,這座椰棗園裡的700棵椰棗樹裡,也只有3棵是公的,但1棵公椰棗樹便足以服務200棵母樹,因為公樹雖然不會結果,但它身上有一個傳宗接代的種子,把公樹的這個種子切下來,接到母樹身上,就可以完成授粉交配的重要工作。 所以這裡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爬樹來幫忙授粉

幫椰棗樹傳宗接代的爬樹表演

說著說著,負責爬樹的工作人員已赤腳地準備好地站在我們面前。聽說他為了幫這些椰棗樹們傳宗接代,每年每棵樹都至少會爬個三次,一年下來就要爬個2000多次 (哇!那沒有人類幫助,這些椰棗樹不就絶後了?)

接著參觀椰棗園的重頭戲─爬樹表演就要上場了,我們的相機都還沒準備好,這位赤腳的工作人員就咻咻咻地爬到椰棗樹的最高點,宛如猴子般敏捷快速的身影,讓在下方仰頭觀望的我們就像在看一場特技表演,很多來不及拍照的團員忍不位出聲叫他慢一點,嘿!人家可是一年要爬2000多次咧,速度不夠快怎麼爬得完呢?但這位爬樹高手爬上去之後,倒是停在樹頂端等了好一會,原來是在等我們給他拍拍手啦!不過因為椰棗樹實在太高了,在下方一直當抬頭族的我們脖子還真的是給他抬得好酸。

 

工作人員爬下來後,便順便把公樹上的珍貴種子帶下來給我們看,外型看來頗像質地較硬的麥穗,還有團員興奮地拿著椰棗樹的種子拍照留念。

椰棗樹的成長日記

椰棗樹會每年長一層地一年一年長高,其樹幹就是它們一層一層的生長紀錄。椰棗樹寶寶一開始會先放在媽媽(母椰棗樹)身邊,2歲之後才會再移植到其他地方獨立生活,5歲之後就可以開始結果,但最好等到20歲之後,結的椰棗品質才會比較好,不過在15~16歲時,椰棗樹頂上的枝葉有時會變得比較虛弱,這時就要開始為它們剪枝,讓它們重新長出新的枝葉,剪枝時,椰棗樹會像流血一樣地每天流3~4公升的汁液出來,並持續兩個月之久,聽說這些流出的樹汁液還可以拿來做烈酒。一棵椰棗樹的平均壽命約是200歲左右,時間到了會自動死亡,這時樹頂就會自己倒下來,倒下來時一樣會流出樹液,這次一流大概就是流3個月,之後這棵椰棗樹便完全死亡。

買不到椰棗的椰棗園><

很多自費來參觀椰棗園的團員,應該都期望能在這裡買到新鮮剛出爐的椰棗,但我們在這裡並沒有參觀製造椰棗的過程,也沒有帶我們去什麼椰棗工廠血拼,佣金賺夠的臭臉導遊的回覆是:「因為耶棗樹的結果時間是在10月,現在不是它的產季」,讓滿心期待買椰棗的團員好失望~~。其實,椰棗除了可以拿來吃之外,葉子還可以拿來做擋沙牆,樹幹本身可以也拿來做家具或點火用的木柴。不過,不管你打算拿椰棗來做什麼,總之,我們在這座椰棗園裡,就是只看得到椰棗樹,但 是吃不到也買不到半顆椰棗。

我們在私人椰棗樹的參觀時間約是1個小時左右,參觀完後,便讓我們坐馬車繞整個椰棗園逛20分鐘地隨便看看,然後,這個10歐元的自費行程就結束了,倒是下馬車時,車伕還會送每位女客人一朵花,很有意思。

但回想起來,整個自費參觀椰棗園的過程,多少都讓我們有點上當受騙的感覺,一來在椰棗園講解時,因為沒有專人翻譯,所以現場是雞同鴨講地聽得一片霧煞煞,加上又沒有大家期待的椰棗工廠血拼行程,感覺花這10歐元好像只是進來坐馬車和看人爬樹表演。之後回到大巴後,帥妹領隊又在車上講解椰棗樹的生長過程,仔細一聽,竟和剛才在耶棗園聽到的差不多,而且帥妹講解得還要更清楚些,哎!早知道就不花那10歐元參觀什麼椰棗園了!

吉利特鹽湖突尼西亞最大的鹽湖

接下來,我們就要坐我們的大巴橫渡吉利特鹽湖了。吉利特鹽湖位在突尼西亞西南部的德拉.吉利特區,這個區域是指突尼西亞南部吉利特鹽湖四週的沙漠地區,其範圍非常廣大,由西邊的阿爾及利亞邊境一直往東延伸到地中海。「吉利特」三字是棕櫚葉的意思,「德拉」則是枝幹的意思,而這塊區域的北邊、南邊其實都有鹽湖,我們來到的是位於整片區域中間最大的吉利特鹽湖,整塊區域正如「德拉」之名,是彷如手臂肢幹般伸展開來的一塊土地。

吉利特鹽湖長約 160公里、寬約55 公里,是一片面積廣達 5000平方公里的沙漠鹽湖,約占整個突尼西亞國土的1/32,本身除了是突尼西亞最大的鹽湖外,也是僅次於美國鹽湖城的世界第二大鹽湖,同時也是連結吐澤及杜茲這兩大綠洲的橋樑。據地質學家推測,吉利特鹽湖應該是在造山運動時隆起的,因為它其實高於海平面20公尺,而且這片湖區還曾發現鯊魚的骸骨,現場看起來雖然是一片幾近乾涸的沙漠水淢,但在古時卻很有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呢!

我們的大巴就停在穿越鹽湖區的筆直公路上,放眼望去,四周杳無人跡,只有無邊無際的白色鹽湖以著一種荒涼的異世界風情吸引著我們躍躍欲試的目光。聽說吉利特鹽湖已因 日光太強而逐漸枯竭,現場看到的鹽湖也確實是幾近無水的乾涸狀態不過這個季節的鹽湖本來就沒有什麼水,所以這種沙漠鹽湖有時也被稱為鹽質沙漠。

曾經滄海難為水

但在冬天雨水較多時,鹽湖看起來有時就真的很像一片大湖,雨季過後,就會出現我們現在在道路兩旁看到的白色結晶,而且這些鹽都是可以拿來食用的,所以這座鹽湖還是有點實用價值。有人因此大膽淺嚐了鹽湖的味道,由於鹽湖的水其實比海水還要再淡一些,所以嚐起來的味道好像還可以。但如果是以色列死海的水,那可是有海水的7倍濃度,那就真的會鹹死你,而且是一種鹹到骨頭裡的苦味,難受到一定要喝可樂才能緩解。帥妹笑說嚐過死海的可怕海水後,就曾經滄海難為水,吃其他東西都不覺得醎了。

吉利特鹽湖雖然面積廣大,但湖水其實很淺,之前也曾有遊客企圖想要橫跨鹽湖,但在早期沒有GPS的時代,只能靠天上的星星和指南針,萬一沒有星星,指南針又失靈的話,就很容易在鹽湖區裡迷路。聽說幾十年前曾有一個來自英國的家庭自駕到鹽湖來玩,但並未在預定時間抵達入住的飯店,經搜尋之後才發現:這家人已在鹽湖罹難。所以廣大的沙漠鹽湖區其實是很危險的,尤其這裡有時會出現海市蜃樓的幻像而誤導遊客的判斷,所以在我們開進來的這條公路未建成之前,吉利特鹽湖可是危險的旅遊禁區呢!

玩跳跳等於在玩命的鹽沼公路

橫跨鹽湖區這條費時四年填海造出來的鹽沼公路又直又長,全長約100公里,荒涼不毛的地形也罕見人煙及其他生物,行經此地的車子幾乎都是直線加速地向前猛衝,因此下車時,帥妹領隊一再提醒我們過馬路時一定要小心,尤其千萬不要在馬路中間拍照!但還是有玩心很重的團員不怕死地躺在馬路上拍上幾張自我陶醉的沙漠公路美照,或在 公路上飛奔跳躍地用相機抓住動感的片刻,雖然都有請其他團員在旁邊照看有無車子經過,但這畢竟都算是危險動作,大家可千萬別學啊!

可愛的彩繪洗手間

而不敢冒險在公路上玩跳跳的我,倒是一定要造訪一下鹽沼公路旁的這間彩繪洗手間,佈滿簡單童趣的彩繪塗鴉,多少為單調荒涼的鹽湖區帶來一點活潑的生氣。說真的,在鳥不生蛋的吉利特鹽湖區,還能有一間這樣有門、有水的像樣洗手間,真的是很貼心。

失心瘋的鹽湖區購物團

雖然這裡幾乎沒什麼人煙,不過在我們下車的附近,還是有幾家賣椰棗和沙漠玫瑰等紀念品的簡陋小店,等待著不知何時才會經過的觀光客上門。當大夥兒美景看夠、美照拍足了之後,團員們就將目光轉移到這些不看白不看的店家來了 。

雖然賣的都是之前看過的椰棗和沙漠玫瑰之類的,但購買欲旺盛到不行的團員們竟然還是像發瘋似地爭相搶購一盒又一盒的椰棗, 架上的拿完了,就把庫存的存貨也一起掃光,讓英文和數學似乎都不太行的老闆嚇呆地慌了手腳!(不明白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幸好本團有熱心的團員Daisy跳出來幫忙店家維持現場混亂的秩序,並協助打理買賣事宜,駕輕就熟的模樣,儼然就像店家請來的得力助手,有團員打趣地問Daisy:「老闆娘,妳嫁來這裡多久了?嘖嘖….這麼能幹!」 不過不愛血拼的我還是很冷靜地不為所動,靜靜地觀賞大家幾近失控的爆買行為。

吉利特鹽湖區的招牌貓

而這裡除了鹽湖獨特的美景之外,唯一能吸引我目光的大概就是在鹽湖區和店家附近繞來繞去的一隻橘白色相間的貓咪 。這隻看起來有點瘦小 、毛色也不是很漂亮的貓咪,聽說在這一帶還頗有名氣。也是啦,畢竟這廣大的鹽湖區可能就這麼only one一隻貓咪,想不出名都很難,我只是擔心在這鳥不生蛋的荒涼鹽湖區,這貓咪不知是怎麼生存下來的?(想來應該是附近這些店家餵養的吧!)

穿過吉利特鹽湖就等於過了吉利特區,來到再往南一些的尼比沙瓦區,到了這裡就完成全成為沙質的沙漠了,而所有的沙漠裡也只有沙質沙漠才會看到沙丘。

地熱井-沙漠地區的水源之一

雖然已離開了綠洲區,但沙漠上還是看得到椰棗樹,這些椰棗樹的水源就來自於我們接下來增加的行程─地熱井。沙漠和綠洲都分布極廣,日照又強,如果像羅馬人建一條水道牆引水過來,可能水還沒送到目的地就全蒸發光了!所以綠洲區的水源大都來自家 家共用的泉水,而沙漠地區就要靠地下埋的管線把水送過來,這水源便來自我們接下來增加的行程─地熱井。這些地下泉水水溫最高可到75度,所以水抽上來之後,會用管線把水分散開來散熱,我們在現場可以看到散熱後的水輸送到旁邊一層一層的地下水池,有些管線和池水的上方甚至還在冒煙呢!

雖然不常見,不過聽說也有人會在地熱井這裡洗澎澎,他們大都是圍了一條毛巾就地洗澡的當地男性,帥妹說她上次來這裡時就有人在洗澡,結果遭到一群不識趣的外地遊客圍觀,害得人家不知是不是要繼續洗下去。我們這次來是沒看到人洗澡啦,倒是有一群當地小朋友跑出來,怯生生地望著我們這群遊客,像是希望我們能給點糖果什麼的。

臭臉導遊的朝聖地?

雖然帥妹建議有興趣的團員可以下去泡泡腳,不過看到冒著濃濃蒸氣的地熱管線時,大部份團員都還是有點怕怕的,只有我們的臭臉導遊竟然直接扒在那些冒著蒸氣的管線和池水上面,靠得很近地猛吸狂吸,看起來就像在進行什麼拜神儀式,不過也有人說臭臉導遊只是因為感冒,所以想吸點熱氣讓口鼻舒服些。

凱比利─以黑人為主的早期奴隸市場

中間我們經過尼比沙瓦區最大的城市─凱比利(Kebili)。突尼西亞的人種雖以阿拉伯人居多,但凱比利這裡看到的黑人卻比較多,因為這裡早期是非常有名的奴隸市場,南部的黑人都會被帶到凱比利這裡販售後,再跟著主人往北邊去。

 

 

 

而從凱比利往杜茲的途中,四周景觀又漸漸開始變換,兩旁的礫石逐漸轉為沙質,而草叢也越來越稀疏,到了杜茲就可以看到一片起伏的沙丘,這裡就是撒哈拉沙漠的邊緣了。

Cosplay騎駱駝~~

抵達杜茲後,在進飯店之前還有一個騎駱駝的行程。由於之前在埃及、絲路和杜拜都騎過駱駝,所以現在的我對騎駱駝已經沒什麼興趣,不過聽說是要戴頭巾和穿當地服裝騎駱駝時,我的興緻又來了。只是輪到我綁頭巾時,比較好看的紫色頭巾都用完了,只剩下顏色怪怪的綠色頭巾(雖然我是女生,但我也不想戴綠帽呀~),最後,當在地人的大袍子整個罩住我的身體時,我才 突然想到:「啊!不行,放相機的包包都被袍子蓋住了,待會兒騎駱駝時怎麼拿出來拍照呢?」於是在上駱駝前,趕忙把袍子脫下後再重新穿上,並將包包斜背在袍子外,不想這一脫一穿,就把我的頭巾造型給弄亂了,當我要爬上駱駝時,駱駝主人一看到服裝儀容不整的我,馬上搖搖頭地幫我把頭巾拆掉重綁了一遍,這才讓我爬上他的寶貝駱駝。

小紅包包帶出駱駝商隊的Fu~~

不過我特地背到袍子外面來的包包,在騎駱駝時並沒有跟在我身上,而是被駱駝主人取下直接掛到駱駝身上,我心想:啊這樣我是要怎樣把相機從包包裡裡拿出來啊?不過很多經過的團員,看見的我的小紅包包被掛在駱駝身上時,紛紛叫道:「啊!你們看,她的包包被掛在駱駝身上耶,好可愛喔~~」(是啊,包包就是要掛在駱駝身上才有駱駝商隊的Fu嘛~~)

我騎的是可愛的白色駱駝^^~~

突尼西亞這裡的駱駝以單峰駱駝居多,至於雙峰駱駝主要分在亞洲,不過這裡的駱駝最早的祖先,其實也是從亞洲來的。為了適應沙漠氣候,駱駝有著讓所有女人羨慕的超長睫毛和漂亮的大眼睛,另外,風沙太大時,牠們的鼻子還可以自由開關地暫時關閉起來,喝下的水也可以儲存在身體的脂肪裡,可說是最適合在沙漠生存的美麗動物,而我很幸運地還騎到一隻少見的雪白色駱駝,是三隻一組的駱駝中的第一隻, 騎後面2隻 的則是同團的一對夫妻。

一開始看到他們夫妻倆在互拍,想到我的相機還在掛在駱駝上的包包裡時,心裡真是有一百個怨嘆啊 ~~後來當駱駝偶爾停下來時,我試著從高高的鞍座上冒險放低身子,小心地摸到掛在駱駝身上的包包,終於成功地把我的相機取出來。而駱駝主人一看到妳拿相機,就會主動上前幫妳拍照,如果妳連相機都沒拿出來,那他拿什麼幫你拍呢?所以雖然很不方便,但騎駝駱時還是請把相機帶在身上吧! 不過相機一定要拿穩就是了,若不慎摔到下方的沙漠裡,那你的相機可能就直接撒喲哪啦地「沙葬」了。

超級親人的駱駝,愛在人身上摩來摩去~~~

雖然我騎的是我們這組的第一隻駱駝,但後面那隻駱駝時常會超車地以半隻駱駝的距離從側面靠過來,然後用牠毛絨絨的大頭在我的腿上或背上摩蹭摩蹭。雖然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騎駱駝了,但和駱駝這麼親密可還真是第一次呢!看來突尼西亞這裡的駱駝很親人,讓喜歡動物的我感到既窩心又害怕,你要摩到什麼時候,隨你啦,只要不吐我口水就好了。

杜茲這裡的人養駱駝都是家族式經營的,每年12月左右這裡還會有一個撒哈拉節,舉 辦駱駝賽跑等與駱駝相關的節慶活動,除此之外,這裡的駱駝還有駱駝公會,感覺這裡的駱駝似乎是很受重視的一項資產(或寵物)?騎駱駝的過程中也不時看到身下的駱駝會上前和主人玩親親的溫馨畫面。

難得的騎快馬體驗,不試試嗎?

 

我們一團人約騎到沙漠中間時,突然有人牽了一匹黑馬過來,問我們要不要上去快騎一下?騎一次5迪那。不過大家都有點怕怕的,最後只有由11位資深美少女組成的詹家貴婦團有花錢下去騎馬,只見騎士載著她們在沙漠上快速飛馳,一邊跑還一邊又叫又唱的,好不快樂,好不瘋狂!現在想起來,突然覺得有點後悔沒下去騎,畢竟人都來到這麼遠的突尼西亞了,有人帶著妳騎快馬又是很難得的經驗,又何必在乎那5迪那呢?

而這裡除了可以騎駱駝、騎快馬外,也有提供沙灘車、滑翔翼或沙漠摩托車等有趣的沙漠活動,由於明天早上時間較輕鬆,想玩這些設施的朋友,帥妹說她還可以請司機明天早上載我們去,玩完再跟大家的行程一起走。

這次在突尼西亞杜茲騎駱駝,雖然不是最有Fu的一次(最有Fu的是在絲路之旅中的鳴沙山月牙泉),但可能卻是騎最久的一次,我們從還有點天光的近晚時分, 不知不覺就騎到紅霞滿天、夜色昏黃的傍晚時分 。

這一路上的沙地有高有低,上坡路時感覺很辛苦(但駱駝應該更辛苦),下坡路時就很恐怖了,因為駱駝可是比馬還要高大的動物,騎在這麼高大的駱駝身上走下坡路,感覺就像整個人快要從駱駝身上掉下去了,每當又要走下坡路時,大家都會忍不住尖叫起來,這時駱駝主人大都會出聲安撫我們,不過感覺有時他們似乎是故意的,然後帶著看好戲的表情欣賞我們驚慌害怕的模樣和可笑的尖叫聲。

夕陽西下,我的頭巾...也隨風而逝@@~~

出發前是說帶會我們到騎一個點,讓我們下駱駝,不過除了那些有花錢下去騎快馬的團員外,大家從頭到尾都緊緊騎在駝駱身上,沒有讓我們下來活動一下筋骨。不過騎著騎著,突然發現我的頭巾好像越來越鬆,慢慢地變成只能圍在脖子上的絲巾,最後就在不知不覺間隨風而逝地不知消失在沙漠裡的何處。看來我的頭形真的很不適合綁頭巾,明明出發前都已經由專人綁過兩次了,還是會變形鬆脫到不見。

我們騎到天快黑時才回到出發地,這時太陽已下山,這才發現突然變得好冷,看來沙漠地區真的是日夜溫差很大呢。在我下駱駝付1迪那小費時,本來很擔心他們會不會要我賠那條不見的頭巾,後來發現他們根本忙著在賣出發前拍的團體照和一路上幫拍的照片,加上此時天色已昏暗,根本沒有人在管交回來的頭巾和衣服有沒有少。

不計肖像費的珍貴團體照

不過往販賣的一堆照片來回看了N遍,發現他們竟然沒有拍到半張我騎駱駝的照片(是說正好可以省錢啦~)。幸好我有自備相機,才能請駱駝主人一路上幫我加減拍幾張,不然好不容易來一趟突尼西亞騎駱駝,卻連一張照片都沒有,不是太可惜了嗎?至於那張人人都有份的團體照,老實說一開始因為在裡面找不到我而不想買(想說不會吧!連團體照都沒拍到~~),後來仔細一看,才找到我自己(畢竟人人都戴著頭巾、穿著當地服飾,想要認出自己還真的需要一點眼力呢!)。現在想來,還好我們的團體照是出發前拍的,如果是騎回來再拍,一來天色太暗了,二來人家頭巾都不見了,拍起來超沒Fu的。沒多久,帥妹領隊就把這張團體照放到旅行社的FB上,事後才問:「不好意思,忘了問你們有沒有人不願意露臉的?」大家笑說:「沒差啦!穿成那樣,根本看不出誰是誰~」哈哈!有人忙說那可以要肖像費嗎?帥妹笑說:「有的,等下每人發7迪那」,其實這7迪那就是前幾天史貝特拉罷工而退給我們的門票錢啦!

今晚入住的飯店就叫做撒哈拉.杜茲(Sahara Douz),外有充滿沙漠異國風情的城牆,

內有露天及室內的兩大游泳池,其中室內的游泳池還帶著濃濃的中東風情,不過都沒有人下去游就是了。

到了撒哈拉沙漠還有wifi? 酷哦~~

不過這家飯店最棒之處還是大廳裡的wifi,因為大家都沒想到到了撒哈拉沙漠竟然還可以上網。隔天早上用餐時,還聽到團員中有人在 室外游泳池畔很自豪地講手機:「喂?對,我人現在在撒哈拉沙漠啊~~」一副驕傲又神氣的口吻,我想電話那頭的人聽了應該會覺得很羨慕、很嫉妒吧!

今天的晚餐一樣是在飯店裡的自助餐,資源越來越缺乏的此地,菜色也已經乏善可陳地不用再拍了。回到房間後,才發現室友徐姐姐的苦難似乎還沒完,失去手機的她,雖然獲得好心的黃董夫婦借她一台相機,但到了晚上要充電時,卻發現黃董借她的充電器沒有適合的轉接插座,而我這裡也正好沒有,當下又不知黃董夫婦的房間,只好去找帥妹領隊想辦法,帥妹大概不想再去打擾黃董夫婦,直接就先把手邊一個萬國插座借徐姐姐用。想想徐姐姐這一行還真的是挺不順的,先是集萬用於一機的手機泡馬桶水去了,白天參觀椰棗園時又被臨危受命地派去充當翻譯,連晚上要幫相機充電時,也遇到插座不合的問題……,真心希望她接下來這幾天能一切順利平安哪~~

第6天(4/3)杜茲(市場)撒哈拉沙漠之旅(沙吉浪-帳篷旅館)

杜茲傳統市場血拼

43日一早我們先是到杜茲的傳統市場逛逛,只是才一早,太陽就已經刺眼到讓人受不了,想撐傘的我們又怕太招搖、太醒目,帥妹笑說:「想撐就撐吧,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風景,我們也是他們的風景呀!」哈!既然帥妹領隊這麼說,於是大家便理直氣壯地撐起一把一把的陽傘開始逛街囉!

由於杜茲所有的消費交易都集中在這裡,所以這裡也有賣手機等3C產品,讓人意外的是,這裡竟然還有一些像是錄音帶、Nokia手機等現在已經看不到的懷舊商品。另外,想買紀念品的,想買阿拉伯音樂的,這裡都有在賣。

市集的內圈是賣紀念品的商店,

中間是賣食物和衣服的地方,

雙拱門出去後的左右兩邊都是菜市場,不知為什麼,很多團員都對逛菜市場都很有興趣,但我一點興趣也沒有,只是膽子小的我不敢一個人在異地這種龍蛇雜處的地方逛街,只好像個跟屁蟲似地勉強陪著世瑞和鄭姐姐加減逛。

其間唯一吸引我的,是市集邊一個手上 站著一隻老鷹的鬍子大叔,他的腳邊還有一隻沙漠小狐狸,喜歡動物的我當下很想把牠們拍下來,但鬍子大叔馬上對我說:「No Photo」,意思是不能拍照(想來拍照是要錢的吧~),於是我只好失望地離開。
雖然大部份團員都忙著在這傳統大市場裡閒逛、血拼,但這裡最值得一看的其實是他們的動物市集,尤其今天正好是週四,是動物市集聚集的日子,這裡有時會用驢子運貨,所以動物市集裡還可以看到馬車停車場或驢車停車場。

趕尾場的動物市集

雖然大部份團員都忙著在這傳統大市場裡閒逛、血拼,但這裡最值得一看的其實是他們的動物市集,尤其今天正好是週四,是動物市集聚集的日子,這裡有時會用驢子運貨,所以動物市集裡還可以看到馬車停車場或驢車停車場。原本想說陪世瑞和鄭姐姐逛一逛後,大家可以再一起去看動物市集,但比起動物市集,她們還是對逛菜市場比較有興趣,再也等不下去的我,最後只好鼓氣勇氣地脫隊離開她們,一個人飛也似地衝去動物市集,只可惜還是太晚了!

 

當我沿著通往動物市集的樓梯往下走時,只見現場冷冷清清地只 有幾隻羊咩咩,大部份的攤位都已經收起來了,只剩下裝好動物而準備離開的馬車或驢車,讓我頓時感到既後悔又傷心,只恨自己不夠勇敢、不夠果決而錯失看動物市集的機會。

我在杜茲市場的小艷遇

喜歡動物的我,,敗興而歸地離開趕尾場的動物市集後,又想到市集上那位鬍子大叔的老鷹和小狐狸,想說就算要付費拍照 我也甘願,於是又一個人匆匆趕回現場。只見鬍子大叔熱情地對我招招手,於是我壯著膽子上前問他:「請問和你的動物拍照要多少錢?」鬍子大叔看看我,然後說如果是我的話,免費!我不敢相信地睜大眼睛:「真的嗎?」鬍子大叔笑笑說當然是真的,之後果然免費讓我和他的老鷹和小狐狸拍照,聽大叔說這隻小狐狸是個小男生呢,所以後來我上傳這張照片時便說明「這是我在突尼西亞的小艷遇!」沒想到大家看到後都以為我所謂的艷遇是指鬍子大叔,還擔心的問我:「沙漠地區的生活很苦的,妳確定要跟著他嗎?」哈!這誤會可大了!人家說的小艷遇是指我懷裡的那隻小狐狸啦!

鬍子大叔和他的店舖

之後鬍子大叔還帶我進他的店,介紹一些撒哈拉圖騰項鍊什麼的,彼此還互問名字(不過當下就聽不懂,回國後更是忘光光)。他一聽說我是從台灣來的,馬上大讚台灣好, 說道因為台灣人總是帶著親切的笑容,不像中國、日本等其他亞洲觀光客總是擺著一張撲克臉。不過我一個人被一名異國男子帶進店裡,還是覺得有點怕怕的,只好一邊看手錶,一邊告訴他我和團員們的集合時間快到了,我不能不走了,這時他竟然還問了一連串的問題,像是我們全團有幾人?全團都是台灣人嗎?看來他是真的很喜歡台灣呢。

匆匆離開鬍子大叔的店後,碰巧碰到團員中的黃董夫婦,興奮的我當下忍不住和他們分享剛才幸運和老鷹及小狐狸拍照的喜悅,多少彌補了我在動物市集只能趕尾場的遺憾。

逛完什麼都有賣的杜茲傳統市場後,我們先回到昨天住宿的撒哈拉.杜茲飯店用午餐, 這才發現這家飯店還有吸水煙的設備及像是祈禱做禮拜的專屬空間,溫馨的居家佈置,配上鮮艷的彩色坐墊,讓我們在杜茲這沙漠邊緣的城市,仍能忘記戶外隨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細沙,感受到一種賓至如歸的溫暖。

人去樓空的杜茲市場

不過用餐時竟然接到傳統市場某店家打來的電話,原來是有團員們不慎把個人物品遺失在他們店裡啦!是說突尼西亞這裡的人還挺親切和善的嘛,為了客人遺失的一個東西,還特地打電話到我們用餐的 飯店來,不過他們還沒有好心到願意把失物送過來,而是要我們自己過去拿,於是用完午餐後,全團又再度開車回到杜茲 傳統市場,這才發現不過才短短1個小時,早上那個很熱鬧擁擠的傳統市場就已經消失無踪,現場只剩下一種人去樓空的冷清,呵...這些做生意的穆斯林還真是歸心似箭地收攤得真快呀!

現在我們即將從杜茲這個撒哈沙漠北邊的門戶,再度換搭四輪傳動車開往沙漠最深處的沙吉浪。由於今晚就要直接入住沙吉浪的沙漠帳篷旅館,所以離開飯店時必須先準備好一日過夜的行李,可愛的大巴就要等明天才看得到了。

準備一日行李,再度搭上四輪傳動車

今天的四輪傳動車和昨天載我們去綠洲的並不是同一台,但開車的司機倒是和昨天的長得倒有幾分神似,讓我們一路上一直在猜會不會是同一人,只差沒把和昨天和司機的合照拿出來問他:「阿伯….請問這是你嗎?」雖然語言不通,不過我們的司機人真的是超級Nice的,看到路邊出現駱駝等動物時,就會默默地放慢車速或乾脆停下來讓我們拍個夠。也多虧坐在前座助手席的世瑞,每次上車時都會送司機伯伯一顆糖果,有糖吃有保庇,所以我們享受的隨車服務也特別周到吧。

撒哈拉沙漠之旅─全世界最大的沙漠

杜茲雖是一個人口僅3萬人的小城市,但卻是撒哈拉沙漠北邊的門戶,凡是進出撒哈拉沙漠的人,都一定要先經過這裡。撒哈拉沙漠就是我們熟悉的沙質沙漠,形成於西元前3000年前,在這之前原本也是一片有降雨、有河流、有植被、有生物而充滿生命力的活地,只是後來的熱帶高壓和旁邊的加那利涼流,使得此地開始不再降雨,最後便逐漸沙漠化成今天的模樣。撒哈拉沙漠一共有907萬平方公里,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沙漠,其將整個非洲分隔成兩個不同的文化,以北的北非洲稱為白色非洲,以南的南非洲則被稱為黑色非洲。「撒哈拉」一詞,即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遊牧民族圖瓦雷克的語言,意指「廣大而什麼都沒有」,也就是沙漠的意思,所以撒哈拉沙漠就是沙漠的沙漠。但實際上的撒哈拉沙漠並非一無所有,其底下除了有地下水外,還有豐富的油氣和磷酸鹽。只是目前沙漠化的情況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為了不使沙漠化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首先就是要用地下水埋管的方式保存這裡的水源及濕度,其次便是在沙漠種植耐旱的植物,期使沙漠的範圍不致繼續擴大下去,反正它都已經是世界第一大沙漠了,就算縮小一點點,短期之內應該也很難有別的沙漠能搶過它世界第一的頭銜。

世界第一大的撒哈拉沙漠果真不是蓋的,我們光是在沙漠邊緣的杜茲傳統市場,就發現包包裡、口鼻處甚至牙齒縫裡都塞滿不知何時跑進來的沙子。這裡風沙那麼大,想必此地居民的鼻子可能還具有空氣過濾器的功能也說不定,他們的睫肯定定也像防風沙的駱駝一樣特別長(唉!我生長的國家沒什麼風沙,難怪睫毛不夠長了)

營養不良的野生駱駝

等到我們的四輪傳動正式開進撒哈拉沙漠後,公路兩旁便開始出現三三兩兩閒晃的駱駝,不過看起來都瘦得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雖然都是面黃肌瘦的乾癟駱駝,不過看到這些出現在車窗外的野生駱駝時,我們還是會興奮地哇哇叫,這時不用任何語言翻譯,司機就會很貼心地主動放慢車速或是乾脆停下來讓我們拍個夠。

狂沙飛舞的沙漠公路

往車窗前一看,竟然看到車前的沙漠公路有一半都被沙子所掩埋,再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些公路上的沙子都是會隨風舞動的,更正確一點的來說,這些沙子是其實被風吹著一路跑的,有的被風從左邊吹向右邊,有的被從右邊吹向左邊,忽左忽右地在前方的公路上呈現一種沙漠地區獨有的律動感。 可惜我不是坐在前座,而這份沙漠地區獨有的律動美感,也不是我的普通相機可以捕捉得來的,只能請大家借由我的文字說明想像一下囉!

沙漠裡的陽春休息站

雖然是在鳥不生蛋的撒哈拉沙漠,但路上當然還是會停一個休息站讓我們解放一下。對多數愛血拼的團員來說,這個沒什麼可買的休息站算是簡陋得可以了,但我還是有在這個破爛的休息站裡找到讓我開心的所在,那就是一隻怯生生躲在角落裡的小貓咪,灰灰土土的毛色在一片沙地裡形成完美的保護色,讓我差點錯過這個可愛的小傢伙。

 

風沙狂吹,艱困難行的如廁之路

這座沙漠裡的休息站裡雖然有點陽春,但至少沒有什麼太大的風沙,可是.....我們的洗手間卻是設在休息站的外面!。距離雖然不算遠,但這一段的風沙卻大到讓人寸步難行, 於是望眼欲穿的洗手間明明近在咫尺,卻彷如天邊般遙遠。由於這廣大的沙漠就這麼only one 一間洗手間,所以再怎麼艱困難行,大家爬著也要爬過去上呀!

為了穿過這段風沙狂吹的如廁之路,團員們無不全副武裝的從頭包到腳,這種裝扮別說分不清誰是誰,有時就連你是男是女都分不太出來。

升級為敞篷車+沙漠勁旅造型,酷喔~~

不過我們這團竟然有一車是從在車上時就是這副從頭包到腳的沙漠勁旅造型,全身上下只露出兩隻眼睛。原來是他們那台車的冷氣壞掉了,因此被迫從頭到尾都開著車窗,只要一想到剛才窗外風沙大到會在公路上忽左忽右地跳舞,就不難想像那台車的團員為何下車時會全身上下都是風沙 了!不過他們那車的人倒還挺懂得苦中作樂的,竟然自嘲他們是直接升級為敞篷車耶,哈!(感謝沙漠敞篷車苦主Karen夫婦不計形象提供照片如左)

聽說他們那車一開始就有跟司機反應冷氣壞掉的問題,但司機卻辯稱車子是開到一半才壞掉的,而臭臉導遊似乎也沒什麼誠意處理。為了處罰態度很差又沒誠意解決的臭臉導遊,他們那車的人決定在接下來的路程,叫臭臉導遊過來坐他們那台「敞篷車」試試看,而原本一位坐這台車的團員,因為人已經坐到很不舒服了,就由她和導遊互換車子。看到他們一身灰頭土臉的模樣,想想我們剛才一路上吹著超強的冷氣,舒服地欣賞著窗外撒哈拉沙漠的風沙和駱駝時,相比之下,我們這一車實在是太幸福了。

沙吉浪的沙漠帳篷旅館

我們約在下午4點多時抵達沙吉浪的沙漠帳篷旅館 。

旅館園區內還有一個溫泉,但抱著泳衣、毛巾抵達溫泉池後,才發現這池底全都是沙子,池面還浮著爛爛的落葉,很多人因此而打退堂鼓不泡了,但由11位資深美少女組成的詹家貴婦團以及幾位大哥還是大無畏地跳下去了,而且還很懂得在拍照時擺pose喔!(如下圖)不過這時太陽都快下山了,以沙漠地區日夜溫差大的狀況來看,本來的天然溫泉此時應該快變成天然涼泉了,所以想泡的人要趕快去泡 。

不泡的人….呃…也可以像我一樣在旁邊欣賞人家泡溫泉 的美姿(如上),或是加減逛一下園區內的商店(如左)。

迎著狂沙賞日落

沙漠帳篷旅館因為位在綠洲上,所以風沙並不大,但待會我們又要集合搭車出沙漠去看日落,到時的風沙就很難說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要開始跟阿拉祈求到時看日落時的風沙不要太大、沙塵不要太多、雲也不要太多。聽說今晚的日落約是落在傍晚6:30,於是我們便在6:10集合一起搭四輪傳動車去看日落。

想來阿拉顯然聽不懂我們的禱告,因為一下四輪輪動車的我們便發現:天呀!好可怕的風沙,眼睛都快張不開了!這種情況下有伸縮鏡頭的相機根本不能拿出來,只能 用手機拍照,不過拿著手機的我也撐不到幾分鐘,風沙就大到讓我不停眨眼睛、流眼淚,沒辦法,人家不像駱駝有可以擋風沙的長睫毛嘛。於是我只得偷偷地爬回四輪傳動車休息,這一上車才發現,原來透過車窗一樣可以拍下四周的沙漠景色,而且還可以大大方方地使有伸縮鏡頭的相機,拍起來真是舒服輕鬆太多了,只是因為此時車上的空調都關掉了,感覺有點悶而已,但比起車外可怕的沙漠狂風,我還是寧可躲在悶悶的車子裡躲風沙。

 

 

 

看到車窗外一群不畏狂沙的團員還站在站都快站不穩的沙丘上擺pose拍照,假裝自己是三毛地任由彩色絲巾隨著沙漠狂風飛揚,畫面看起來是很美麗,但你要是身歷其境地站在沙漠中,那就一點都不好玩了。不過這短短幾分鐘出沙漠看日出的勇敢行為,又讓我們一身灰頭土臉地變成滿臉、頭髮、包包、口齒間全是清也清不掉的沙子了。

沙漠帳號旅館,帶你回到最原始的生活

當初在找突尼西亞行程時,很在意的一點就是有沒有住沙漠帳篷旅館,如今真的來到夢想中的沙漠帳篷旅館,才發現這一點也不好玩。因為住在帳篷旅館就要開始回歸最原始的生活,沒有電視,沒有電話,也沒有網路,房間裡當然也沒有吹風機(這個對出國都用乾洗髮解決的我 倒是沒差),帥妹原本說她要找機會把飯店裡所有的吹風機搶過來,晚上大家一起輪著用,後來發現其實今天飯店就只有我們這一團,所以也不用特別去搶啦,最後帥妹領隊決定把吹風機都放在大廳,要用的再到大廳來拿。

這裡的帳篷區一共就是8座帳篷,2開頭的房號在右邊,3開頭的房號在左邊,帥妹領隊發給我們的也不是房卡,而是鑰匙紙,因為這裡的房間雖然有房號,但都沒有鎖,出入時只要將帳篷上的繩結打開或綁好就好了,非常有特色。

我們一進去,看到房間裡就一張大床、一張小床,這時室友徐姐姐馬上大喊:「我不要睡小床。」於是我便從善如流地爬上我的小床,沒想到大姐她今天不知是怎麼了,竟然叫我不要睡小床,跟她一起睡大床比較安全啦!我想姐姐一向習慣獨來獨往,我還是不要上去跟她擠,守著我的小床就夠了。

衛浴、空調齊備的高級帳篷

雖說是位於沙漠的帳蓬,但除了該有的兩張床外,還是有基本的衛浴和簡單的桌椅,最神奇的是它竟然還有空調!真正讓我對沙漠帳篷旅館抓狂的,是房間裡一堆看起來像蝎子一樣的沙漠蟑螂,而且趕都趕不走,到最後甚至還出現黑色的甲蟲,一向怕蟲子的我這時真的對撒哈拉沙漠投降了,下次再也不想住什麼沙漠帳篷旅館了,這時的我只覺得好想家。

草草吃完晚飯就直接先回房間的我,本想馬上洗澡就寢,但看到那幾隻爬來爬去怎麼也敢不走的蟲子時,真的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一下擔心牠們會爬上床和桌子,一下又擔心牠們會爬到我的鞋子和包包裡。後來我索性把空調開到這裡所能容忍的最冷溫度24(超過24度會跳電),盼望低溫能把這些沙漠蟲子給凍跑,不過沙漠裡的帳篷還有空調,真的已經要覺得很感恩了。

荒涼的沙漠地區沒有什麼娛樂設備,倒是這裡有一座高達6層樓的高塔,想拍星軌或是像我一樣只是想拍下整個沙漠帳篷飯店迷人夜景的人,都可以爬到最上面去拍。

沙漠蟲蟲我怕怕~~

室友徐姐姐吃完晚飯後,原本是和團員們去哈拉、喝酒的,但沒多久就回到我們簡陋的帳篷來了,因為她跟團員說,她怕房間裡的小朋友(就是我啦)一個人會害怕,所以她要趕快回去了~~當下讓我聽得真的很感動。其實我一個人也不怕,只是我很怕蟲子啦。不過徐姐姐對這些沙漠蟲子似乎也沒什麼辦法,我們頂多只能把鞋子通通放到桌上去,免得牠們爬進去。不過剛才我洗澡時還沒什麼,等到徐姐姐要洗時,這些沙漠蟲子竟然全部擠到浴室的地板上開party,讓她大叫不知要怎麼洗?後來我因為暫時看不到那些跑到浴室狂歡的蟲子,就當眼不見為淨地趕緊梳洗爬上我的小床,強迫自己速速睡著。

 

半夜醒來,發現整個房間凍到不行,再看一下空調,竟然已經關掉了,想來這種凍死人的低溫應該就是半夜的沙漠應有的溫度吧。當我走到洗手間時,嚇然發現那些蟲子竟然還在浴室裡爬來爬去地開party,嚇得我差點不敢上,後來發現這些蟲子好像只侷限在淋浴處的四方形凹槽內而不會爬出來,這才小心翼翼地速速上完,然後趕忙回到我的小床繼續睡。

 

 

第7天(4/4)沙吉浪瑪特瑪他(柏柏人穴居)迦貝斯香料市集斯發克斯

撒哈拉沙漠最原始的Morning Call~

想也知道沙漠帳篷旅館一定沒有Morning Call的設備,但聽說還是會有人在帳篷外一直跟你說Good Morning或講一堆你聽不懂的話,你不回他,他還不會離開呢!這其實也算是最原始的Morning Call吧!但我在44日的 這一早,連這最原始的Morning Call也沒有等到,因為一早陽光便透過帳篷的縫隙漏進來,帳篷外還傳來啁啾的鳥鳴聲和團員 們互道早安的聲音,所以不用Morning Call,我也知道天亮了。

沙漠裡的美麗小花

沙漠裡也有一汪清水

奮鬥一整晚也爬不出來的笨蛋沙漠蟲蟲

當我一早去浴室盥洗時,看到那幾隻沙漠蟲蟲竟然還在那個四方形凹槽內爬來爬去,再仔細一看,好像有1~2隻已經翻肚皮升天了,這是怎麼回事啊?室友徐姐姐醒來後,我馬上跟她報告浴室裡那幾隻垂死的沙漠蟲蟲,她大嘆一聲:「哎!牠們奮鬥了一整個晚上,還是沒爬上來啊?」聽說徐姐姐洗澡時,正好幸運地避開這些蟲子在浴室狂歡的時分,但等她洗完,牠們又重新霸占了浴室的四方形凹槽。一開始,牠們只是爬不上從浴室到房間的那三階樓梯,後來竟然連浴室的四方形凹槽都爬不上來,終其整個夜晚也沒能爬上來,最後便地被活活累死或餓死在原地。雖然牠們的外型醜陋而惹人厭,但看來牠們果然就像徐姐姐說的:「這些蟲子好像都蠻笨的。」難怪昨天我怎麼趕都趕不走,因為牠們既醜又笨,連要害怕人類都不知道,搞不好還以為我在跟牠們玩咧。

 

可愛的大巴回來了~~

今天早上四輪傳動車就把我們載回撒哈拉沙漠的邊緣,這裡有一家破破爛爛的咖啡廳(CAFE JILILI),看起來沒什麼生意,但是一看到我們這一大群遊客,裡面馬上跑出兩個小朋友遠遠地看著我們。
小朋友,很抱歉,我們沒有要你家的咖啡廳喝咖啡,因為我們可愛的大巴已經在這裡等我們了,這時大家才忙著掏錢付小費給四輪傳動車的司機,感謝他為我們服務兩天,一天一個人是5迪那,所以兩天就是10迪那 。瞧!照片右下角的鄭姐姐包成這樣,還是可以掏錢數鈔票給司機。

到岩質沙漠:駱駝退位,羊咩咩登場

今天我們又要從突尼西亞的最南端慢慢往北開回去,並離開沙質沙漠,進入岩質的沙漠,

兩旁看到的動物也從乾瘦的單峰駱駝慢慢變成一隻隻肥嘟嘟、毛絨絨的羊咩咩,

可愛的牧羊犬總是很盡責地在看護著這群有黑有白、胖瘦不一的羊群,

偶爾還可以看到一兩隻可愛的小毛驢,讓喜歡動物的我這一路上拍得很開心。

岩質沙漠區的儲水系統─人造池

除此之外,兩旁也開始出現一層一層的人造池,這是約20年前才開始的儲水系統,屬於家族式的私人產物,藉由石頭或木頭將土地一層一層地圍起來,除了可以減少水源流失的速度,讓土地得以耕種外,也可以避免土石流的發生,保障此地居住的安全。

購買慾大解放的休息站

我們的第一站不是什麼景點,而是讓我們下車上個洗手間的休息站,不過在經過連續兩天杳無人跡的荒漠景觀,好不容易看到這家洗手間有附設一家小紀念品店,禁慾(購買 慾)了一天半的團員們又忍不住失心瘋地大買特買。

這裡除了一般的紀念品外,還可以看到一種手掌中間有隻眼睛的神秘圖案,有的手掌是往上的,有的是往下的,這種神秘的手印圖案被稱為法蒂瑪之手。相傳法蒂瑪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由於她也行了很多善事,並將伊斯蘭教宣揚出去,所以在伊斯蘭世界裡的地位其實也蠻高的,可惜這個法蒂瑪很年輕便過世了,穆斯林們便將法帝瑪的手印視為一種護身符,在阿拉伯的文化裡也經常可以看到,只是名稱可能有些不同,像是猶太教裡也有法蒂瑪之手,只是被改稱為米利暗之手,這個米利暗就是摩西的姐姐。聽說法蒂瑪之手可以阻擋邪惡之眼,不過想當年我們去土耳其時,大家都還搶著買邪惡之眼咧!

買氣旺盛的休息站後方有一個小村落,這裡同樣曾被1969年的那場暴雨給摧毀,居民外移之後,又在這裡重新蓋了許多新房子,重建之後的新房子現在也都有居民居住著呢!

瑪特瑪他─星際大戰裡的外太空世界

今天上午的行程重點在彷若外星球異世界的瑪特瑪他,這是一處由黃土、礫石所構成的崎嶇山區,雖有壯觀的山丘和峽谷,卻少見綠色活物的生氣,只有零星的灌木叢散布在黃土和礫石之間,空無一物的場景給人一種遺世獨立的荒涼美感,也因此而成為經典科幻名片「星際大戰」的拍攝地之一。

人家美國有好萊塢,咱們突尼西亞有瑪特瑪他

拜星際大戰的光環所賜,大家才知道原來突尼西亞有這麼一塊長得像外太空的地方,而瑪特瑪他也瞬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北非荒地搖身一變成到突尼西亞必訪的觀光景點。後來這裡的人也知道了美國好萊塢的存在,看到人家好萊塢有一塊很大的地標,便也依樣畫葫蘆地做了一個瑪特瑪他的地標,所以在1960年代「星際大戰」開拍之前,這塊地標物是不存在的,其規模自然也比不過好萊塢的那塊,但仍有異曲同工之妙啦。瑪特瑪他的白色地標物就位於海拔700公尺的岩山上,但當我們來到地標物所在地的置高點時,才發現要清楚拍下整個大地標,可能還是要從下方或遠方來拍才會比較清楚,畢竟地標裡隨便一個字就快和我們一樣高了。

和小動物們開心合影  

人善被鳥欺的我..... 英姿颯爽的帥妹領隊

不過這裡倒是聚集了一些帶著老鷹和小駱駝準備賺拍照錢的當地人,喜歡動物的我不假思索地就掏錢和這些動物拍照,先是有點怕怕地和兩隻老鷹合照,後來再拿奶瓶餵駱駝寶寶喝奶,雖然山頂上的狂風把我的頭髮吹得有如瘋婆子,但能夠和可愛的動物做近距離的接觸還是讓我覺得很開心。除了我之外,我們這一團好像只有帥妹領隊有下去和老鷹合照,看到帥妹英姿颯爽地和老鷹合照的帥氣畫面,頓覺自己剛才頂著一頭亂髮和老鷹的合照有點不倫不類,這才發現要和猛禽合照,也得掂掂自己是否有和足夠和相應的氣場才是。

可愛的小駱駝是他們的心肝寶貝

我們上車離去後,這些當地人也牽著他們的小駱駝等動物離開。原本以為這些動物不過是他們謀生的工具,但在我們的車子尚未駛離時,我卻透過車窗看到駱駝主人捧著小駱駝的的小腦袋,彷彿小駱駝是他的心肝寶貝般地親密互動,而小駱駝也撒嬌般地和主人玩親親,這相親相愛的溫馨畫面,讓我在看到的當下忍不住按下快門,這才發現小駱駝不但是他們生財的工具,更是他們心愛的大寵物。

安納金的家-特別安排

其實除了瑪特瑪他之外,「星際大戰」在突尼西亞的很多地方都有取景,只是因為片中天行者安納金的家是在瑪特瑪他這裡取景而特別出名,其中尤以第一集出現的次數最多。安納金原本就被設定為是這裡的居民,某天一架太空船掉到這裡後,安納金便開始被捲入這場銀行系的戰爭。

當年拍攝的所在地目前已變成一座以星際大戰為主題的飯店,裡面有一些星際大戰當時的雜誌和報導等,我們雖然無緣入住,也沒有排在原本的行程內,但帥妹領隊覺得不去這裡很可惜,所以還是有帶我們進去裡面參觀,說是送給我們的,真的是揪感心耶。

我們在這個 仿造安納金的家打造的飯店裡東拍拍、西照照,這裡除了讓人有種走進「星際大戰」片場拍片的感覺外,

 

 

 

牆上更是掛滿了和星際大戰相關的雜誌、照片和報導,可說是星際大戰迷必訪的聖地。

飯店裡還有一隻不愛理人的貓咪,自顧自地在彷如異世界的荒涼台階上走來走去,讓愛貓的我追牠追得好開心,追到後來竟不小心闖進一間利用洞穴做成的餐廳,此時裡面正有一群外國遊客在用餐,所幸他們並沒有因為被我打擾而生氣,其中一位老兄甚至還回頭對我笑了一笑。

追到後來竟不小心闖進一間利用洞穴做成的餐廳,此時裡面正有一群外國遊客在用餐,所幸他們並沒有因為被我打擾而生氣,其中一位老兄甚至還回頭對我笑了一笑。

地球人使用的外太空洗手間?

最後離開前一定要造訪的,當然就是這裡的洗手間了!

這裡的洗手間雖然有門有鎖,還有男女廁的識別標誌,可以肯定的確是給地球人使用的,但漆上橘色油漆的鐵門鑲嵌在宛如異世界般的石洞裡,還是讓地球人的我們上起來有種彷若在外太空如廁的異樣感受。

可愛的柏柏老人賣無花果乾

這家飯店外有一位穿著柏柏人衣服的老人,笑咪咪地拎著一個籃子賣 著當地生產的無花果乾。這個柏柏人的老人家長得非常可愛,一身柏柏人的傳統服飾,襯著後方彷如外星球的特殊地形,乍看之下還真的會以為他是穿著戲服拍片的演員呢!因為電影「星際大戰」裡面天行者他們穿的衣服,靈感就來自於柏柏人穿的這種衣服,純羊毛的材質,非常的保暖,有興趣的人可以考慮買一件回去,帥妹說她之前有個客人就有買一件,然後現買現穿地在瑪特瑪他這裡走來走去,還蠻有味道的。

 

 

接著,我們就要到今天中午的餐廳用午餐了。和瑪特瑪他的其他建築一樣,這家餐廳同樣是穴居式的建築,所以進入餐廳後,我們先是通過往下的階梯來到彷若地下洞穴般的餐廳。

瑪特瑪他的傳統料理-古斯米and布里克炸蛋春捲

今天的午餐吃的是瑪特瑪他的傳統料理-古斯米(couscous),其實前幾天我們在吃自助餐時可能也有看到,只是當時沒有特別介紹。古斯米看起來雖然像小米,但它其實不是米,而是麥子,只是這個麥子被磨成粉加工做成像小米的形狀,之後再淋上混了青椒、蕃茄、牛羊雞肉的醬汁吃(我們這一餐是配雞肉)。去過摩洛哥的朋友可能也有吃過古斯米,但摩洛哥的古斯米是事先用醬汁拌好的,突尼西亞這裡的醬汁卻是要自己淋上去的。

另外,我們還要再吃一個叫做布里克炸蛋春捲(Brik)的當地點心,它有著像春卷的外皮和像韭菜盒子的形狀,裡面則包著蔬菜和蛋,不過因為油炸過後的關係,吃起來感覺還是有點油膩。另外,這裡的麵包配的也不是一般的奶油、鹽或橄欖油,而是突尼西亞特一種以辣椒和大蒜調製而成的哈里薩辣醬,吃起來非常地夠味。

其實我們中午用餐的這家餐廳,感覺和之前參觀的星際大戰主題飯店有點像,都是屬於穴居式的結構,看起來也有幾分像異世界的房子,只是少了和星際大戰相關的照片和報導,因此用餐完後的空檔時間,大家無不把握機會地在這家頗有異地風情的餐廳上上下下地來回拍個夠。

歡迎大家來到瑪特瑪他(WELCOME)

用餐前,我們曾到瑪特瑪他地標物的置高點拍照,用餐後的現在,車子就要載我們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去拍整個地標物的的正面,可惜因為我們的車子是行走在山路上,基於安全考量,無法讓我們下車拍照,只能勉強透過車窗來拍。而這時瑪特瑪他的地標物不巧又出現在車窗的右邊,害得坐在車子左側的我,只好冒險在行動中的車上從左側跑到右側去,再藉由好心團員讓出來的空檔,勉強拍下瑪特瑪他的完整地標,可惜此時地標物那幾個大字的後方又聚集一堆慕名而來的遊客而顯得不是很清楚,倒是整座岩坡上三行的白色大字,因為沒有閒雜人等的干擾而顯得格外清楚,這三行大字的第一行是阿拉伯文,第二行是法文,最下面一行是英文,三行字都是歡迎的意思,也就是歡迎大家來到瑪特瑪他。

柏柏人之家─獨特的穴居室建築

接下來我們就要參觀這裡的柏柏人(the Berbers)居住的特殊房子。柏柏人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住在瑪特瑪他這裡,而是先後被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一路從北方驅趕至此。為了能在風沙大、陽光強的沙漠地區居住,柏柏人的房子只能選在背風處及地底下,於是便造就出柏柏人特有的穴居室房屋。首先他們要在背風處往地下挖一個直徑10公尺、深6公尺的圓柱形洞穴,再從這個圓柱形往旁邊去挖房間,房子的深度大約都在6~7公尺左右,不過進出時都還是要爬到上面來,只是以前出入是靠繩索爬出來,現在就有樓梯可以爬上來了。他們可以只蓋一層樓,也可以蓋上下兩層樓,這種穴居的房子雖然防風沙,但卻很怕下雨,大雨一來,這種沙土蓋的房子很容易就會坍塌,所以他們都要用黏性較高的黏土層抹在牆壁上予以加固強化。柏柏人生前是在地底下6~7公尺深的地方生活,死後同樣也葬在地底下,但卻是葬在地下2公尺深的地方,所以有些柏柏人樓上住的就是他們的祖先,不過都有把他們埋在土裡啦,不是任其放在二樓風乾,不然那就變成天葬了。

目前居住在整個大瑪特瑪他地區的人約5000人左右,但是純種的柏柏人其實已經越來越少了。柏柏人原本有自己的語言,但之後因為長期接受阿拉伯的文化,所以現在很多柏柏人已經不太會講自己的母語,如果你現在還能找到會講柏柏語的柏柏人,那保證一定是純種的柏柏人。目前居住在個區域住的柏柏人數量並不多,大概不到3000人,因為很多年輕的柏柏人都外出去找更多的機會,而留在這裡的只能靠著耕種、畜牧,過著最原始、最簡單的生活。後來很多柏柏人學會開放自己的住家供人參觀來收觀光財,所以現在的柏柏人又多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光收入,而這裡也因此順勢建了很多柏柏人穴居式建築的飯店,早上帥妹領隊送我們參觀的那個星際大戰主題飯店應該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旅行社就有告訴我們,參觀柏柏人住的地方時,可以準備一些糖果點心之類的小禮物當見面禮,所以今天一早出門時,很多團員都有備而來地拎著滿滿的愛心上車,沒準備的也沒關係,因為餅乾糖果其實只會讓小朋友開心,只有給錢才會真正讓柏柏人的大人們高興,所以也可以直接給小費,而且還更實用喔!

柏柏人婦女歡迎你:人客來了,生意上門啦!

一般負責接待參觀的都是柏柏人的婦女,我們抵達時,只見一名戴著頭巾的柏柏人婦女笑臉迎人地站在家門口迎接我們(呵呵!人客來了,生意上門啦!)典型柏柏人房子入口處的上方都會有一個法蒂瑪之手,手的旁邊還有兩隻魚 。法蒂瑪之手是祈求平安的護身符,兩隻魚則象徵著豐收,不過這家門口的法蒂瑪之手就真的只是手印,簡單到看起來就像是用藍色印泥直接蓋上去的一樣,手掌中間的眼睛也看得不是很清楚,不過這隻手既然出現在瑪特瑪他這裡,就一定是法蒂瑪之手無誤啦!

柏柏人之家的內部陳設

柏柏人獨特的穴居式建築雖然簡陋,但一般還是會有個客廳和臥室。以前的柏柏人家裡沒有什麼家具,一般就是挖個洞穴,舖個地毯,就算是客廳和臥室了。現在就不一樣了,現代柏柏人的家裡也開始出現電視、冰箱、衣櫃等現代化的設備,再加上一堆色彩繽紛的地毯和抱枕, 讓他們的客廳和臥室看起來還蠻溫馨可愛的

最重要的是這家柏柏人還養了一隻咖啡色的漂亮花貓,端端正正地坐在花花的地毯上任人拍照,讓愛貓的我拍得心情好好。

而基於通風的考量,柏柏人的廚房一般都是在外面控個坑,然後直接在那裡準備料理。不過這家柏柏人的廚房裡,卻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各式佐料和各種廚具,看起來比任何一個現代都會人的廚房還要豐富。

柏柏人婦女:這是我烤的餅,請笑納~

我們進入後沒多久,接待我們的柏柏人婦女就端出她做的烤餅請大家吃,這個烤餅是要沾旁邊準備好的一碗蜂蜜+橄欖油 一起吃的,臭臉導遊還一臉神氣地示範給大家看。

愛心無限、收穫滿滿的小費盤

另外,柏柏人婦人還泡了茶請大家喝,整盤茶點的旁邊還有一個目的很明顯的小盤子,就是要來裝我們隨喜給的小費的啦!不過我們準備的大都是一包包的餅乾和糖果,這些體積過大的外來零食一下子就把小小的盤子給淹沒到看不見了,讓人感覺我們這一團的愛心真的是誠意無限啊。

 

Before(空空如也的小費盤) After(滿到爆的餅乾糖果)

人氣紅不熱的柏柏人阿姨,請妳看鏡頭好嗎?

當大家在柏柏人的中庭享用烤餅和茶點時,也是大家爭相和柏柏人婦女拍照的時間,只可惜這位柏柏人婦女不太會看鏡頭,她的眼睛雖然很大,但她的眼神卻飄來飄去的,一下看向下方,一下看向旁邊,感覺像是不知該看哪台相機的樣子。(沒辦法,現場就這麼only one一位柏柏人,大家都想和她拍照,人氣紅不讓的她一時之間竟疲於應接到不知該對哪一台相機。)至於本來要用餅乾糖果討好的小朋友,因為今天是星期五,小朋友都上學去了,所以今天是看不到可愛的柏柏人小朋友的。

之後,這位柏柏人婦女還大方展示她是怎麼磨食物做成餅的,世瑞還跑下去和她一起推著石磨玩一玩,不過力氣不夠的世瑞很明顯似乎推不太動這柏柏人的石磨,畢竟人家柏柏人阿姨可是有練過的。之前帥妹領隊曾說有的柏柏人婦人會唱歌跳舞給我們看,有時也會帶一些團員進去換穿他們柏柏人的衣服,但接待我們的這位柏柏人婦女顯然不愛這套,從頭到尾既沒唱歌,也沒跳舞,更沒有帶我們進去Cosplay一下,我想對看起來保守而傳統的她而言,讓大家看她磨食物做烤餅大概就是她的極限了。

從瑪特瑪他再往北約45小時的車程,就來到迦貝斯的香料市集。之前有說過,綠洲分為山裡的綠洲、沙漠綠洲、海邊的綠洲等三種,而迦貝斯這裡看到的就是海邊的綠洲,因為這裡其實已經十分接近海邊了,而從迦貝斯往北到斯發克斯的這整個大海灣就叫做迦貝斯灣。突尼西亞一共有三個大港灣:一個在突尼斯,一個在哈瑪麥德,最大的就是這個迦貝斯灣,由於其形狀似一個大口袋,,很多魚類都會游來這兒產卵,但因為這裡又有很多化學工廠,所以海洋和空氣的污染都很嚴重。

迦貝斯香料市集

迦貝斯古稱塔卡貝(Takapes),這個塔卡貝來自腓尼基語,意指很潮濕的地方,不過因為椰棗不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這裡的椰棗品質並不好,但椰棗樹下方卻可以看到更多更多層的果樹。一般來說,沙漠綠洲 的植物只有兩層,上層是椰棗樹,下層是一種果樹,而迦貝斯這裡則在椰棗樹、果樹之下,另外種植著多種蔬菜,其中還有像指甲花這樣的香料植物,也就是:椰棗、果樹、香料植物、蔬菜地呈現多層次的生長型態。

迦貝斯最早是在西元前11世紀時(距今3100年的時間),因其擁有豐富的地下水源,能提供航海經商停靠所需的食物和水,而成為早期腓尼基人發展的地方之一。這座位於突尼西亞東方的濱海城市,目前是迦貝斯省的最大城市,它除了是香料的集散地外,這裡的鹽質土壤也非常適合栽種指甲花,因此當地居民喜歡將指甲花的葉子磨成粉後當成天然染劑(黑那Henna)使用,所以這裡的香料市集不單只有賣香料(下圖),也有賣指甲花的染劑喔(左圖)!

迦貝斯的香料市集有著圓圓的篷子,市集裡有很多條細分的小路,每一條小路都有商店,而這每一條也都可以通到中間的廣場。這裡的香料市集雖然沒有土耳其或杜拜的那麼大,但每一家店至少約有20~30種無顏六色的各式香料,任君挑選。為顧及購物欲一向旺盛的大部份團員,帥妹領隊給了我們約1個小時的逛市集時間,可惜我對香料一向沒什麼興趣,也不習慣用指甲花染髮,於是只好有點痛苦地跟著其他團員加減看看、隨便拍拍。

失敗而丟臉的殺價經驗

不過我最後還是在香料市集的一角看上一個內嵌著突尼西亞字樣及駱駝的彩色玻璃金字塔,在光線照射下流光溢彩的,非常美麗。雖然店家開的價錢對我們來說已經很便宜(突尼西亞的物價都不高),不過我想在中東國家好像都應該要殺點價才算上道,於是不善殺價的我就怯生生地跟店家報了一個比開價要再低一點點的價位,沒想到卻似乎激怒了老闆,氣呼呼地罵了一長串我聽不懂的話,好像是:「妳連這種便宜的小東西也要給我殺價,老子我不賣了!」嚇壞的我連忙淘錢以原價買下金字塔後速速走人!唉!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我真的完全不會也很不喜歡殺價耶!(標多少賣多少不是很好嗎?何必浪費彼此時間在那邊殺來殺去呢?)

對我來說有痛苦的一個小時過去後,很多團員都 心滿意足地提著滿滿的戰利品走出香料市集,而我則直奔市集馬路對面的一座清真寺,因為那裡有洗•手•間。從迦貝斯到下一個城市斯發克斯的車程約還要2個多小時,所以這座清真寺的洗手間可是非去不可的朝聖地。不過這邊男女生的洗手間都相隔地很遠,遠到要繞一大圈到清真寺的另外一邊,看來在斯伊蘭國家的男女分界還是很嚴格的啊。

一旦離開迦貝斯,就等於離開了沙漠地區,地貌也會有所不同,兩邊的椰棗樹也開始慢慢變成橄欖樹,這裡的橄欖樹多達6000萬株,突尼西亞是世界第二大的橄欖油出口國,其品質僅次於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但橄欖油在突國境內其實相當貴,所以他們生產的橄欖油80%都是出口用的,突國人自己反而不太用橄欖油,而是選用其他的蔬菜油。

 

斯發克斯─突尼西亞第二大城

再繼續往北走,我們就來到突尼西亞的第二大城─斯發克斯。位於迦貝斯灣北端的斯發克斯是一座工業大城,也是磷酸鹽和油氣的出口港,突尼西亞的磷礦可是居世界前5名之一 呢!

石油不多的突尼西亞和違法的民營加油站

不過和其他中東產油國相比,突尼西亞的石油產量並不多,如果每天輸出石油,它的石油10年就用完了,所以突 尼西亞沒怎麼在開發石油,反而還要從阿爾及利亞及利比亞等產油量較多的鄰國進口, 因此斯發克斯這裡可以看到很多來自利比亞的貨車。路邊雖然偶爾可以看到一些民營加油站, 但油源也是來自鄰國阿爾及利亞,不過,它.....其實是不合法的!雖然不合法,但還是可以繼續經營下去,Why?因為人家要靠這個才活得下去啊,你一旦取諦斷了人家生路,萬一又爆發一次茉莉花革命怎麼辦? 這就是所謂合法中的不合法。石油產量雖然輸給鄰國,但突尼西亞在醫藥方卻比這兩個鄰國進步許多, 連偏鄉之地都有挺像像的藥局(如右上圖),所以有些利比亞人還會穿過國境跑到離他們比較近的斯發克斯這裡來看病。

馬格里布地區─日落之地

其實包括突尼西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及摩洛哥這幾個相鄰的北非國家,原本就源自以前北非的一個馬格里布聯盟,馬格里布在阿拉伯語意為「日落之地」,所以這一整塊區域也被稱為馬格里布地區。 地理上的接近,倒是讓這些國家在現代也能在各種資源上互通有無。

人口約90萬的斯發克斯是一座工商業大城,這裡住的有錢人很多,但這些有錢人都不太花錢,這裡的失業人口也非常少,他們大都早早起床,晚晩回家,尤其比起南邊的迦貝斯,這裡的污染還要輕一些的,所以這裡的海邊便成為斯發克斯人下班、放假時放鬆休閒的地方,尤其這裡的夜生活到了夏天可是很熱鬧的。突尼西亞雖然是信伊斯蘭的國家,但這裡其實到處都買得到酒,連超市裡都有在賣,只是都隱藏在比較隱密的角落,不過到了週五的時候,所有賣酒的店和櫃位 就會關起來,但以夜生活為主的Pub還是照樣有賣酒,也就是法律是法律,宗教是宗教。

埋骨北非的美軍公墓

不經意一抬頭,竟然還從窗外看到一片帶著歐美風格的墓園,你沒看錯,這不穆斯林墓地,而是美軍的公墓,因為北非在二戰時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場,除了美軍的公墓外,聽說這裡還有個英國人的公墓。

今晚我們就住在斯發克斯這座突尼西亞的第二大城。

飯店左側一棟有著伊斯蘭圓頂和叫拜塔的建築,原本是猶太教的教堂,如今已成為斯發克斯的美麗市政廳,前方還掛滿了突尼西亞的紅色國旗。

其實斯發克斯這裡也有個老城區,距我們的飯店約只有300~400公尺,一樣有傳統市集和賣紀念品的商店,不過到了傍晚的這個時候也差不多要打烊了。 愛血拼的朋友別灰心,聽說飯店附近還有家超市,尤其我們的晚餐聽說要到7點才開飯,帥妹建議我們不妨利用飯前的時間,請導遊帶我們到超市逛逛。(不過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大家出國都喜歡逛超市?)這時臉臭了好幾天的臭臉導遊突然釋出善意,說我們想去哪裡,他都會帶我們去啦,只要我們不要去投訴他,不要讓他變成第102個失業者啦!(101個失業者是那天開那台沒冷氣的四輪傳動車的司機),喔喔!行程都快結束了,他老兄終於開始擔心了。

我們住的這家飯店一樣是要大廳才有wifi,帥妹領隊特別強調,大廳中間那個地方的收訊才是最好的,這可是她上次帶團住這間飯店測試多次後得到的結論。(老實說,我也是從這次跟團開始,才發現有沒有wifi竟然是大家十分關注的焦點!)用完晚餐後,雖說大部份的店家可能都打烊了,但大家還是不死心地出外探險,沒想到有在開的店家還不少呢!

第8天(4/5)發克斯也爾真羅馬競技場蘇斯哈瑪麥德濱海度假區)

斯發克斯老城區加減逛

45日我們起個大早,先到附近斯發克斯的老城區逛逛。

雖然大清早的現在可能只有一堆賣蔬菜水果的攤子 ,但倒是能欣賞一下每個老城區都會有的古老城牆,在阿拉伯人建城的當初,兼具著生活和防禦的雙重作用,而對現在遠來的我們而言,則有著觀光的價值。

薩赫勒地區─突尼西亞農業生產地之一

接著我們便離開斯發克斯,繼續往北走,而從斯發克斯往北走的這段區域就叫做薩赫勒地區,這塊位於突尼西亞東北部的薩赫勒地區可是突尼西亞重要的農業生產地,也使得斯發克斯成為全國第二大農產出產地。薩赫勒在當地語言是海邊、沿岸的意思,所以這裡也是海鹽的生產地,不過以我們的行經路線來看,應該是看不到鹽田的。

突尼西亞的三大公路

接下來我們就要離開省道,開上國道,也就是所謂的高速公路。這條很新的高速公路是兩年前才完工的,其實突尼西亞從15~16年前就已經開始建高速公路,早期的高速公路只有通往較大的城市或觀光點,現在已慢慢往南邊的城市擴建,甚至還要和右邊鄰國利比亞的公路相接呢。突尼西亞的高速公路系統有三條線路,起站都是首都突尼斯,第一條通往西北邊的大城─比塞大,第二條通往杜加(也就是第二天我們走的那條),第三條就是我們現在走的這條(左圖紅色那條),目前可以通到斯發克斯,未來可望繼續修築到迦貝斯。雖然也可以經由省道通到其他城市,不過省道的路線大都非常古老,有些甚至是依據以前羅馬帝國時代的路線修建的,現在的話則多是根據阿拉伯時期的路線來開發,所謂阿拉伯時期的路線就是從突尼斯→斯發克斯→迦貝斯,然後再通到利比亞和埃及,最後再通過西奈半島,一直到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兼具通商與朝聖雙重作用的路線。

也爾真羅馬競技場─非洲最漂亮的羅馬競技場

從斯發克斯往北後的第一站是也爾真的古羅馬競技場。也爾真是早期柏柏人和腓尼基人所建的村落,但真正發展起來卻是在羅馬時期,它和之前無緣進入的史貝特拉一樣,同樣也是因為種植橄欖致富而發展起來的城市。不過也爾真的競技場並不是羅馬政府蓋的,而是當初住在這裡的農夫們致富之後,就蓋了一堆漂亮的宮殿和地下舖就的馬賽克來炫富, 同時也順便蓋了一座也爾真這樣的羅馬競技場。其實他們在這邊蓋的競技場一共有三座,而且隨著居民人數越來越多,競技場也越蓋越大,我們現在參觀的是他們蓋的第三座,也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在真正進入也爾真競技場之前,我們先穿過一個看起來頗有劇場規模的圓形表演場地,當時的民眾想必就是在此席地而坐地觀看舞台中央的表演吧!舞台的後方才是也爾真競技場的大門入口處,而我們也在此等候臭臉導遊為我們買票入場。

也爾真競技場的修建約始於西元二世紀末,並於三世紀初期的西元230年完工,整座競技場呈橢圓形,全長148公尺、寬122公尺,高約35公尺,整體圓周長超過 425 公尺,3層樓的席位總共可容納約4萬多名觀眾,在羅馬帝國時代可是僅次於卡布亞競技場 (Capua)及羅馬本土的Colosseum競技場的第三大羅馬競技場,現今仍是非洲地區最漂亮、保存最好的羅馬競技場,同時也是全世界保存完整的六座羅馬競技場之一,並於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也爾真羅馬競技場─五月天「為愛而生」MV拍攝地

另外,它也是台灣天團「五月天」拍攝「為愛而生」MV的所在地,另一部MV「天使」的拍攝地也在突尼西亞的西迪博賽德,看來突尼西亞真的五月天迷們不得不造訪的國家哪。

不斷往外擴建的也爾真競技場

相較於羅馬本土那座建於一世紀的第一座羅馬競技場,也爾真的競技場已經算是很晚期的建築,使用的建築技術也比較現代化,尤其修正了很多羅馬競技場當初建造時的缺點。羅馬本土那座競技場是先蓋外面的座位區,再蓋中間的舞台,但蓋到中間時才發現:喔喔!空間不夠了!這時只好再往外去擴建,所以修建也爾真的競技場時,就知道要先建中間的舞台,再往外擴建外面的座位區。另外,看任何表演難免都會有視野上的死角,牆面的高度越高,死角也就越大,羅馬本土那座競技場的牆面就高達7公尺,而也爾真競技場的牆面只有3公尺高,視野上的死角就小得多了。

仔細一看,還可以在牆面的石塊裡看到貝殼,因為這些石塊都是從也爾真東邊40公里處有一個叫馬赫迪耶的漁村取來的。

也爾真的競技場和劇院一樣都可以買季票為套票,觀眾席也都有座位號碼,並區分成貴賓席、一般席等等,離舞台最近的那一排就是所謂的VIP席,不過怕猛獸有時會跳很高地跳到座位席上來,但是若用牆隔開的話,又會有視野上的死角,所以以前會用網子將座位區圍起來以保護觀眾,並維持觀看的品質,現在則大多改用鐵欄杆。

另外,座位上方還備有遮雨棚,在當時已經算是設備相當完善了。不過早期也爾真的居民僅有15000人,但這座羅馬競技場卻可容納3~4萬人,因為來這裡看競技表演的不光只有也爾真的居民,還有遠從外地來的人客呢。

神鬼戰士的格鬥人生

羅馬時期有句俚語:「何謂人生?就是去打獵、去競技場、去洗澡,以及談戀愛」。看得出來,參與競賽或觀賞競技就是他們最主要的娛樂和精神食糧,羅馬競技場便是因此而由羅馬劇院發展而來的,主要就是要用來欣賞各種格鬥表演。在競技場裡進行格鬥表演的,有人也有動物,上場表演的人一般被稱為格鬥士或被我們膩稱為神鬼戰士,這些神鬼戰士很多都是 出身於俘虜或奴隸,打勝了就留你一條命,打輸了就是直接死在台上。

 

格鬥士的身份地位雖然不高,但一旦打出名號後,也是有可能得到金錢等賞賜, 有了錢,再加上健美的身材,有時就可能被某些女貴族看上,在格鬥結束後託佣人捎個訊息,這位幸運的格鬥士或許就可以成為女貴族家的座上賓,在晚上進行「另外一種」的格鬥!!但如果不幸在台上鬥死的話, 對不起,那可就什麼都沒有囉!所以只要你撐得下去,財富、美女都不是問題。

格鬥的動物一般還是以獅子、老虎等猛獸居多,但當時引進來用以格鬥的動物種類其實還有很多,而且動物不只會跟動物鬥,也有動物V.S.神鬼戰士的格鬥,他們通常會在格鬥前先把這些動物餓個2~3天,等牠們一上台就會直接獸性大發地攻擊對手。除了正規的格鬥士和動物外,在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之前,可憐的基督徒們也常被當作祭品地送到羅馬競技場上直接格鬥殺掉。

位於羅馬競技場中間的格鬥場被稱為Arean,在希臘文是指沙子的意思,這種舖滿沙子的格鬥場,就是為了在格鬥流血時,當血滲進沙子後便於更換。也爾真正中央的競技場,長度65公尺,寬度37公尺,周圍的牆上還有很多門,門後面的房間都是神鬼戰士等待之處,以前都是用木門關起來,等台上的前一場表演結束了,再往上遞補。

一整天的格鬥表演大都要進行6~7小時,上場的神鬼戰士也一直在更換,一般來說,格鬥士和動物會由圍牆上的出入口進出,但這其實只是平面的出入口,格鬥場的下方還有關著神鬼戰士的地下室,所以除了從旁邊的出入口進出外,也可以從下方升上來,這麼看來,當時就己經有電梯了喔?其實就是簡單的升降梯啦!所以我們有時在羅馬競技場上也可以看到地上突然出現一個開口,開口一開,動物或格鬥士就跑上來了。競技場中央有兩排的鐵絲網,可以看到下方的走道,而中央的左右兩邊的各有一個正方形的鐵絲網,就是剛才說的升降梯,可以在前一場表演結束後,打開鐵絲網升上來,讓下面關的格鬥士、動物和可憐的基督徒們上場表演。

不過一般的羅馬競技場是不讓遊客參觀競技場下方的空間的,惟獨也爾真的這座可以讓我們走到競技場下方,加上也爾真的地面和地下的空間都保存得相當不錯,一張門票就可以讓你在整個競技場上上下下地到處參觀,難怪帥妹領隊會說要參觀羅馬競技場,最實惠的就是也爾真的這座啦!只是動物帶進場的時候,基於安全上的考量,是不能從人走的地方帶進來的,所以競場場裡還有一個地道,直接通到下面這裡。帥妹當然是有告訴我們競技場的樓梯和地下室的入口, 而且還分得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想坐貴賓席的,請從這邊過來,平民席的請往那邊去,呃….格鬥士請往下方走」。

 

 

 

 

已經不是第一次參觀大型羅馬劇院或競技場的我,對爬到樓上的座位區往下看的風景並沒有太多不一樣的感覺,只是在走到較高樓層的座位區時,因為陽光很強、風也很大,而讓懼高症的我有點怕怕的。

別有洞天的競技場地下室

但走到地下室的感覺就很不一樣了,這可是我第一次從競技場下方的通道走過去,透過升降裝置的鐵絲網往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透下來的陽光和在競技場上參觀的遊客外,還可以聽到上方遊客踩踏在鐵絲網上的金屬嗡嗡聲。剩下的時間,大家就自由地在整座競技場來來回回、上上下下地拍照留影。

也爾真─柏柏人女將軍卡希娜的避難所

也爾真競技場在羅馬帝國統治時代,是一座提供 民眾閒暇時觀賞格鬥表演的娛樂場所,但在後來阿拉伯人入侵之時,卻意外提供了避難的屏障作用。為了躲避後來入侵的阿拉伯人,當時一位柏柏人的女將軍卡希娜就帶著軍隊逃到也爾真這裡,憑藉著競技場的優良屏障而在這裡躲了三年。為了避免物資遭阿拉伯人掠奪,卡希娜抵達 此地後便下令將四周的橄欖樹燒掉,阿拉伯人來到這裡,看到光秃秃的一片,以為這裡什麼也沒有,就離開了,只不過卡希娜後來還是被阿拉伯人抓到後自殺了。

   

也爾真這裡因為長期遭到外族佔領,還要繳稅給佔領的宗主國,因此常引發許多不滿的革命,尤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代最後嚴重,我們在現場看到這些被毀壞的城牆大多毀於鄂圖曼時期。後來到了十九世紀,附近的人為了修建房子,就把很多也爾真競技場的石頭拿去蓋房子,直到法國人殖民時期,才重新修建也爾真競技場,之後才被得聯合國教科會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合多國風情的突尼西亞

在突尼西亞之旅即將進入尾聲的這時,不知大家發現了嗎?突尼西亞真的是個融合多國特色的國家呢!第一天在地中海沿岸看到的西迪博賽德是浪漫的希臘風情,接著看到的是帶著淡淡哀愁的迦太基遺址,而後來幾天一路參觀下來的杜加遺址、史貝特拉和剛才的也爾真競技場,則是屬於大氣的羅馬帝國風格,只是這些遺跡或多或少都被後來征服此地的阿拉伯人或鄂圖曼 土耳其帝國所破壞,所幸旅行社安排參觀的大多是較具代表意義而保存較完整的景點。

我們在也爾真的羅馬競技場約參觀1個小時左右,之後要出競技場走回停車場,不想這段路其實還挺遠的,連我這個方向感一向不錯的人都差點迷路。

由於接下來我們還要再花約1小時15分鐘的車程,抵達下一個城市─蘇斯用午餐,所以上車前必走的聖地─洗手間是一定要的喲!

 

 

充滿人文氣息的蘇斯─薩赫勒地區的珍珠

蘇斯是一座充滿人文學術氣息的城市,「蘇斯」二字代表的意思便是:薩赫勒地區的珍珠,因為這裡不但有三所大學,整座城市還棸集了約7000名學生,是突尼西亞大學最多的三個城市之一,其他兩座分別為斯發克斯和突尼斯。不過它還是有一個老城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城牆的西面,而我們的餐廳卻是在城牆東面靠海的地方,老城的範圍其實很大,我們的車子繞了很久,一直都看得到城牆,最後才終於開到老城東面的餐廳用餐。

日午餐:法蒂瑪的手指頭??

  帥妹領隊說今天中午吃的是魚,旁邊會有少許義大利麵,然後還有一個法蒂瑪的手指頭…..(大家聽到這裡都有點嚇到了,喂!我們可不是虎姑婆哪!)呃…所謂的法蒂瑪的手指頭,只是排列的形狀有點像手指頭的幾條炸春卷啦!(如右上圖)(真是的,被帥妹敬榮這麼一撥弄,大家對配菜炸春卷的印象竟然比主菜的那條魚還要深,大家都只記得:那個叫法蒂瑪的手指頭的炸春卷喔~~)。而此時也是大家排隊領錢的時間,就是因為因為文化部搞罷工而不克進去參觀史貝特拉所退的門票錢,帥妹說等大家用完午餐後,就趕快來排隊跟她領錢喔!

不過大家在用餐時,眼光都不禁頻頻望向餐廳門口外的美麗港灣,畢竟濱臨哈瑪麥德灣南岸的蘇斯,除了是突尼西亞第三大城外,更是此地的重要商港,素有「地中海的花園港」的美稱,碧海藍天的悠閒畫面和停泊在岸邊的一艘艘可愛遊輪,讓大家看得心都快飛出去了!這些停泊在港灣的可愛遊輪都是這裡的觀光船,用完餐後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也可以自己花錢去坐坐看,本來11人一組的詹家貴婦團是有點心動,但後來不知是價錢沒談好還是人數湊不齊而作罷。

蘇斯老城區的中心點,有一座九世紀留存下來的阿拉伯堡壘(Ribat),原先是建來防禦拜占庭帝國進攻之用。當時這裡只是一座修道院,住在這裡的也都是修道士,只不過這些修道士本身也是軍人,所以這座堡壘也同時身兼修道院、瞭瞭望的雙重作用,堡壘中一座不算高的塔則充當叫拜塔之用 。

堡壘的城牆前還有一座推翻法國統治之後所建的獨立紀念碑的浮雕,老城牆上還有一幅「詩人與繆斯女神」的馬賽克鑲嵌畫,不過掛在這種公開的地方當然只是仿製品,明天到了巴杜博物館才會看到它的真跡。這一座堡壘應算是蘇斯這裡的活動中心,旁邊還可以看到一堆攤販,這在茉莉花革命之前可是看不到的光景,革命之後,這些攤販便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而官方其實也不太敢取締,就怕一取締,又要再發生一次革命。

 

 

除了商業活動外,這裡也有一些可愛的私人藝文活動,我們就看到一位長相斯文的年輕人靜靜地對著這座阿拉伯堡壘作畫,在世瑞的慫恿下,我們上前和這位作畫者攀談,他還大方地將他的畫作展示給我們拍照呢!

 

 

 

由於這座阿拉伯堡壘並不在我們排定的行程之內,而入內登塔參觀還要7塊迪那,所以在接下的自由活動時間裡,大家還是把重點放在隔壁的購物中心裡。雖然我們在突尼西亞的這幾天已經逛了太多老城,大家在蘇斯老城的購買慾也因此減低了不少, 只是因為明天就要搭機回國了,所以大家現在心裡想的可能已經不是血拼再血拼,而是如何把用不完的迪那花光光!所幸這座購物中心裡不但免費的洗手間,更棒的是聽說這裡還有可以換錢的地方,因此大部份的團員都一窩蜂地衝進這座萬事通的購物中心。

怎麼辦?錢太多花不完!

這座購物中心一共有三層樓,一樓賣的是水晶杯、橄欖木、磁鐵等紀念品,二樓專門是賣皮件的、三樓則是在賣地毯,重點是這裡有免費又乾淨的洗手間,以及導遊聲稱可以換錢的部門。結果這個把我們吸引進來的換錢部門,竟然只是讓我們把外幣換成迪那,卻無法把我們的迪那換成美金或歐元!枉費我們在這座Mall裡浪費那麼多時間,早知道就去參觀附近那座阿拉伯堡壘古堡。換錢無望之餘,眼看接下來似乎也沒有什麼可以花錢的地方了,大家紛紛無語問蒼天地喊道:「怎麼辦?錢太多花不完!」(好豪氣的說法~)。不要以為用不完的迪那還可以留著到機場用喔,因為突尼斯機場不收迪那,只收美金和歐元,刷卡的話,也要超過50美金才能刷(這座不接受本土貨幣的機場還真的是很崇洋媚外耶!)真的再無計可施的話,花不完的迪那也可以招待大家上廁所啦!(哈哈,這也算是功德一件吧!)結論就是:來突尼西亞真的不要換太多當地貨幣,因為這裡的物價並不高(即使你都不殺價),一開始幾乎人人都換100歐元,但像我這種不愛shopping的人,到最後就真的會花不完,所以此刻的我對手上消費不出去的一堆迪那, 還真的是感到十分苦惱呢!

接下來我們便繼續往北開往東北方邦角半島的哈瑪麥德,也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在這段車程上,我們的臭臉導遊突然向我們釋出善意地請我們吃蛋糕耶~~~。老實說,臭臉導遊並不是我遇過最爛的導遊,但卻是我遇過最沈默的導遊,帶團的這幾天,除了懂英文的徐姐姐向他問問題時,還勉強會回答幾句外,其他時間幾乎不和團員互動,前面幾天也一直在擺臭臉搞自閉,尤其那天在處理沙漠敞篷車時的態度也很惡劣。沒想到他老兄卻在最後幾天,突然變得活潑起來,可能是快要拿小費了,又怕我們會去投訴(聽說他之前曾被投訴而停團過),所以就請大家吃一種還蠻好吃的甜點蛋糕,不過我們對他的既定印象已經存在,雖然不會因此而少給小費,但仍然留下不怎麼好的印象。

邦角半島(Cap Bon)─突尼西亞的花園

哈瑪麥德所在地的邦角半島,位於突尼西亞東北方,是一個長75公里、寬45公里的半島 。它是突尼西亞第一大農業生產區,除了盛產柑橘類水果、橄欖樹及根莖類蔬菜外,也因為盛產葡萄而成為酒莊遍布的產酒區,素有突尼西亞花園的美稱。這些酒莊的老闆,一半是突尼西亞人,一半卻是義大利人,因為這裡距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僅120公里,離最近的潘泰萊里亞小島更是僅有60公里,天氣好的時候甚至用肉眼就可以看得到對岸。

哈瑪麥德─歐洲人的度假勝地

很多歐洲人放假時都會開船到邦角半島的哈瑪麥德來度假,原因有兩個S:一個是Sun,一個是Sand, 不過主要還是在地理交通上很近的關係吧!這裡一年的觀光人口約有600萬,其中法國人就佔了150萬,君不見半島之名Cap Bon就是來自法文,其中的Bon就是好棒棒的意思。雖然就地理上來看,義大利才是離得最近的,但這裡的觀光客還是以法國人最多,畢竟這裡曾是法國殖民地,很多地方說法文也能通。除了觀光客外,這裡原本也住了很多義大利人和法國人,但在突尼西亞國父包格貝推翻法國獨立成功後,曾趕走部份法國僑民,但沒多久包格貝又被後來堀起的班阿里推翻,法國僑民才開始慢慢回流。但在茉莉花革命之後,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遊客開始出現銳減的趨勢,因此他們現在開始將觀光收入放在像台灣這樣的亞洲國家,希望我們回去後都能呼朋引伴地招呼朋友來突尼西亞玩。

因農業和觀光業發達的哈瑪麥德,地貌也顯得較為都市化,一看就是個充滿現代氣息的渡假中心,不時還可以看到悠閒的觀光馬車和可愛的小火車在大街小巷走來走去。

哈瑪麥德的偽老城區

這裡雖然也有一個老城區(Medina),但看起來很卻很新,因為這個所謂的老城區其實是仿造的。

不過裡面一樣有商店街可以逛~~~

 

晚上還會有咖啡廳和酒吧。

 

在哈瑪麥德迷路時請認明:漢尼拔的大象

對了,商店街的入口處還有著充滿商業氣息的漢尼拔和一群大象的雕像。不過我們卻是從商店街另一端的入口進去的,最後才會從大象和漢尼拔雕像的那頭出來,為了方便逛街,帥妹領隊當然是放我們自由逛街,不過為了避免少部份路痴級的團員迷路,帥妹領隊特別交待,萬一不幸迷路時,就隨便問個路人:「Elephant在哪裡?」因為這附近就只有那裡有大象啊!哈!

逛街的時候,我當然還是緊緊跟著對我照顧有加的世瑞和鄭姐姐,三人一路上輕鬆愜意地邊逛邊拍照。

沒想到卻在這條商店街上意外發現一家Hello Kitty專賣店,開心的我很快就把手上花不完的迪那速速貢獻給了突尼西亞的Hello Kitty,其中一個Hello Kitty黑底燙金的短夾,低調的前衛造型和足夠的卡片夾,可說是既實用又美觀,是我在突尼西亞少數血拼的商品裡最滿意的一件,回國後不管在實體店面或是網路商店怎麼找,都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現在倒有點後悔,既然這麼喜歡,當初就應該一口氣給它一次買兩個才對,而且價錢也不貴。

除了這條讓我開心把迪那撒出去不後悔的美麗商店街外,我們也可以散步到離飯店不遠的美麗港灣。

飯店附近300公尺處也有大家最愛的超市,想到下車前室友徐姐姐還在問:「請問今晚有哪裡是可以花錢的?(看來她手上同樣還有很多沒花完的迪那~~),不過我想在哈瑪麥德的商店街和作為備胎的超市裡,她的迪那最後應該是可以找到滿意的歸宿的。

終於等到真正包肥的自助晚餐~~

老實說,一向習慣吃中國菜的我,在突尼西亞的這幾天,因為吃不慣當地料理,餐餐幾乎都沒什麼食慾,雖然有幾餐是所謂包肥的自助餐,但對口味不合而食慾不佳的我而言,也都等於是包瘦。於是隨著旅程漸漸接近尾聲,感覺我的肚皮似乎越來越扁,褲子也越穿越鬆,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難過。不過最後一天在哈瑪麥德的buffet,就真的是包肥的豪華自助餐啦 !

菜色豐富多樣之外,很多還都是我最愛的熱食,而且從熱食到甜點,每一樣都好好吃,讓我就像餓了好幾天的難民一樣,一下就拿了好大一盤,恨只恨自己的胃太小了。

而且現場還有音樂演奏,讓我們在這最後的一晚享受了味覺、視覺、聽覺的三重饗宴。

此外,這最後一餐還可以免費點一瓶我最愛的飲料,領隊和導遊還會拿著飲料一桌桌地來敬我們,看來這最後一餐真的會包肥啦!帥妹笑說既然是包肥,吃了沒有肥的可是不能回家喔!哈! 

 

第9-10天(4/6~4/7)哈瑪麥德突尼斯(巴杜博物館西迪博賽德)杜拜香港台北

巴杜博物館突尼西亞的故宮博物院

時間過得好快,46日的今天已是我們在突尼西亞的最後一天,一早我們就要離開哈瑪麥德,向西前往位於首都突尼斯的巴杜博物館參觀。巴杜博物館在1880年之前曾是國王的皇宮,這裡說的國王其實是土耳其執政時期自立為王的總督,其所獨立出來的海珊王朝歷任19位國王,而從1705年至1957年的這段期間,這個獨立出來的突尼西亞王朝皆以「貝伊」作為該王朝君主及其家族的頭銜及稱號。1881年海珊王朝的貝伊與法國在巴杜博物館前身的這座皇宮簽了巴杜條約後,突尼西亞就成了法國的殖民地 ,而1956年突尼西亞獨立後,這座皇宮才正式更名為巴杜博物館,目前的巴杜博物館也只有一半是博物館,另一半則還是他們總理的辦公室。

在巴杜博物館拍照一樣要買拍照券,而且大家拿到的門票圖案還不太一樣咧!

博物館鞋套缺貨中.....

除此之外,大背包也要寄放而不能帶進去,本來還必須要另外穿醜醜的鞋套的,不過我們後來都沒穿,因為:今天博物館鞋套「缺貨中」!呵呵~,所以我們就大大方方穿我們美美的鞋子進去參觀了。

以馬賽克鑲嵌畫出名的巴杜博物館

這座巴杜博物館在突尼西亞的地位,就相當於我們台灣的故宮,其中收藏最多的便是羅馬時期的遺跡,包括羅馬時期的雕像及馬賽克拼貼,另外還有收藏早期北非馬格里布地區的文物,當然,也有少數迦太基的東西。此外它也收藏很多的歷史文件。

其中尤以當時留下來的馬賽克拼貼堪稱世界一流,之前在杜加遺址看到的馬賽克地板,很多原件其實都已經搬到巴杜博物館來了 。其實不光是杜加遺址,在突尼西亞只要還算完整而有意義的馬賽克,最後幾乎通通都會被搬到巴杜博物館來,加上巴杜博物館在還是皇宮的時候,就曾經裝飾有許多馬賽克的藝術拼貼,因此只要說到突尼西亞的巴杜博物館,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以美麗的馬賽克鑲嵌畫而出名的博物館。 為此我還特別在博物館買了一本介紹館內馬賽克鑲嵌畫的書(封面如左圖),如果照片拍不清楚的部份,就容我從這本書裡掃描部份給大家看吧!

巴杜博物館裡會講故事的馬賽克

所謂的馬賽克鑲嵌畫就是用彩色的小瓷磚一塊一塊、一片一片貼上去的畫作。巴杜博物館館藏是以羅馬時期到拜占庭時期(約西元2~6世紀)的馬賽克為主,以馬賽克鑲嵌畫的精緻度而論,自然比不上年代較晚而更顯細緻的西斯汀博物館的馬賽克,聽說西斯汀博物的馬賽克鑲嵌畫,可是細緻到就算站在1公尺的距離來觀賞,也看不出它是拼貼出來的。

雖然在精緻度上比不上西斯汀博物館,但巴杜博物館這裡收藏的畫作,其拼貼的內容都是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希臘神話,所以巴杜博物館這裡的馬賽克可都是會講故事的 ,左上圖是位於兩隻母的半人半馬獸之間的愛神維納斯,不過感覺巴杜博物館最喜歡好像還是海神波賽頓 ,像右上圖這幅就是有著可愛海豚在下面游來游去的大鬍子海神波賽頓,下方則是海神大婚時由四匹馬拉著的豪華婚禮座車。

「海神波賽頓出巡」─全世界最大的馬賽克鑲嵌畫

不過讚頌海神最極致的作品,應屬這幅全世界最大的馬賽克鑲嵌畫「海神波賽頓出巡」!也是一進入大廳後首先看到的巨幅畫作。整幅畫作由一整面多達56個的馬賽克圓盤或六邊形組成,每個圓盤或六邊形內幾乎都有一組女神和海獸的神話圖案, 而居於整面畫作正中央唯一沒有圓盤包圍的,就是駕著四匹馬拉的戰車而高舉三叉戟的海神波賽頓。可以看到這幅讓人目不轉睛的華麗馬賽克拼貼,有幾個圓盤都已經出現缺角或整個不見了,不過這恰可證明其為如假包換的原件。可以想見這幅掛在大廳的「海神波賽頓出巡」名氣應該不小,館內其中一座展廳甚至以此幅馬賽克拼貼作為其廳堂地板的圖案,但不知為何我們的臭臉導遊好像都沒怎麼介紹這幅充滿神話色彩的作品。

巴杜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詩人與謬斯女神」

正式進入博物館展廳後,我們首先要參觀的就是巴杜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詩人與謬斯女神」的馬賽克鑲嵌畫,畫作中央穿白衣服的這位便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他曾寫下一部長達12篇的愛情史詩─埃涅阿斯,內容即是描述迦太基的狄多女王和從特洛依戰爭出逃的男子埃涅阿斯的愛情故事。

繆斯女神一共有九位,分別掌管不同的藝術領域,而站在詩人維吉爾兩邊的兩位繆斯女神,左邊持書卷的是史詩女神,右邊拿著面具的是悲劇女神,由這兩位繆斯女神的身份便知道,這是一個悲劇性的愛情故事。離開特洛依後的埃涅阿斯,雖然和迦太基的狄多女王相戀,但天神卻告知他應該去做羅馬人的祖先,於是埃涅阿斯又跑去了羅馬,傷心欲絶的狄多女王就因此而自殺了。但這只不過是維吉爾編的故事,因為根據史實,狄多女王和埃涅阿斯這兩位男女主角的年代可是差了100多年。

蘇斯老城牆上的「詩人與謬斯女神」 「詩人與謬斯女神」真蹟( from guidebook)

撇開史實不談,這幅畫作臉上的表情和衣服的摺皺都是用馬賽克拼貼藝術而成,遠看猶如一幅瑰麗的油畫。其實,我們昨天在蘇斯的阿拉伯堡壘外牆上就看過這幅畫,因為它本來就是在蘇斯的一棟老房子裡發現的,不過現在蘇斯牆上的那幅是複製品,今天在巴杜博物館看到的才是真跡。

素淨的洗禮池

接著我們看到的是地面上一個素素的洗禮池,之所以說它素素的,是因為在一堆色彩斑斕的馬賽克拼貼之中,這座純色大理石打造而沒有任何裝飾的洗禮池看起來真的是很不起眼,但來自七世紀的它可是歷史悠久的原件,而且還有代表聖父、聖子、聖靈的三個階梯,想來應該是能讓你在受洗時同時蒙受到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祝福吧!不過聽說巴杜博物館內還有另一座鑲嵌著彩色馬賽克磁磚的華麗洗禮池(如左上圖,翻拍自導覽手冊),號稱是巴杜博物館內基督教展廳的寶石,只可惜不知為何臭臉導遊 反而都沒帶我們去看。而右上圖則是2000年前從沈船挖出來的當地人留下來的家具及使用的農具,這些都是2000年前從沈船裡挖出來的。

正式開始進入馬賽克鑲嵌畫欣賞

接著我們就要進入馬賽克鑲嵌畫比較多的地方,首先是一幅打拳擊的馬賽克拼貼,只見兩位脫光光的男人在打拳擊,左邊的男子已被打到流血而跪下,右邊的男子則還直挺挺地站著,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勝負,不過個人覺得這兩個沒穿衣服的拳擊手長得都很醜,不明白導遊為什麼要多花時間介紹這幅不怎麼美觀的馬賽克拼貼。

可愛動物的馬賽克鑲嵌

所幸接下來就有我喜歡的動物圖案出現了,有鳥兒、 也有獅子,這些充滿可愛動物的馬賽克鑲嵌畫絶大多數都是屬於基督教早期的作品,背景也多寓意著基督教和聖經的故事,像是一幅名為「獅穴中的但以理」的作品,即出自舊約聖經的但以理書,這是一幅八角形的馬賽克鑲嵌畫,畫面上只見四隻猛獅圍著位於中央的青年但以理。但以理在輔佐古巴比倫王期間,遭同儕嫉妒而被設陷關進聚集著猛獅的獅穴中,最後但以理憑藉著自身美好的靈性、過人的品德以及對上帝的虔誠,在神的保護下毫髮未傷地離開獅子的巢穴,並繼續為國王治理國家。不過這些基督教色彩的鑲嵌畫原本大都是棺木或陵寢上的裝飾,像這幅「獅穴中的但以理」就來自一名偉大的羅馬參議員的家族陵墓。

 

 

 

花鳥:寓意美好天堂

接下來我們要欣賞幾幅馬賽克也都是這種殯葬作品,不過畫面上大都是具有天堂意象的花草和鳥兒,看起來還是挺溫馨美好的。接下來要看的這幅就是裝飾在一名主教陵墓上的畫作,畫作四周飾以花草的花邊,下方為鳥兒在花園中喝水,上方的幾行字寫的即是墓碑上最常見的「安息吧!」,寓意著死後美好的天堂花園 。

馬賽克墓碑介紹

除此之外,這裡也有雙人墓的馬賽克鑲嵌畫,我們接下來要看的就是從一男一女的雙人墓上扒下來的馬賽克,畫作上方畫的是男人,下方是女人,想必就是這雙人墓裡的兩位主角吧!臭臉導遊是說這是父親和女兒合葬的墓穴,但我後來在巴杜博物館買的馬賽克畫作集裡看到的介紹,卻說這是一位抄寫員和他妻子合葬的墓穴,父女檔和夫妻檔,誰比較有可能會葬在一起呢?我不是學考古的,在此不予細究,大家自由心證吧!總之,這是一男一女的雙人墓無誤,畫作中間女人頭像後方還有未損毀的兩行字,上面一行的Victoria是女兒(或妻子)的名字,下面一行就是墓碑上通用的「安息吧!」!至於男主角的名字,我想原本也有鑲嵌在男人頭像的上方,只是已遭損毀罷了。

保送上天堂的小朋友墓碑

另外我們還看了一個比較小的殯葬鑲嵌畫,簡單的圓盤內沒什麼色彩,只有短短幾行字,除了一般的「安息吧!」之外,上面還多了一個「無辜」的字眼,因為這是來自一個小孩子的墓,這麼小的年紀就離世而去,當然是一件很無辜的事。聽說大凡9歲以前死去的小朋友,因還未有行為能力,也不用經過審判,所以死後都是直接上天堂的,無怪乎其墓碑上不用再畫什麼象徵天堂的花鳥樹木,因為小朋友死後一律都是「保送」上天堂的。

教堂之母的鑲嵌畫

雖然同樣都是陵墓上的馬賽克鑲嵌畫,但有別於之前幾幅以肖像畫和花鳥為主的畫風,接下來要看的這幅馬賽克鑲嵌畫,畫的卻是基督教世界的正統建築-教堂。這座位於突尼西亞西方北的教堂,建於西元四世紀的370~380年,算是非洲最早建的教堂,所以又被稱為教堂之母。 其實教堂分成好多種:Cathedral多指天主教的教堂或是有主教駐守的教堂,而俗稱的Church則泛指地方性的土地公廟之類的小教堂,另外還有一種叫Basilica的教堂,則是從羅馬神殿慢慢演變而來而呈長方形的教堂。由此看來,這幅教堂之母應該算是Basilica,畫作上可以看到教堂的廊柱和位於中間的燭台,這裡雖然沒有之前出現的繁複花鳥,但還是可以在教堂的廊柱旁看到幾隻鴿子,因為聽說鴿子正是聖經的象徵。不過老實說,基督教在當時仍然不是一個合法宗教,所以建教堂在當時其實算是一種比較異類的行為呢。

羅馬皇帝頭像介紹

看完基督教早期的馬賽克鑲嵌畫後,接下來我們就要來看羅馬時期的作品,不過依照博物館(還是臭臉導遊?)規劃的參觀路線,在這之前,我們得先欣賞幾尊羅馬皇帝的雕像,不過導遊其實只介紹其中一位啦,那就是位於右邊角落的維斯帕先皇帝頭像 如右上圖),他是第一位下令公廁要收費的皇帝,其子曾問他為何要收廁所錢?他的回答是:「這錢是沒有味道的」,意思是這個錢不是髒錢,而這句「這錢是沒有味道的」就成了維斯帕先皇帝的名言之一了。我想這句名言可能多少影響了後來的歐洲和非洲,因為現在你到歐洲或非洲旅遊,就會發現其中一個很討厭的共同點,那就是:上廁所都要收錢。

又見海神波賽頓的讚頌作品─「海神的勝利」

羅馬時期的馬賽克鑲嵌裡出現的,就不再基督教意涵的畫面,而是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 這裡又有一幅讚頌海神波賽頓的名作─「海神的勝利」,畫作中央手執三叉戟、駕著馬車、威風凜凜的,正是海神波賽頓 。

畫作的四個角落從右下角開始逆時鐘來看,分別是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四名女子,右下角那位面貌姣好,手上拿著花朵,赤裸的胴體上還披著一條絲巾的女孩,一望而知代表的是春天;而左下角衣全身包緊緊,身後還揹著獵到的野鴨的這名婦人,代表的就是冬天。

 

 

秋天(左上) 夏天(右上)

這四名女子除了以身上的裝扮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之外,也依其呈現出的年齡代表從女孩、輕熟女、熟女到資深熟女等女人的不同時期,不過介紹到這段時,感覺有些女團員的臉色好像都有點不太舒服喔,呵呵!

冬天(左下) 春天(右下)

進入期待已久的「杜加廳」

接著我們便拾級來到二樓,一上來,大家便發出一陣陣驚嘆聲,因為這個名為「杜加廳」的展覽室,展示的大是從我們前幾天參觀過的杜加遺址裡搬過來的。

這裡展示的馬賽克鑲嵌畫,大都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居多,像是上圖就是描繪客人來家裡做客,倒茶水給客人喝的畫面,不過這負責倒茶的僕人倒是長得十分結實強壯,相對之下來喝茶的客人反而顯得瘦弱許多。

這些以家居生活為的馬賽克原本大都裝飾在杜加民宅裡的地磚上,但凡看到食物、水果、動物等圖案的鑲嵌畫,原本大都是裝飾在餐廳地板上的,因為以前的人們可都是趴在地上吃飯的!

另外,這裡也有羅馬時期漂亮的花園及果園的馬賽克鑲嵌畫,以優雅的古典扇形呈現鄉居田園的恬靜氛圍(如下圖)所以這個廳的作品看起來格外地溫暖和親民。

 

 

三段式的莊園馬賽克鑲嵌畫

我們首先欣賞的是一幅莊園領主的馬賽克鑲嵌畫,這幅畫作被分成上中下三塊,描繪不同季節的莊園農事。

莊園主人和莊園夫人都有出現在畫作中,中間左側騎馬回城堡和畫作右下角坐著讀信的,就是這座莊園的主人,

 

而莊園夫人則一下出現在畫作上方正中央的柏樹下掮風,一下則出現在畫作左下角,一邊啜飲葡萄酒,一邊從僕人遞來的珠寶盒挑選首飾,看得出來這位夫人過得十分優渥舒服。

生動的打獵馬賽克鑲嵌畫

當時的莊園生活,除了一般的農事之外,就是打獵了,因此這裡也有幾幅描繪打獵場景的馬賽克鑲嵌畫,首先看到的這幅同樣被分成上中下三塊,畫作中出現的,有獵人、獵犬,還有兔子,上面的是打獵的前段,中間是打獵的中段,下面這段可以發現兔子已經被獵人追著在跑了,算是接近打獵的尾聲了。

另外還有一幅原本裝飾在某戶人家門檻上的馬賽克鑲嵌畫,同樣也是描繪打獵的場景,只是這鑲嵌幅畫裡獵的除了兔子之外,還有狐狸,而且感覺這幅畫作比較著重在獵犬和獵物的描繪,獵人反而成為追趕在後的配角,尤其是畫面中這兩隻跑在前面的獵犬竟然還有名字咧!

馬賽克鑲嵌畫裡的體育賽事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關於體育活動的馬賽克鑲嵌畫,這種駕著馬車的競賽應該算是當時的一種悠閒娛樂吧!比賽的場景是迦太基時期的楕圓形會場,所以還不是羅馬競技場,不過已經可以容納約1萬人左右的觀眾了,賽場中間置有一座類似分隔島的高台,一旦到了冬天,就會用這樣的高台把會場分隔開來,作用為何,則不得而知。比賽的方式是先跑完7圈者為贏家,畫作上可見共有上下左右四組人馬參賽,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右上角那組已經完成賽程而準備出場,左下角那位的手上則拿著代表勝利的戰利品,而左上角那組跑的方向和其他三組相反,代表他們正準備往回跑接受群眾的歡呼,不過這樣真的很難看出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呢!

除了現在進行式的比賽場景之外,這裡也有專為勝利者製作的馬賽克鑲嵌畫像,只見身著華麗騎馬裝的騎士,手持馬鞭、英姿煥發的驕傲身影,深深刻畫進馬賽克的彩色磁磚裡。

巴杜博物館的前身是18世紀的皇宮

由於巴杜博物館原本就是十八世紀的皇宮,所以各個展廳之間的大廳和樓梯本身也是裝飾華美的宮廷建築,抬眼一望,上方的天花板每塊竟都是色彩豔麗的華麗圖案,不過這些看起來像藝術品的裝飾其實都只是木頭做的,而上面的彩色裝飾則是天然植物顏料手工繪製的,完全沒有使用化學顏料喔!

在我們即將進入下一個展廳的「迦太基廳」前,我們的參觀路線正好經過原本屬於皇宮音樂表演的廳堂,當時的國王和他的後宮嬪妃們就坐在二樓欣賞,聽說這些樂師大都是盲人,這樣他們才不會看到國王的後宮嬪妃。

正式進入迦太基廳

迦太基廳有著挑高的二層樓廳堂,二樓窗戶還有流洩而進的明亮日光,在整個巴杜博物館裡算是很氣派的一個展廳,一樓大廳的四周圍著一圈優雅的大理石雕像, 中間則是一幅彷如地毯般華麗的巨幅馬賽克鑲嵌畫。

畫作中間戴著葡萄桂冠,一手和四周繁複的葡萄藤蔓相連的便是酒神 戴奧尼索斯,在國王的注視下獻上葡萄。

迦太基廳的狩獵馬賽克鑲嵌畫

「迦太基廳」裡展示的馬賽克和雕像當然大部份出自迦太基遣址。不過迦太基的很多文物後來都被羅馬給破壞掉了,所以留下的代表作品並不多。一開始的幾幅馬賽克鑲嵌畫都是打獵的場景,上圖是即他們準備出發去打獵的畫面,左上方的房舍證明這名獵人就是屋主,所以是個有錢的獵人喔!

除了可以平民打獵的畫面外,這裡還可以看到狩獵女神戴安娜和他的雙胞胎哥哥阿波羅在神殿前方獻祭的畫面(如上圖),只見手上拿著弓箭的兩人下方倒掛著一隻垂死的白鶴,鮮血正從牠的脖子不斷滴落。

由於迦太基人是善於航海經商的民族,因此這個展廳裡除了有打獵場景的畫面之外,還可以看到出海捕魚的馬賽克鑲嵌畫,從這些平實的畫作裡,可以讓我們一窺當時的補魚方式及當時人們的生活和服飾等,這些漁船上運載的,除了漁貨之外,還有橄欖油、野獸和穀物等,因為當時的突尼西亞可是被視為羅馬帝國的穀倉呢!

羅馬競技場的馬賽克鑲嵌畫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一幅頗為生動、有趣的馬賽克鑲嵌畫,這是一群格鬥士上場前喝酒壯膽的畫面,畫作上方是喝酒喧鬧著的格鬥士,下方則是被他們吵醒的野牛。其中兩位格鬥士正在爭執要不要把衣服脫掉的無聊問題,第一個人說我們把衣服脫了吧,第二個人說不要啦,結果卻吵到了下方的野牛,位於畫作中間的其中一人只好告誡這些格鬥士:「噓!小聲點啦~」,不過野牛其實已經被這些喝茫喝醉的格鬥士給吵醒了。

   

這幅畫作裡的格鬥士們有沒有真的很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參觀的現場可是因為眾多參觀的遊客而喧鬧到連導遊的講解都快聽不到啦!現場都快聽不清楚了,更不用說我帶在身上的錄音筆了,可以想見回家後的我整理這段不清不楚的錄音筆記有多痛苦了!所幸我們在巴杜博物館的導覽參觀也在此告一段落地放我們自由參觀了,大家最想看的,其實應該還是前幾天參觀杜加遺址時,被從民宅移送到杜加博物館的馬賽克鑲嵌,其中一塊是當地有錢人家送給出嫁女兒的祝福:「祝妳幸福快樂」的馬賽克。

杜加遺址裡的馬賽克鑲嵌畫

另外一塊同樣來自杜加遺址的馬賽克鑲嵌畫,是從我們當時參觀的二層豪宅中搬過來的,既然是從豪宅搬過來的,畫作規模自然不是剛才那一小塊出嫁的小小祝福可以相比,而是一塊以荷馬史詩-奧德賽為背景的馬賽克鑲嵌畫。

故事的主角奧德修斯,因冒犯了海神波賽頓,而在協助特洛依戰爭後返國的一路上,飽受海神為他準備的一 連串災難,讓他這一回國就用去了10年的漫長時間,其中一段名場景,就是行經女妖賽倫所屬海域的這一段。賽倫向以美妙的歌聲迷惑路過的水手們,使其失去方向而遇難。 奧德修斯既想安全通過這片海域,又想聆聽賽倫美妙的歌聲,便命所有船夫將耳朵封蠟,而他則將自己綁在船桅上,並下令無論他如何掙 扎,都不能幫他解開。所以在通過這片妖異的海域時,全船只有他一人可以聽得到賽倫的歌聲,最後當然是全員安然通過。

個人覺得這幅馬賽克鑲嵌畫其實畫得非常可愛,尤其是右邊以賽倫為首的三位女妖,雖然生著一幅人身鳥爪的怪模樣,但表情看起來一點也不邪惡,而被綁在船桅上的 奧德修斯好像也饒有興緻地看著左邊的女妖們,讓這段明明是極其兇險的場景,卻透著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趣味來。

開放而完整的突尼西亞學制

當我們準備離開巴杜博物館時,正好遇到一群蜂擁而入的小朋友,大概是來博物館做校外教學的。 突尼西亞在北非算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他們的國父包格貝認為教育是提升國力最好的武器,因此不管在哪裡,只要有小村落,就會建學校。他們從3~6歲的學前教育, 到6歲之後 的9年制小學,到4年制的高中,大學則是3年,研究所是2年,博士2年。這裡的義務教育原則上是一直念到16歲,也就是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免費的喔。不過男生通常在高中畢業之後就 會選擇直接就業,因此這裡大學裡受教育的女孩子竟比男孩子還多,這在保守的伊斯蘭世界倒是挺少見的。

再看一眼美麗的西迪博賽德

巴杜博物館是我們在突尼西亞的最後一個行程,不過大家始終對第一天趕在夕陽西下前抵達的西迪博賽德念念不忘,總為著那無法在充足日光下捕捉的美景深感遺憾。由於今天是週日,交通狀況應該OK,而巴杜博物館到西迪博賽德,或是西迪博賽德到機場,都僅有20~30分鐘的車程,因次帥妹導領隊便在大家的要求下,帶我們再度前往讓大家意猶未盡的西迪博賽德。不過這麼一來,前往機場的準備時間被壓縮了不少,因此帥妹領隊不得不在前往西迪博賽德的車上就開始講解進機場後的注意事項,說著說著,一回頭:「呃….各位,前面…機場到囉!…..但我們現在是要去西迪博賽德,所以我們是過機場門而不入,繼續往前開!」哈哈!

其實今天早上從哈瑪麥德出發時還下了點小雨,因此帥妹本來還有點為下午多安排的西迪博賽德行程擔心,不過老天爺今天真的是很幫忙,我們到西迪博賽德時天氣很好, 讓我們直想大喊一聲:感謝真神阿拉!不過時間確實有點趕,所以我們在西迪博賽德的參觀時間也僅有短短半小時,尤其西迪博賽德又是建在山坡上,但能夠再次來到這座臨地中海的美麗城鎮, 即使必須在短時間內奮力揮汗爬上這段美麗山坡路,但大家顯然還是爬得樂此不疲的。

 

有別於第一天造方西迪博賽德時向晚的夕陽和陰霾的天空,今天的西迪博賽德是個陽光明媚、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所以不只我們這些觀光客要爭取最後一點時光爬上來,連當地人!也都帶著全家大小出來踏踏青、晒晒太陽,路上不時可見可愛的突尼西亞小朋友在春意暖暖的陽光下邊走邊吃的畫面,只可惜陽光無限好,只是.....近機場,短短半小時很快就過去了,而我們也即將和西迪博賽德這個美麗的小鎮及突尼西亞這個迷人的國家Say Goodybye了!

出國觀光,把錢花光,為國爭光

都快要到機場了,還是有團員像我一樣:錢花不完。所幸有團員問起哪裡可以買到擦的橄欖油時,帥妹領隊便報說西迪博賽德這裡正好有個摩洛哥人在賣橄欖油。突尼西亞產的橄欖油一向以食用油為主,但這個摩洛哥人賣的橄欖油卻是來自他的母國摩洛哥,所以是可以拿來擦皮膚的,質地溫和,聽說連Baby都可以用。於是大家匆匆從西迪博賽德下來後,無不擠在這山坡下的橄欖油小店做最後的血拼,而我也抱著錢不花光誓不回國的想法,終於我最後的100迪那在這裡全部花光光了,一毛都不剩,呵!沒想到一向節儉的我,這回真的做到了出國觀光、把錢花光、為國爭光了! 不過後來我發現,這個應該是應該是摩洛哥的阿甘油,也就是俗稱的摩洛哥堅果油,和一般的橄欖油應該不太一樣,就護膚護髮效果而言,應該也比橄欖油要來得好。

 

不過我相信這時應該還有團員沒把手上的迪那花乾淨,那最後也只能去機場碰碰運氣了,但機場有時會要求你提供第一天到機場時換錢的水單,可惜很多團員的水單早已不知去向。(所以以後到國外換錢,記得要把水單留到最後一天哪~),不過因為水單只認單不認人,所以不用換錢的人手上若還有水單的,就可以借給要換錢而水單已經不見的團員,但要注意的是:水單的金額一定要大於你要換回來的金額,不然就穿幫了。

突尼西亞之旅期末考:我們去了這些地方喔~~

在前往機場的車路,大家開始鼓掌謝謝帥妹領隊敬熒、臭臉導遊哈里巴和司機叔叔這幾天的照顧,帥妹也笑著回謝團員們彼此之間的合作配合,更肯定我們的鼓掌和讚美都是無價的精神鼓勵,至於實質上的鼓勵(小費)嘛,她偷偷地笑說他們都已經收到了。不過在回國前,我們還有個小考(填意見調查表啦),為了我們的小考成績,帥妹領隊還不忘在考前幫大家總複習地重覆了一遍這一趟突尼西亞之旅,有敬熒這麼優秀的帥妹領隊,相信大家回憶起來盡是美好的回憶與真心的感謝,我們的小考成績肯定會讓她回去交差時倍感光榮與驕傲的。

後記─友誼滿滿的幸運之旅

好的旅程和溫馨的友誼

這趟突尼西亞之旅,雖然一開始是既孤單又害怕的一個人跟團,還不巧遇到了一個不愛搭理人的室友徐姐姐,但我卻因著求生的本難而慧眼視好人,先是黏上了對我照顧有加的世瑞和鄭姐姐,進而認識世瑞後面直接、間接認識的一群朋友(佔去了團員1/3),而加上團員中的黃董夫婦不知為何,一路上也對我特別親切、和善,而我們這一團幾乎都是去過很多國家的人,彼此聊起出國旅遊的話題,完全不會有代溝,不但可以互相介紹哪裡好玩,甚至還可以相約下次一起去玩,讓我在旅途中幾乎感受不到一個人跟團的寂寞,反而被可愛的團員愛暖暖地圍繞著,在機場時大家紛紛互留emailFBline,仔細算下來,原本一個人跟團的我,在經過10天的旅程之後,竟然一下獲得了半數團員的友誼。至於我那位很有個性的室友徐姐姐,一開始雖然有點拒人於千里之外地不太理人,但後來相處後才發現,她只是比較習慣一個人而已,人本身其實並不壞,留了連絡訊息之後,才從FB得知她竟然是 某大報的前總編!啊…有眼不識泰山的小妹我真是太榮幸了。

我們都是「突友」,友誼天長地久~

突尼西亞之旅雖然已經結束,但經由這趟旅程所認識的一群朋友,彼此之間至今仍以「突友」的暱稱繼續保持連絡,有時甚至會約出來小聚,想到哪裡好玩時也會互揪,感覺大家的情誼非但沒有因為旅程結束而淡去,反而因著共同的旅遊愛好和數次的小聚而越加凝聚。雖然我們平時都在各行各業忙碌,也不是每次揪團都能跟上,但我仍感謝大家讓我加入「突友」的行列,讓我能在最愛的出國旅遊上,找到共同話題和可能共同出遊的好朋友們,對我而言,比起撒哈拉沙漠的狂沙、異國風情的老街、清真寺等一路上的美麗景點,能夠結識各位千金難換的突友們,或許才是這趟突尼西亞之旅最大的收穫。 以下送上黃董所拍攝的沙漠團體照,為這趟突尼西亞的美好友誼留下珍貴的回憶。

幸運之旅的最大功臣─超優質的帥妹領隊

最後,當然不能忘記 我們人氣最高的帥妹領隊敬熒,外表、身材、聲音、動作,都如男孩子般帥氣大方的她,不但不會讓人反感,反而予人一種親切、豪爽的中性魅力,而深受全團男女老少喜歡。不過最讓團員欣賞的,當然還是敬熒身為領隊的專業和用心,帶到我們這團33人的大團,旅遊地又是環境較差的沙漠地區,還遇上一個不理人、不管事的臭臉導遊,真的是很辛苦,但她仍不忘展露爽朗的笑容和幽默的言談,也知道要適時補充導遊講解的不足之處,尤其在每個細部的環節更會細心給地給我們多一分提醒、多一分注意,讓可能會發生在別團的的突發狀況降到最低,也懂得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滿足團員們的要求,即使遇到少有的批評建議時,也會虛心接受而不會急著回辯或惱羞成怒,我們甚至還偷偷地發現,每天早上從飯店出發時,敬熒領隊竟然都是自己一件件數行李,完全不用團員自己照看,真的是太優秀了,無怪乎回國後,大家紛紛對帥妹領隊的優秀讚不絶口,甚至在日後參加巨匠的團時,都盡可能希望能指名她來帶團。總之這次的突尼西亞之旅,留給我的是充實的收獲、美好的回憶與珍貴的友誼,期待下次能再這群可愛的突友們一同出遊,當然如果幸運能再被敬熒這位帥妹領隊帶到,那就太完美了!